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益茂——隱匿於歷史長河中的茶商巨賈

杭州臨安河橋鎮有個叫“汪益茂”的老宅子,

明末清初建的,現在已是一處斷壁殘垣,

關於它的故事和影響力,

還留存在村裡老人的記憶中,

老人們都說,

這個散發著濃濃歷史味道的名字裡,

藏了一段茶商傳奇。

汪益茂——隱匿於歷史長河中的茶商巨賈

汪益茂始於明末清初,發軔於臨安河橋鎮,河橋鎮是徽杭古道的水上延伸,依託三江水口,因河而興,因商發達,自古就是“百姓百行百店百匠”匯作之地,更有 “小上海”和“浙西秦淮”的美譽。

汪益茂——隱匿於歷史長河中的茶商巨賈

“汪益茂”也是一個店號,開在河橋中街,經營南北雜貨,其中以經營茶葉最為著名,汪益茂藉助水運的便利南下福建、江西等地從農民手中收購毛茶,進行精製後運銷,又因其產品品質優良、信譽卓著,逐步發展成茶商大賈。

汪家先人做事勤快、與人為善,佔據了地利人和,四方行商的商人和鎮上居民慕名而來,生意愈發紅火,規模漸大,建造起了“七上八下”(上有七個天井,下有八個明塘水道)大院。

到清·順治時,錢塘名仕周龍騏有《三溪即事》詩云:“平疇踏遍到東皋,仄徑如腸滑似膏。白箬短蓬來野艇,青泥暖灶出新陶。”他所寫的,就是三溪口和汪家。

汪益茂——隱匿於歷史長河中的茶商巨賈

當時,“汪益茂”茶棧遍及古鎮周邊,店裡皆是好茶,雖說茶品種不一,價位參差,但絕對是實在正宗,店裡採買絕不敢濫竽充數。“汪益茂”茶棧把店內進門門檻設低,意在表明“汪益茂”不看貧富納天下客,寒酸佝僂顛沛流離者也接納,光鮮亮麗人品不好者也拒絕。時人聞名而來,有幸得坐窗邊,打開窗門便可看見戲臺,看戲品茗,把酒或話桑麻,或話政事,都各抒胸臆,一派自在。

汪益茂——隱匿於歷史長河中的茶商巨賈

晚清時,汪氏族長叫汪子平,在鎮上開設茶館、戲場及學堂。學堂設在老宅內,窮苦人家的孩子免收學費,還在黃泥嶺造了一個“義冢塔”,專門收容無家可歸的餓殍。

相傳近代中國著名紅頂商人、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巖也出於績溪,他幼時家境貧寒,也不識字,13歲時經親戚推薦,從績溪來到河橋進“汪益茂”做雜役,白天干活,晚上就在東家自設的學堂裡唸書,很快掌握了識字算賬經商的本領,前往杭州開闢商路。由於早年的經歷,後來胡雪巖安徽到杭州的船隊,每每經過河橋時,都會在“汪益茂”做短暫停留,以示敬謝之意。

汪益茂——隱匿於歷史長河中的茶商巨賈

新中國成立後,“汪益茂”分給了十幾戶農民,至20世紀70年代改革開放前,尚有15戶人家住在裡面,雞犬相聞,豬鴨亂竄,顯得擁擠雜亂。更不幸的是,某年除夕,有人在家燒香拜太公不慎失火,偌大古宅剩餘一片焦土,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汪益茂——隱匿於歷史長河中的茶商巨賈

祖輩積福,蔭庇子孫,這樣一個有商道、儒道情懷的品牌不能被埋沒,而應該被喚起,被振興,被傳承。日月昌集團發現了沉寂已久的“汪益茂”後,力求以茶為媒,整合全國各地茶系,匯聚源頭正宗茶品,通過包裝設計、文化植入、口碑傳播等方式,振興中華老字號品牌,建立好茶認知標準,打造中國式品質生活方式。

2018年3月31日,首屆“宗客杯”獅峰龍井炒茶大賽即將在杭州翁家山村舉行,沉寂一個多世紀的大品牌汪益茂將再次以嶄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歷史在訴說著曾經的輝煌,而未來,我們將一起延續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