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可能到達NASA發現的另一個地球嗎?

張俊


NASA沒有發現另一個地球,只是發現了幾千顆太陽系外行星,有些是類地行星,但類地行星並不是地球。

在太陽系,也有4顆類地行星,除了地球,還有金星、水星、火星都是類地行星,還有若干矮行星和一百多顆衛星。

這些裡面也有許多類地星體,有豐富水資源的星球很多,很多星球比地球水還多很多,但這些星體目前對人類來說都不宜居。

所以題目所說的另一個地球是指哪顆星球,時空通訊並不知道。

但看了一些朋友的回答,似乎都指向了開普勒452b。

開普勒452b(Kepler452b)是NASA2015年發現的一顆與地球大小相近的一顆類地行星。

開普勒452b直徑為地球的1.6倍,坐落在距地球1400光年的天鵝座方向。這顆行星上可能存在大氣層和流動水,與地球相似度為0.83,被稱為“地球的表哥”。

開普勒452b也是圍繞著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旋轉,這顆叫開普勒452(Kepler-452)的太陽比咱們的太陽質量大4%,半徑大10%,溫度差不多,亮度高20%,也應該是一顆黃矮星。

開普勒452b雖然在所謂的宜居帶,但到底與地球不同,能不能真正的“宜居”科學家們也不知道。

因為他們還沒有真正的“看到”這顆行星,只是根據所謂“掩食法”發現的。掩食法是科學界觀測天體的一種方法,根據恆星光芒變化,發現有物體遮蓋了恆星的光芒,根據恆星光芒的變化量,來計算出這個遮蓋物的大小。

其實,NASA發現的類地行星還很多,其他一些國家地區的天文機構也發現了不少系外行星。

比如比如NASA發現的開普勒22b、開普勒69c、開普勒62f、開普勒186f等等。這些星球有近有遠,最近的開普勒186f距離地球492光年,最遠的開普勒69c距離我們2700光年。

還有很近的類地行星,澳大利亞天文學家發現的一顆類地行星距離我們只有14光年,命名為沃爾夫 1061c。

迄今為止,科學界已經發現了四千餘顆太陽系外行星,其中類地行星也不下千顆,確認的所謂宜居行星也有百餘顆了。但至今科學家們沒有發現一例生命和文明的證據,而且這些遠方的星球只是一個大致瞭解,甚至只是確定了它的存在,到底是不是符合計算結果真的宜居也並不確定。

所以人類並沒有去那裡的必要,而且憑著人類現在的航天技術還遠遠沒有那個能力。

人類目前的航天技術,載人航天最遠的還只是到了38萬公里的月球,飛的最遠的無人探測器旅行者1號飛了40多年,才飛出214億公里,要飛出半徑1光年的太陽系還需要17000多年。

而隨便到一個太陽系外所謂宜居星球也是十幾光年,憑著現在的航天技術要飛幾十萬年之久,如果到那個“地球的表哥”那裡,要飛幾千萬年,所以現在要去任何一個系外行星都是不現實的。

當然,現在不可能並不是今後不可能。根據卡爾達舍夫宇宙文明分級理論,要達到宇宙二型恆星級文明才有星際遠航的能力,根據這個理論指數測算,人類的文明狀態還只達到0.73級,要實現一型母星級文明還需要200年左右,要實現二型文明還需要5000年的努力。

如果人類能夠約束自己,不被天災人禍所滅絕,5000年後將是人類進入深空遠航星際殖民的時代,那時距離太陽系較近的所謂宜居行星才會得到人類的青睞。

時空通訊觀點,歡迎點評討論。


時空通訊


按照現在的科技水平,還實現不了到達所發現的星球呢,畢竟宇宙太過於浩瀚巨大,所發現的星球距離地球十分遙遠,按照現在航天器的飛行速度,即使永不損壞加上動力充足,也得幾千萬年的時間才能到達,所以現在的科技水平下,還不能夠到達所發現的類似地球的行星呢,就看在以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能不能在運行速度上有所突破,達到所發現的星球上一探究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佈的相對來說,最類似地球的星體有兩顆,一顆是有著“第二地球”之稱的開普勒-452b,科學家公佈地球相似指數為0.83,可以說是類似地球的星體了,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的距離有1400光年左右,另一顆是美國宇航局於2011年12月確認的,第一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叫做開普勒-22b,它距離地球的距離大約有600光年,繞一顆和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公轉,通過科學家的對比,當時都認為這兩顆星體都與地球宇宙位置與環境類似,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地球,結果一經公佈,就引起了巨大的關注,但是大家也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即使真的找到了另一個地球,這個距離也是十分遙遠的,我們要怎麼過去,就拿上面的開普勒-22b來說,它距離地球的距離大約有600光年,按照現在的科技水平,人類使用現有的宇宙飛船,按照距離計算,大約需要2200萬年的時間才能抵達開普勒-22b星體,這還是不考慮飛行器的壽命問題與動力問題,還有飛行在宇宙間不會發生任何意外的情況下,還得這麼長時間,所以可想而知,其距離我們的遙遠程度了,所以現在即使發現新的類似地球的星體,都太遙遠了,現在的科學技術到達其一探究竟的願望還實現不了,也希望今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能夠在飛行器上有所突破,能夠早日更進一步的實現探索宇宙的心願!


地質知識科普中心


被一些媒體稱為“另一個地球的”指的是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系外行星開普勒452b。有一些媒體為了賺眼球聲稱開普勒452b和地球的相似度達到了98%,這讓一些人有了移民到那顆星球的幻想。

開普勒452b距離地球約1400光年,即使以光速行駛到達那裡也需要1400年。以人類現在的技術根本沒法讓人到達那裡,即使讓人類現在的探測器到達那裡,也要飛行3000萬年。

如果以後人類掌握了能夠接近光速飛行的技術,根據狹義相對論的鐘慢效應、尺縮效應,1400光年的距離會變得很短。地球上的人覺著很漫長的時間,在飛船內部的人看起來可能只不過幾年而已。這種方法看起來能夠實現星際旅行,不過需要考慮人的生理極限。人的身體能夠承受的加速度是有限的,即使加速度不大也不能做到長期承受。把一艘飛船加速到接近光速,按照人類能夠長時間承受的加速度,至少需要接近一年的時間,快要到達目的地時減速也需要同樣的時間,這樣在飛船上最起碼也需要兩三年的時間。這對裡面的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生存考驗。

其實所謂的“另一個地球”只不過是一些人的美好幻想而已。開普勒452恆星和太陽是有很大的相似,開普勒452b行星的軌道半徑和地球的軌道半徑也相差不大,其公轉週期約為385天,但這顆行星具體能否適應人類居住是一個大問題,一個小小的不同也可能導致無法讓人類生存。

人類對開普勒452b的瞭解非常少,根據分析,其直徑約為地球的1.6倍。這樣大小的行星是一顆岩石星球的可能性比較大。假設其密度和地球的相等,這樣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約就是地球表面的1.6倍。即使這顆星球存在適合的溫度、水、空氣等等,但是這個重力加速度就無法讓人類長期生存和繁衍。

“另一個地球”只是人類的想象,要是認真起來,夢想就會破滅掉。


刁博


語不驚人死不休也。什麼像不像地球,其實都不重要。做好太陽系自身的事情,才是近期目標,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要人類不差能源,就可以將幾個有水冰的衛星移到宜居帶。足夠運用了。即使坍縮大爆發,也可以躲到木星的本影裡面。避過滔天的熱量和輻射。


aging74755260



迄今為止科學家們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系外行星被NASA命名為Kepler 452b,因為ta與地球相似指數達到驚人的0.98, “從地球移民”應該是一般人的第一反應吧。那麼認真的回答,現在,當下,不可能!

主要是太遠

這顆星球離我們有1400光年,真的是很遙遠的距離。多遠?

1光年=94605億千米,1400光年(1400*94605億千米)=1.3億億公里!

按照航天飛機目前的速度,前往距地球4光年左右的星球需要大約15萬年時間。人類現有宇宙探測器飛了38年,也沒有飛出太陽系。425b行星距離地球1400光年,目前人類太空飛行器要飛5千萬年。

其次是條件太苛刻

以現在人的進化程度,要移民得看看居住條件吧,首先得滿足這些:

1.要有大氣層的保護

以地球海平面的大氣壓力為1個標準大氣壓為標準,醫院裡的高壓氧氣治療為1.4個大氣壓,珠穆朗瑪峰頂約為0.41個大氣壓。

2.要有合理的大氣成分和比例

地球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氧氣和氮氣,而且要符合一定比例。氧氣含量過高,人會發生“醉氧”,過低則會缺氧。

3.要有液態水和適宜的溫度。

水是生命之源,根據地球的經驗,生命的存在離不開水。有了水,才有可能形成生態系統,人與生物圈才能形成相互依賴、不斷進化的生態系統,否則人類單獨是難以長期生存的。

4.要有岩石質的表面

適宜居住的系外行星必須有一個岩石質的表面,讓人類可以繼續生活在陸地上。

5.所屬的恆星的能量釋放要比較穩定

系外行星所屬的恆星的能量釋放要比較穩定,否則人類在恆星爆發的超級帶電粒子風暴面前只能坐以待斃。

以上條件,我們現在都沒法確定,那麼......單程票瞭解一下?

最後在網友們的探討下,現有幾種方案可妥協

1.努力研究蟲洞和時間靜止,致敬霍金!

2.先把人的自身信息記錄下來,再把組成人的原子材料加成光速。在那頭接收這些原子材料,按照複製下來的信息重新組合。

3.飛行器攜人工受精卵代孕器,飛到一半時啟動代孕器懷孕,生出嬰兒由機器人代養代教,到達452b行星降落時,人長到18歲了,成第一批登陸452b行星的人,開始繁殖後代。


以上,望採納!


光明科普


很悲觀。以目前的科學理論,我們還無法做出相應的宇航工具。如果在將來的幾百年裡,人類還像現在這樣,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節省能源的話。即使到時候我們理論上有能力製造,也沒有資源能做出來。因為資源早就被我們揮霍完結了。舉個例子,理論上給飛船不斷的加速,就能達到光速。但是整個太陽系加起來,我們也沒有那麼多燃料。就像你有一部好車,在高速上沒油了,前面的加油站還有一兆億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