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沒有電,古人是不是天一黑就睡覺?

青年剛木


不是。古人有古人的事做。紡線,納涼,聽書,喝茶喝酒,唱歌賦詩,聊天,小孩子看星星,捉螢火蟲。






跳跳1608


沒網沒電沒頭條,漫漫長夜怎麼熬!

是不是除了睡覺或者和老婆睡覺就沒什麼可乾的了!NO!NO!NO!其實古人的夜生活遠沒我們想象中的那麼枯燥乏味,今天就讓小編我帶你走進詩人的夜生活。

約會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既然作為詩人,怎麼能少得了花前月下。月明如水,夜深人靜。和心愛的她在柳樹下說些讓人臉紅的情話,相依相偎,摟摟抱抱,摸摸索索…….,

真可謂人生一大快事。在這方面約出高度,約出美名的就不得不提一提《鶯鶯傳》張生和崔鶯鶯了。大才子蘇軾也羨慕的專門作了一首《南歌子·有感》:

笑怕薔薇罥,行憂寶瑟僵。美人依約在西廂,只恐暗中迷路,認餘香。午夜風翻幔,三更月到床。簟紋如水玉肌涼,何物與儂歸去,有殘妝。

與心愛的姑娘約好了在西廂房見面,怕在黑暗中迷了路,只能靠香氣來尋路。半夜的風吹動幔帳,月光照到了床邊。只是一響貪歡,竹蓆像水一樣涼了,肌膚也涼了,留下的只有那淡淡殘妝。

真是封建社會害死人,連約個會也得偷偷摸摸。當然了,有得約會在現在也不能關明正大,比如李煜和他的小姨子: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朦朧的月色下,花兒是那麼嬌豔,像你嬌豔的臉。在這迷人的夜晚,我要與你偷偷相見。怕人聽見腳步聲,我只能穿著襪子一步步邁上香階,手裡輕輕地提著那雙金縷鞋。

畫堂的南畔,靜靜地偎依在你的懷裡,我內心仍不停地顫抖。你可知道,我出來見你一次是多麼的不容易,今夜我要讓你盡情地把我愛戀。

偷情就偷情,還寫出來鬧得四海皆知。真是我是皇帝我任性,想要咬我得任命。

<strong>賞月觀星,秉燭探花

唐伯虎一句賞花賞月賞秋香,讓人們羨慕的不要不要的。在古代賞花賞月可謂一大雅事。

相思的時候觀星,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杆南鬥斜。

思鄉的時候望月: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癲狂的時候問月玩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李白捉皓色,狂不如波瀾。

要閒觀星賞月太俗氣,那就做個探花郎吧。

明月有情還約我,夜來相見杏花梢。

明月朗照,杏枝舒依,月色溶溶,花陰靜靜,漫步在月光花影之下,與明月相伴相依,這次第,怎一個閒適了得。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當嫋嫋東風吹散了雲彩,月光的清輝也灑向了院中的迴廊,花兒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裡。我只怕夜太深,花兒就會睡去,只有燃著高高的紅蠟燭,靜靜地欣賞海棠花開。

讀詩賞賦 對弈觀棋

對於詩人來說,讀詩寫詩是晚間必不可少的。

王安石靈感來時可以篝燈時見語驚人,更覺揮毫捷有神。

陸游更是在病中夜讀: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不甘心唐伯虎也刻苦勤讀:名不顯時心不朽,再挑燈火看文章。

除了愛讀詩寫詩,也愛下棋觀棋。宋代的邵雍觀棋吟詩,“院靜春深晝掩扉,竹間閒看客爭棋”;白居易高興時與劉十九同宿,“唯共嵩陽劉處士,圍棋賭酒到天明”。

清代的錢謙益更是:白頭燈影涼宵裡,一局殘棋見六朝。從下棋回想金陵秦淮河的寒潮、六朝古都的風雨,讓人感慨萬千。

沒有對手怎麼辦,也沒關係。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自娛自樂也是件非常暢快的事。

把酒言歡 青樓獵豔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喝酒對於詩人們來說可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自己關起門來一個人月下獨酌,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也可以邀請三五好友把酒言歡。

幾杯酒下肚後,詩興大發,就開始吟詩作賦。作完詩還乾點啥呢,那就去撩妹吧。

上青樓也對是文人夜生活中的重頭戲。流傳最多的無疑是唐代大詩人杜牧與揚州妓女的風流韻事。杜牧妙筆生花,聲名遠播,在繁華的揚州,杜牧的足跡踏遍青樓妓院,夜醉不歸。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大半夜也跑去秦淮河畔找樂子,完事了還來了句感嘆“商女不知亡國恨”!

便翡翠屏開,芙蓉帳掩,與把香羅偷解。詞人賀鑄也是個中高手,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就是訴說自己屢逛而不得的鬱悶之情,還由此而成為了千古名篇。

還有秦觀的一往情深的: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周邦彥溫香醉人的:琵琶輕放,語聲低顫,滅燭來相就。柳永的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更是博得了白衣卿相的美名。

後記

古人的夜間生活是不是也很豐富。其實生活中從不缺少趣味,只是看你能不能去發現。除了這些,你還可閒乘朗月,拄杖叩門去尋知己聊天,可以和妻子共剪窗燭,回憶巴山夜雨 ,可以獨倚軒窗,聽蟲聲新透窗紗 ,也可以手持團扇追撲流螢。

寫了這麼多才子佳人的娛樂活動,你是不是很羨慕。只不過這樣的生活只屬於少數人,如果你生在貧苦人家,那就只能村莊兒女各當家,晝出耘田夜績麻了 。


美人絕色


趣談答案:有一部分人是天一黑就睡覺,還有一部分他們要忙著造小孩。

古代的娛樂

古代很少有娛樂活動的,除了一個朝代之外,這個朝代就是非常奇特的宋朝。

我們讀高中的時候經常會聽到老師說某個學生偏科。到什麼地步呢?以我為例吧,高中升大學的時候,英語只考了39分,即便這樣也考上了一個非常理想的大學。

而某些學生他們甚至只會考10分、20分,甚至連蒙到30分都有困難。

相比較而言,宋朝也是偏科的,甚至偏科到了極致,就是瘸腿。

宋朝的軍事力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宋朝的經濟力量幾乎達到了世界頂峰,這樣一種絕對意義上的縱向差距。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一個差距,給宋朝帶來了經濟的復甦,除此之外還有經濟的飛騰。有歷史文獻記載,宋朝是有不夜城的,什麼叫不夜城,就是晚上可以一直玩兒,想怎麼玩兒就怎麼玩兒。

而至於其他朝代晚上都是有宵禁的,以明朝為例的話,到了晚上7:00、晚上6:00就再也不准許人出門了,你要是敢出門並且沒有文書的話,直接把你逮捕入獄。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的話,古代的娛樂幾乎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夜生活。

天黑之後怎麼辦?

玩過狼人殺的都知道,天黑請閉眼。

沒錯,古人也是這個樣子,天黑請閉眼,只要天一黑,沒有什麼特殊情況的話,那就早早的睡吧,畢竟第2天早上還要起來幹活呢。

有一部分人是例外的,因為他們還年輕有著充足的精力,所以只要天一黑就急赤白臉的去造小人。

這也是為什麼古代很容易出現大門大戶,哪怕是一個貧窮的老百姓,只要有了自己的老婆,保不起就能生出一窩孩子了。

當然,如果精力不夠或者比較疲乏的話,天黑睡覺幾乎是古人的唯一休閒。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沒電的時代,恐怕解放初和解放前生的農村人,都生活過那個日子,亦有深刻的體會。

我記得小時候沒電,主要靠桐油點燈,天黑了一家人主要灶房用燈,客房有燈,小子孩在客房裡讀書寫字,沒事的人圍著灶房辦事,那時一家最多二三盞燈過日子。

燈由燈盞、燈草、桐油組成,發火用火柴。

有時桐油緊張,用桐梓串著點火,也解決燃眉之急。

在農村還有到松樹林,砍松樹油木塊作燈,有的掏松樹油脂,煉化了做成松油燭點燈用。

後來用臘燭,然後有煤油廣泛使用煤油燈,直到現在的電燈,人們晚上才有了光明。

哎!想想古時候人們,真是日出而作,天黑而眠。如有月光天氣暖和,也可能在月下聊天,體驗一下光明吧!

時代向前發展,電帶來了光明,給人們帶來幸福!



用戶心快活


不要試圖用我們如今的生活方式去思考古時候人們的生活,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特點和生活方式,也不要以為如果當今社會沒有電了,除了睡覺就什麼也幹不了了,事實上能幹的有很多,只是各種電器設備把其他能幹的事都霸佔了!

事實上,不用說“古代沒有電”,就我國來說,上世紀70,80年代我國很多農村地區都非常缺乏電力,更不用說剛解放時期了。80後的我同樣深有體會,這種體會更多的是在小時候。

小時候(上世紀80年代)用電在我們那裡的農村是比較奢侈的事情,雖然也有電,但經常會停電,說停就停,而且通常會在用電高峰停電。所以幾乎每家都會有煤油燈(那時候蠟燭都非常少),電燈並非照明的主要工具。

那麼吃過晚飯後人們都幹什麼呢?

小孩子是最活躍的,捉迷藏等遊戲是最歡迎的,這種遊戲一玩可以玩幾個小時,一直玩到來電(通常用電高峰過後會來電,畢竟電力供應太匱乏),然後大家集中到有電視的家裡一起看經典武俠片,比如說《射鵰英雄傳》等。

而大人們可以進行各種串門,在一起嘮家常。

當然,沒有電的時候確實會比現在睡的要早,畢竟沒有太多的娛樂生活,生活方式太單一。但絕不是天一黑就睡覺!沒有在農村生活過的很難有上面我說的那種體驗。

現代人類生活離不開電力,如果生活中沒有電,尤其是城市生活,即使是幾個小時,也會感覺非常不適應,總感覺無事可做。這是因為我們早已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如果讓電力從人類生活中徹底消失,或許你一時半會不能適應,到時間長了你自然就會適應新的生活方式!


宇宙探索


還用說古代嗎?就是現在特邊遠的地方恐怕也有沒電的。在往前說四十多年前農村沒電的地方多了,你的祖父輩恐怕從小就沒有電,即使你的父輩小時候家裡恐怕也沒電,當然城裡人除外。

我老家在農村,我們小時候都是沒有電的。一到晚上家家都是小火油燈,豆大的燈苗,整個屋子昏黃一片。這還是條件變好了,再往前說,就說古代時,油燈也沒有,點蠟燭恐怕一般人家也點不起,一到晚上肯定漆黑一片。

現在年輕人不可想象沒電的日子該怎麼過,網沒有了,電腦手機都看不成。

我說說我們小時候沒電怎麼過。

那時候一到晚上到處漆黑一片,家家戶戶昏黃的窗戶,透出微弱的光。老人都是很早就睡了,特別冬季,天冷,待著也冷,早早睡了也暖和些。但是整個村子卻並不是一片寂靜,那時候孩子多,整個村子一片喧鬧,即使三十多歲的也有在外玩的。踢毽子,捉迷藏,好不熱鬧,天氣雖冷卻玩的熱氣騰騰,甚至棉襖都得解開扣。玩捉迷藏,要跑出一二里地,東叫西喊,笑聲一片。要是有空房子就更好了,沒人住便顯得神秘,今天這個說空房子裡有敲盆聲,明天那個說空房子裡有黃鼠狼,甚至說半夜聽見了鬼叫。真覺得心驚肉跳,越害怕越想聽,越聽越害怕。

大人們都去串門,說南道北,談天道地。東家長西家短,陳芝麻爛穀子,說的有勁,聽的來勁,待睡意來時,一時無話便到了睡覺的時間,八九點了。沒意思嗎實際非常有意思。人都是適應環境的,有什麼樣的環境就有什麼樣的人。

古今都是一理,古時也同今天一樣,沒電有沒電的快樂,過去一到農閒時各村都唱大戲,一唱就是半個月,村子大的甚至一個月,就是很好的消遣的方式。古時的詩中寫道“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即是愛情的描寫,難道不是那時人們的消耗遣方式嗎。古代城裡,看過《清明上河圖》的都知道,那時的京都卞梁白天熱鬧非常,夜晚還有夜市,一直到二三點。誰說古時一到晚上就睡覺。那時的秧歌,花燈,也是熱熱鬧鬧。

所以說,古時候也不是就我們想象的那樣,一到天黑就睡覺,了無意趣,什麼時候有什麼時候的快樂。


遠山視點


不睡覺也無事可做呀!沒有電視看,沒有夜生活,只有床上才是自己的逍遙窩!

暫且擱下沒電的古代不說,先來說說有電的七八十年代農村。這時期離我們很近,在當時農村基本上都已經通電,但這時期農村通電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照明,家用電器對當時的農村來說就是個奢侈品,“話匣子”到晚上基本就沒節目了,一個村子當時能有一部電視就不錯了,夏天還好能跑去看看電視,到了冬天,天寒地凍的誰願意跑去挨凍啊!況且當時還經常停電,就不如老婆孩子熱炕頭,做愛做的事!



再來看看遙遠的古代,人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到了晚上黑漆漆的一片,能點個油燈照照明就不錯了,想去串串門吧,到處黑燈瞎火的,能到哪去呢?所以多數人還是選擇呆在家裡老婆孩子熱炕頭,做愛做的事!

那麼,古代人就沒有夜生活嗎?

當然也有!

在唐朝以前古人是真的沒有夜生活,到了唐朝中後期,夜市就逐漸出現了,但只限於少數的商業繁華區,而且只限於達官貴族縱情聲色所用!

到了宋朝,店鋪開始普級,酒館,茶館,青樓林立,不僅白天人來人往,就連晚上也開始車水馬龍,這時的夜市開始趨向於普通老百姓,這時老百姓開始有了夜生活,但僅限於生活在繁華區的百姓!

所以對於古代多數百姓來說,還是沒有條件過夜生活的。到了晚上,床上才是他們最好的逍遙窩!


唐古看今


電是十九世紀末傳入我國的。後來慢慢由大城市逐漸向中小城市漫延。記得我們村是1974年正試安裝變壓器供電的,其中我們生產隊在1970年就用上了電燈,那時的本地的人民公社就在我們村的範圍內,公社有一臺增音機,每天向全公社的社員發送廣播,還有一臺發電機,用一臺8匹馬力的柴油機(型號198)帶動發電,柴油機是當年機械廠的工作隊贈送的,增音機就放在我們生產隊。我們生產隊就有幸用上了電燈,每戶一個15瓦燈泡,把別人羨慕得要死。


那麼,在點上電燈以前,農村人是不是晚上吃了飯就睡呢?也不是。在普及電燈以前,農村是用煤油和柴油照明的,煤油我們那裡叫“洋油″,顧名思義,肯定是從外國傳來的。在計劃經濟時代,每戶每月僅有半斤煤油票。春節才發一斤。平常都得節省著用。為了節省用油,一般農民,夏夜喜歡在外面乘涼,一個垸子的人聚集在一起拉家常,而冬夜就喜歡串門烤火,一夥人坐在火塘前,燒著柴禾,就著一明一滅的火苗,男人扯閒話,女人納鞋底。

那麼,在古代,煤油、柴油都沒有,他們用什麼來照明呢,其實,古代人照明使用的大多是植物油和一些動物油。例如我當地,最普遍的是用梓油,梓油就用木梓樹(烏桕樹)上木梓的籽粒榨出來的,木梓可榨兩樣油出來,外面的白皮可以榨皮油,裡面的籽粒搾籽油,用於照明,用一個專門的陶器盛油,放一根燈芯,點亮,跳動的燈火,昏暗的燈光。真可謂一燈如豆。碰上家裡有重大事情,則只有使用食用油。

第二種方法,使用松明照明。松明就被砍過鬆枝留在樹上節枝,由於砍松枝時傷口流油,松油就集結在松節上,風乾後,易燃且燃燒時間長。我們這裡叫“亮殼”,可用於照明,還有被蹭破的松樹也會變成這種又乾又硬的松明。也是適合用於照明的。我們看到的一些電視劇中,綠林寨子裡,用一口小鐵鍋,盛著燃燒的木柴,用於照明的,我估計多數是燃燒的松明。油桐的籽實也是可以點亮照明的。

第三種方法,蠟燭,蠟燭在我國使用較早,估計多是富人使用。窮人恐怕只有結婚,老人過世才能偶爾使用。

總之,中國古代人有古代人的智慧,他們勤勞、勇敢、聰慧,不會傻到只知道吃飯、睡覺的地步。

村夫夜話的回答,是否值得一讀。歡迎留言評論。謝謝閱讀!


村夫夜話


沒有電的日子裡,其實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不一定會早早睡下。冬天晚上有月亮的時候,家家吃完飯都會搬著凳子坐在門口一家人閒聊,小孩子則在一起玩跳繩或者逗貓逗狗瘋跑。

人緣好的人家門口會圍一堆人,男人們討論著莊稼地裡的事情,女人們手裡不是納著鞋底就是打著麻繩,說著家常裡短偶爾還會訓斥一邊調皮的孩子,讓他們老實點。

沒有月亮的時候,就是哪裡都黑乎乎的,大人孩子依然會在門前坐會,鄰居們也不串門了,太黑,不小心可能就會踩到狗屎或者雞屎。自己家人隨便說說一天的事情或者打一頓調皮的孩子,在孩子的哭聲裡上床睡覺。

夏天就會好過很多,白天長,天黑的晚,而且天氣熱,蚊蟲多,家家都會在外面露天睡,開始孩子們瘋玩,下河洗澡,大人也會跟著一起在河裡泡會。等夜深了大人拿著蒲扇給孩子們打扇扇風並驅蚊蟲。

以上都是聽爺爺奶奶說的,感覺還是很嚮往的呢[微笑]



瑞雪化清水


別說是古時候了,我小時候,也就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農村絕大多數人都是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們的生活節奏基本上是跟著太陽走。

那時候買煤油是要憑票的,一個家庭一個月沒有多少煤油可供點燃,家裡能不點燈的時候都儘量不點燈,即便是點個燈,還要把燈芯捻到最小,以便讓煤油消耗得慢一點,再慢一點。

那時候我讀書,晚上我跟妹妹兩個人坐在煤油燈旁邊寫作業,兩個人佔據著八仙桌的某個角落直角位置的兩邊,儘量靠得近一些,母親坐在離我們稍遠的地方納鞋底。為了讓我們寫作業的時候能看得清楚一點,她總是把煤油燈放在離我們倆最近的地方,而她自己則坐在離得比較遠的地方,每納一針都要對著光看一下,一邊幹著手工還一邊催促我們抓緊時間寫,目的當然是節省那些為數不多的煤油。

七十年代中後期有了電,但是因為農村供電狀況不好,經常停電,即便是有電也經常電壓玉穩,動不動就跳閘。有的時候遇上了既停電,家裡又沒有煤油的情形,母親就會讓我們早點睡覺,半夜裡面電來了,再爬起來寫作業,因為有過這樣的經歷,所以印象特別深刻。

那時候從一個村子裡面看向遠處另外一個村子,如果看到哪家窗戶裡面透出來星星點點的燈光,不管是電燈光還是煤油燈光,基本上就是因為這個家裡面有讀書娃,需要寫作業,才會點燈,如果沒有讀書娃,大人們吃了晚飯,洗鍋抹灶經常都是在黑暗中進行的,尤其是有月亮的晚上,藉著月光幹活,電點燈的事兒,能省則省吧!當然,除了煤油不夠用,或者電不穩定之外,省錢也是另外一個主要原因,畢竟那時候一個勞動力幹一天一個工才兩三毛錢,甚至更少,那家裡娃多的,人家通常要算計了又算計,才能把這一年維繫下去。

想著你在往上推,到古代的時候,當然沒有電,那時候晚上照明更成問題,天一擦黑,啥都看不見,不睡覺幹嘛?讀個書也要鑿壁偷光,因為自己家裡沒有光。也是不容易啊。

不過,現在想來,那時候人的生物鐘完全跟著自然走,不像現在人不停地刷手機熬夜,大概沒有失眠問題,可能比現在人過得要幸福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