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與當歸芍藥散合劑治療婦科雜症

桂枝茯苓丸與當歸芍藥散合劑治療婦科雜症

桂枝茯苓丸與當歸芍藥散,均是《金匱要略》治婦人妊娠雜病的方劑。

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藥五味藥組成。是祛瘀化癥之劑,仲景用來治療妊娠腹中瘤塊所致之經血漏下不止。

《婦人良方》曰:“奪命丹(即桂枝茯苓丸),治婦人小產,下血過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黃黑或胎上搶心,則悶絕欲死,冷汗自出,喘滿不食,或食毒物,或誤服草藥,傷動胎氣,下血不止。若胎尚未損,服之可安。已死,服之可下……。”

《濟陰綱目》曰:“催生湯(即桂枝茯苓丸水煎劑),候產母腹痛腰痛,見胞漿水下方服。又奪命丸(桂枝茯苓丸)治胞衣不下,並治胎死。”

當歸芍藥散由當歸、芍藥、川芎、茯苓、白朮、澤瀉六味藥組成。仲景用來治療妊娠後脾胃虛弱、肝氣不調、肝脾不和而造成的腹中絞痛,故方中重用芍藥瀉肝木而安脾土。

《三因方》曰:“當歸芍藥散治妊娠腹中絞痛,心下急滿,及產後血暈內虛,氣乏崩中,久痢。常服通暢血脈,不生癰瘍,消痰養胃,明目生津。”

在臨床上反覆試驗的結果,此二方中不論單用哪一個方劑,所治婦女月經、妊娠等病證,都有一定的療效,但也都有一定的侷限性,不如將兩個方劑合併起來使用,療效既高,治療範圍又為廣泛。以此複方可以治療由寒凝血滯、溼阻血行所引起的婦科多種病證。

桂枝茯苓丸與當歸芍藥散合用,藥效更為完整。方中以桂枝溫陽通血脈,桃仁,丹皮活血化瘀,當歸活血養血,川芎理氣行血,白芍調營養陰,上藥合用可活血化瘀,疏通血脈,茯苓、澤瀉能利水滲溼,白朮補脾助中氣。本方瀉中寓補,活化血瘀而不傷正。

在臨床上,筆者將此合方廣泛運用於婦女的各種疾病。諸如痛經、經閉、月經不調、崩漏、癥瘕結聚等病證,只要確是寒凝血滯、瘀血內阻、或溼滯血瘀者,其主要證狀為少腹痛,拒按,下血紫暗,血中有塊,下血塊後疼痛減輕,遇寒則甚,得熱痛減,或白帶過多,腰困,下肢浮腫等,皆有卓效。其可以使閉者通,崩者止,實屬奇妙。又將此方試用於因上節育環後,有腹痛出血、白帶多反應者,也屢用屢效。服其方治療瘀血,有一部分患者排出少量瘀血塊,一部分患者則不排出,考慮是出於肌體吸收之故。用本方治療婦女崩漏等證從未發現因去瘀活血而引起血出不止者。

  • 痛經

痛經有虛實之分,瘀血內阻之痛經,屬寒、溼者,多半痛在經前或經期,痛的部位始終不移,拒按,少腹或有痞塊,經期推後,血色紫暗並有瘀塊。運用本方活血化瘀,寒去則痛止。

典型病例

王某,女,23歲,插隊青年。半年前因受雨淋後,即開始出現痛經,每逢經前三日,開始疼痛,拒按,漸次轉劇。行經當天疼痛最甚,難以忍耐。經至時量少,色黑,有塊,每於下血塊後腹痛稍減,每月如此,十分痛苦。

診得其脈實而遲,舌質紫暗,並有瘀斑,苔白膩,考慮為寒溼內停,瘀血阻滯,經血不得暢通,不通則痛。給予上述合方四劑後,正值經期,自訴經至時疼痛較前幾次大為減輕,不用止痛藥也能忍耐。繼用上方,二日一劑,前後共服本方十劑,痛經基本痊癒。僅每次經至前一天少腹稍有不適,不足為患。後又擬養血調經之滋陰湯等,繼服數劑,以資鞏固。

  • 崩漏

月經失常中的“崩漏”,用活血化瘀法治療,有一定效果。崩、漏兩者之間,性質上是相同的,僅有輕、重,緩、急之分。崩又稱“暴崩’、“崩中”,即出血來勢兇猛,下血急迫,血量較多,不能停止。漏是出血量少,淋漓不斷,綿綿不絕,病勢緩慢。但兩者之間可以互相轉化,崩可以轉變為漏,漏也可以轉變為崩。

病因、病機根據前賢之論述大抵有以下幾種:脾陽虛不能統血;肝陰虛而不能藏血,腎氣虧損(包括腎陰虛及腎陽虛)、衝任失調,不能攝血,虛熱或實熱擾於血分致血熱妄行等。除此以外,還有氣滯血瘀、瘀血阻滯等原因。總之既成崩漏之時,因虛者十之八、九,因實者十之一、二。宋代陳自明說,“勞傷衝任,不能制約而為崩也。”嚴用和說:“疲勞過度,大傷於肝,可以崩中漏下。”朱丹溪說:“婦人崩中者,因臟腑虛損、衝任二脈虛損故也。”綜上所述,莫不認為由於臟腑經絡的虛損不能制約,是發生崩漏病的根本原因。再結合近來的報導文章,也認為此病之因屬虛者多,屬實者少。有人從不少的病例分析中得出的結論是崩漏因實者不足百分之二十,其餘皆因虛或少數是虛實相兼者。

根據臨床觀察,對崩漏病的發病機制,似乎和以上所述有些不同之點,提出初步意見。

根據臨床表現和病理特點,崩漏可以分為實證和虛證兩大類型,其病理機制因臟腑、經絡虛損而致發病者固然不少,但筆者在臨床上所遇到的病例觀察結果,此類患者反不及因氣滯血瘀、瘀血阻滯者為多。而其中又以瘀血阻滯者為最。此病在實證中,主要病理病機,大體不外乎以下幾種:

1、寒凝血滯

主要因月經期或月經前後著冷、冒雨、涉水、坐臥溼地或風寒外感,致寒邪外侵,客於胞宮,營血得寒而凝,阻於血脈,使不能循經入絡,而溢於脈外,造成崩漏。既成瘀血,則“寒”的意義已經不太大,應當著眼於“瘀”。

2、氣滯血瘀

急躁易怒,或經前產後,憂愁悲鬱,致肝經氣機鬱滯,氣為血帥,氣滯則血凝,即阻其血液不能循經入絡,又復瘀久化熱,熱甚逼血妄行,而成崩漏。

3、其它

婦人月經不盡,或產後以及流產後,惡露敗血殘留,均可致瘀血內停,久之阻滯正常血液的運行,而成崩漏。

以上的病因,又多是青中年婦女發病的機會多。因此,患者多屬青中年婦女,實證崩漏實際上多於虛證。

對崩漏的治療,醫家多半強調補虛、止血,忽略血瘀為祟。即使診出是血瘀為患,或虛與實的證候同時出現時,當此出血之際,也不敢用活血化瘀法來治療,認為先止血以後再去瘀方是萬全之策。殊不知血液既成瘀血,已是離經之血,則失去正常生理功能,不但對人體無益,反而可以阻止胞宮脈絡,有礙於正常血液之運行,使之不能循經入絡而溢於脈外,形成崩漏。此時在治療上,不盡快地將瘀血驅出體外,而一味單純的用滋補、收澀止血之品則不僅對病毫無裨益,反而使瘀血因壅補、收澀而越來越多,越結越實,使病勢有增無減。瘀血不去,出血不止,即使運用收澀止血藥,將血止住也是暫時的表面效果,一旦再度出血,勢必難以控制。古人對本病治療分三個階段進行,即“塞流”、“澄源”、“還歸”。所謂“塞流”並不是一味的堵塞,如有瘀血阻滯,僅用收澀與止血法,就很難達到“塞流”的目的。應當寓活血化瘀於“塞流”之中,方可收效。

通過實踐證明,運用活血化瘀法來治療因瘀血引起的崩漏,不但沒有加重出血,反而起到止血作用。這說明只要把瘀血驅出體外,氣血即通暢無阻,則血無由外溢,出血自止。當然運用活血化瘀法也要分標本緩急,如果出血量大,來勢迫切,如不在短時間內止血,則有血脫的危險,當以“急則治其標”的原則來攝血、提血,暫收止血之效,待血止以後,再治其本。

根據臨床觀察,崩漏因瘀血內阻而致者,以青中年尤多。臨床上多表現為下血紫暗、少腹痛、腰困、血中有塊、腹部拒按等等。採用活血化瘀法以後,很快就會使腹痛減輕,出血減少或停止。

屬寒凝血瘀者,下血量不多,少腹疼痛,痛的部位始終不移,拒按或有瘀塊,得熱則減,遇寒則痛甚,下血前痛甚,下血後稍減,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脈沉實或遲、澀。治宜溫陽通經活血化瘀。

凡屬這些類型的“崩”、“漏”,本方治療效果甚好。至於氣滯血瘀型的以及其它類型的病患,則應以其它方劑治之。應該注意的是用活血化瘀法治療本病,是一種祛邪的方法。古人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故在應用時一般瘀血祛除以後,就需停用,而改用健脾、補血等法來滋養營血。因本病往往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慢性病,日久必然耗損氣血,所以虛是本病的必然結果。一旦瘀血驅盡,即可著手補虛,方可鞏固療效,以達到徹底治癒的目的。

典型病例

劉某,女,32歲,家庭婦女。三月前流產一個六月胎,惡露未盡,淋漓不斷,腹痛陣陣,血色紫暗,有時有黑色小塊。經數醫診治皆為產後血虛,投以補劑,但終未見效,纏綿不愈,已近三月之久。診其脈雖細尚有力,左少腹壓痛,考慮為產後惡露未盡,瘀血內阻,致經血不能正常循經入絡,故崩漏不絕。以桂枝茯苓丸和當歸芍藥散之合方治療,服二劑以後,曾下少量血塊,腹痛減輕,又服三劑,腹痛消失,出血停止,繼擬養血調經之劑,服用二週痊癒。

  • 癥塊

“癥”與現代醫學的“子宮肌瘤”很相似,是婦科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中醫認為是由於氣滯血瘀久而成塊。臨床上多表現為月經量多,經期延長,月經週期縮短,以及不規則的陰道出血。肌瘤較大時,可以在腹部摸到腫塊。筆者採用上述之合方治療本病,常可使結塊縮小,甚至消失。

典型病例

張某,女,45歲。半年前發現腹部有一體積漸增之腫塊,並伴有腹痛,月經不調、白帶多等證。近來腫塊更日益增大,約有8×8×10(釐米)大小,曾經婦科檢查,確診為子宮肌瘤,建議手術治療。患者擬去大醫院手術,但因床位太緊,故先試以中藥治療,以桂枝茯苓丸當歸芍藥散制丸藥一付,服用一月。服完後,又到婦科檢查,腫塊縮小到3×3×5(釐米),已無作手術之必要,又照前方繼服二付丸藥,腫塊消失,諸證痊癒。

按:本例患者患子宮肌瘤,其體積已有8×8×10(釐米)大小,用桂枝茯苓丸當歸芍藥散配製丸藥一劑,服一個月之間,竟能縮小到不足原來的二分之一,其療效之高而且速.令人驚奇。此方治療子宮肌瘤,其效果不盡然都能達到如此地步,這不過是選一典型病例而已。其餘病例之療效雖不及此,但將此合方配製丸藥久服,對消除子宮肌瘤,即中醫之“癥”、“瘕、瘀血等證,效果頗為顯著。但也有一定的治療範圍,如癥塊太大,積的時間過久,此方恐不能勝任,當考慮其它療法。

  • 腹痛(放置節育環引起)

在臨床工作中,經常可以遇到個別婦女,因上節育環以後出現腹痛、腰困、陰道出血、白帶增多等不適應證。經服用西藥消炎、止痛之品,也不見好轉,或服中藥止血止痛之劑也未能如願。筆者考慮本證是因上環後異物刺激而引起的局部出血,血瘀而成。投以桂枝茯苓丸和當歸芍藥散之合方,效果良好。後每遇此證,即予此方,少則3-5劑,多則7-8劑,諸證即消失。這不僅解決了患者的痛苦,也促進了計劃生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典型病例

任某,女,28歲,農民。既往體健,半月前上節育環後即開始腹痛,痛而拒按,腰困,伴有陰道不規則出血,白帶較多,其餘無異常。曾服用四環素及維生素K3等藥物治療未見效,如此纏綿三、四個月。投以桂枝茯苓丸、當歸芍藥散之合方三劑,諸證消失,經婦科及X光透視檢查,環位置正常。

  • 結語

1、根據臨床經驗,此二方單用不如二方合用治療範圍廣而效宏,故常採用二方合劑,遂命名為桂苓歸芍湯。

2、因本方活血化瘀,以祛邪為主,故運用本方治療婦科諸證,必須嚴格掌握適應證,確有瘀血內阻者方可運用,而且一候瘀血祛除以後,就須改用健脾補血等法來滋養營血。如果墨守陳規,固執一方,則勢必矯枉過正,復傷陰血,以致變證叢生。

3、本方藥物組成平和,沒有峻烈的破瘀化結之品,用於臨床治療一般瘀血諸證效果可靠,而且從未見到服後有不良反應者。

本文摘自《經方發揮》,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作者/趙明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