不是所有的“仁波切”都叫“活佛”

實際上“仁波切”的意思是“珍寶”,語境與漢語的“上師”“高僧大德”相似。凡是修行有所成就的高僧都可以稱為仁波切,但仁波切不一定是活佛。


不是所有的“仁波切”都叫“活佛”

如今網上流傳的一個段子稱“在祖國首都朝陽區的大地上有三十萬散養的仁波切”。實際上“仁波切”的意思是“珍寶”,語境與漢語的“上師”“高僧大德”相似。凡是修行有所成就的高僧都可以稱為仁波切,但仁波切不一定是活佛。2005年中國政府發佈的《中國宗教概況》稱中國境內現有藏傳佛教寺院3000餘座,經認證的活佛有1700餘人;2013年國務院新聞辦發佈的《西藏的發展與進步》白皮書則稱西藏目前有活佛358名。但是四川省藏傳佛教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張煒明介紹說,如果把各教派寺院自行認定的以及各種假冒的活佛加在一起,其數量恐怕早已過萬。藏傳佛教的轉世者在藏語中稱為“朱古”(sprul sku),漢語一般稱為“活佛”。但是“朱古”在藏語中並不具有“活著的佛”或者“現世佛”的意味。漢地在接觸到藏傳佛教之前,一般敬稱某些被神化的高僧為“活佛”(如濟公活佛),或者稱慈悲為懷、救人濟世的人為“活佛”,比如宋代《五代史平話》中“全活一城生靈,便是活佛出世也”。在藏傳佛教傳入後,遂將“活佛”的稱呼套用到“朱古”的身上。清代官方也將一些大活佛稱為“呼圖克圖”(hotogtu),這個詞來自蒙語,有“聖者”“化身”“有福者”等含義。這些年來由於某些圈子(比如演藝界人士、企業家)的盲信亂信,“活佛”身份開始與大量的經濟利益相掛鉤,並且導致了一些亂象。最著名的例子是前一陣英籍演員張鐵林被一位叫“白瑪奧色法王”的福建人認證為“白瑪曲培活佛”,整個過程破綻百出,笑點頗多,給網民帶來了極大的歡樂。為整治這類宗教亂象,國家宗教事務局曾經在2007年公佈了《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對活佛的轉世與認證作出規定。實際上20世紀30年代民國政府就曾相繼頒佈過《管理喇嘛寺廟條例》《喇嘛登記辦法》《喇嘛任用辦法》《喇嘛獎懲辦法》與《喇嘛轉世辦法》等條例,以規範藏傳佛教寺廟管理和活佛轉世、僧人登記、任用與獎懲。中國曆代中央政府對藏傳佛教加以管理,不僅是有先例可循,也是歷來有法可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