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领袖毛主席如何评价曹操?千年后替曹操翻案?

三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十分动荡的时期,也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文韬武略的曹操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曹操(155—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他是历史上罕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也是在历代颇多争议的人物。汉末名士许劭评价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后来由于小说《三国演义》走进千家万户,戏剧舞台上曹操造型的奸相脸谱化,使曹操的“奸雄”形象代代流传,为更多的人所认同。裴松之注卢弼集解的《三国志》也有这种倾向。


开国领袖毛主席如何评价曹操?千年后替曹操翻案?

毛泽东在品读《三国志》时,圈画批注得较多的是有关魏国的开创者魏武帝曹操的内容,他在各种场合多次呼吁给曹操“翻案”,给予曹操实事求是的评价。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方法”,“其实,曹操是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再读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的上述语句时,用粗重的红铅笔画着着重线,以示他对鲁迅有关曹操评价的赞同。

1952年11月1日,毛泽东视察河南安阳,参观殷墟。他对随行人员说:“漳河,就是曹操练水兵的地方。曹操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还在这一带实行屯田制,使百姓丰衣足食,积蓄力量,逐渐统一北方,为后来晋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开国领袖毛主席如何评价曹操?千年后替曹操翻案?


1954年夏,毛泽东在北戴河吟诵曹操《观沧海》一诗后,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东汉末年,皇室暗弱,宦官、外戚倾轧于中朝,军阀、豪强争战于四方,鲜卑、匈奴、乌丸、西羌等游牧民族连年侵扰北方边境,黄巾、黑山等农民起义军此起彼伏地与统治集团进行殊死战斗。兵连祸结的形势使整个社会,特别是中原地区遭到极大摧残,正如曹操《蒿里》诗中所描述:“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开国领袖毛主席如何评价曹操?千年后替曹操翻案?


​正是在这种极端险恶的时代背景中,曹操以其非凡的胆略和才干,披坚执锐,亲冒矢石,南征北战三十余年,基本平定了北方地区,从而成为中国历史天空中的一颗璀璨巨星。

综上所述,曹操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在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的动乱时代,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政治才干和军事才能。尽管他最终没能统一中国,但他却奠定了后来西晋统一全国的重要基础。他征战了一生,却始终不曾称帝,始终在名义上维护汉室江山。正如他说自己,“己败则国家倾危”,把国家的前途放在了第一位。又说“假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此种说法,是曹操对自己所起历史作用的概括,绝非虚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