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碩士,名企10年經歷,求職1年未果」的重要啓示

“名校碩士,名企10年經歷,求職1年未果”的重要啟示

張璐是上海交大2005級的碩士畢業生,1980年出生的他憑著優異的成績一路過關斬將,成為安陽縣第一個考上重點大學的人,98年的高考,因為大學還沒有擴招,篩選出的學生是20世紀全中國最後一批精英。你別以為看到這裡猜到了結尾,張璐通過努力如何成功,成功後如何墮落、如何感情混亂、如何不努力,導致最終事業的滑坡,事實有時比想象更加出人意料。

2005年名校碩士畢業的張璐手握IBM、通用汽車、寶潔中國、聯合利華、上海浦發銀行管培生5大名企offer,至於今天大紅大紫的阿里巴巴、騰訊、今日頭條之類,當年正在創業期,名校生能看上的很少。5年IBM的經歷,張璐從一個基層軟件工程師升到高級項目經理,跳槽通用汽車的5年裡,又從一個高級經理升至技術總監,下屬50人。這十年,張璐在大部分人眼裡已經牛得一塌糊塗,雖然還不是大企業高管,可已經是中層裡的佼佼者。或許差一點運氣,在一次升職中與VP(副總裁,高管)失之交臂的張璐,不想在職業天花板下長久待著,一邊讀交大的MBA,一邊尋找創業團隊的機會。

2016年年初,一個做智慧城市,汽車大數據的創業團隊,也就是政府說的車聯網。正好缺一個項目合夥人,配期權。公司創始團隊全部來自海外常春藤名校,家境顯赫,無論個人背景、資金實力、家庭資源、政府關係、技術能力都非常給力。IBM與通用汽車各5年的工作經歷,加上多年中層的管理經驗,張璐和創始團隊都覺得對方是最合適的選擇。

雙方一拍即合,擼起袖子加油幹,進入創業團隊的張璐每天都想象著自己能夠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拼命的加班,瘋狂的應酬,極速整合客戶資源和政府關係。隨著2017年各地政府相繼宣稱,要建立智慧城市車聯網,大大小小的競爭對手蜂擁而至。張璐工作壓力一下大了很多,從高薪資、高福利的外企跳槽至創業團隊已經增加了很多工作量,現如今工作壓力面臨指數級上漲,張璐有些吃不消了。越辛苦,越想盡快出成績,越想要更多的回報。在一次又一次的項目競標失敗後,創始人對張璐失望了,張璐卻不合時宜的提出加薪,以匹配自己的付出。相信結果大家都猜到了,一拍兩散,各奔前程。

離職後的張璐開始迷茫了,他似乎明白了創業是一件高風險的事情,可多年的外企生活,總監已經是天花板了,如果再去一家外企做總監,由於沒有團隊根基,也沒有多年的忠誠度積累,做不出業績被動離職的概率非常高(裁員或者不調薪水逼迫你離職)。如果選擇創業團隊,萬一項目又失敗了怎麼辦啊,看看馬上就要奔四了。獵頭見了一個又一個,沒有特別合適的職位,眼看就要失業一年了。好在張璐積蓄不少,房貸基本還完,還能夠低配生活,可何時才能有適合的崗位,張璐對此很是無奈。

在我這裡做職業諮詢的朋友有不少是80年,81年的,他們沒有張璐漂亮的履歷,可也是國內一本畢業,供職於知名企業,像華為、電信、比亞迪、萬科等。高不成低不就,一樣很迷茫。有一個77年的姐姐,做HR的,在一家電力旗下的國企做HR經理,因為她的上級領導都是總部派任的,自己沒有升職機會。41歲的她跳槽,很少有人要了,在公司就算被虐成狗也不敢大聲出氣,原因很簡單,失業就得徹底在家帶孩子了。

這些非常優秀的人,至少已經達到大部分普通人的奮鬥上限,為什麼會出現這類問題呢?我和張璐在溝通中得知了以下幾點原因。看看給你我有什麼啟發?

一、在一個好平臺往往會高估個人能力

名企工作的人都有一個認知謬誤,以為公司業績、品牌形象、客戶關係、政府資源都是靠個人能力和努力導致的,其實名企這個平臺本身佔了相當大的因素。換一家公司,尤其是創業公司,情況往往就變了。你會發現,朋友、資源、品牌、市場份額通通清零,相比於之前,你的工作難度增加了N倍。

二、不是富豪卻盲目的追求高配生活

年薪10-15萬美金(50-100萬人民幣)。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都是高收入人群,基本站穩了全國有收入人群的top 10%。可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遠遠沒有實現階層逆襲,離富裕的標準還有很大距離。奢侈品、高端紅酒、高爾夫、頭等艙、五星級酒店、米其林餐廳、私立學校、海外奢華遊等等,這些高配生活,外企總監得收入是無法長期支撐的。在一線城市沒有5000萬資產,說一句玩笑,可能你還在底層。年入百萬,也要50年才能達到富裕的底線。憑什麼早早的過上了第一代做製造業、第二代玩投資業、第三代搞藝術的富豪家庭生活,階層不是一代就能跨越的。一旦和很多暴發戶、拆遷戶一樣,沾染黃賭毒,高收入往往意味著高負債。

三、忽略了成功裡最重要的因素:機遇(運氣)

無論是財富、名望、地位,一個人想要成功,機遇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你只有10-15萬美金的年薪,只坐到一個500強總監的位置,也是需要一定機遇的。把專注力全部放在如何成功上,往往會得不償失。有成功的渴望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把精力放在事情本身,用熱情和興趣去不斷澆灌才是正道。

四、工作技能相對單一

管理往往是做人,每個人都可以從專家做到管理,可是基層管理、中層管理,還是高層管理,要看是否有空缺的職位。越高的職位佔比越小,空缺的機會越少。我們做職業培訓的人通常會說,500強名企去名牌大學是招修飛機的人來擰螺絲。就算你是總監,技能和人脈也會比較單一。要儘早培養自己的興趣、其他技能。寫書、講課、設計、藝術鑑賞等等,都是很好的業餘愛好,愛好變成職業就是你的新機會。

五、姿態過高,錯過很多機會

中國這麼大,不僅僅有海歸企業家,如果一個創業團隊不是大背景、高學歷,外企名校生常常看不上。中國的創業機會確實很多,如果眼裡只有高大上的項目,你勢必會遇到非常多的競爭、挑戰,也會錯過很多看起來不那麼高大上但是依然可以做大做強的機會。這些機會正好缺少名校大企業背景的人,誰讓他們都瞧不上呢。多去二三線城市看看,機會遍地都是。最怕的就是5萬的月薪拿久了,1萬的好機會(未來有可能做大)看不上。

六、知識結構單一,認知侷限

借用一句羅胖的名言:決定你上限的是認知。名校生在學習階段都是佼佼者,可畢業之後有多少人一直保持著學習習慣?無論是創業創新家,還是各行的名家、大家,沒有一個是不學習的。自然科學、心理學、人文歷史、哲學、美學藝術、生物醫學、社會學、經濟金融學,管理學等等,張璐在碩士畢業後除了管理學和行業知識,基本上不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這才導致他在選擇上的認知侷限。我想根本不用舉例子,真正的成功者根本不會這樣選擇職業,也不是張璐這種掙錢模式。

小結:名校碩士、名企總監、百萬年薪,一點都不值得驕傲,你只是在很多普通人裡更聰明一點,機遇更好些罷了。如果誤認為都是自己的能力所致,這才是悲劇的開始。優秀的人應該追求真正的自由,真正屬於自己一輩子要乾的事業,無論多少收入都會全力以赴的事業。真正的自由是認知的自由、知識的自由、精神的自由、興趣的自由、選擇的自由,無論生活高配還是低配,運氣是否降臨,都能從容地面對各種問題,當然包括求職和創業。希望張璐的例子能給大家啟發,重新梳理自己的職業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