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良者之百鸟朝凤

工之良者之百鸟朝凤_红属

昨天晚上看到一个对《百鸟朝凤》的影评节目。之前就看到新闻讲方励下跪的事情,没有在意,因为宝宝是不太喜欢看这几年的电影的,故事情节单调乏味没有内涵,画面可能很绚丽,但如果没有美丽的故事,多么绚丽的电影都是一场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展示而已,更何况有时候处理得还不如宝宝自己搞得好,所以更不值得花钱去看。但一不留神听到是讲文化传承之类的故事,便有了兴致。我了个去,排片基本都在早上,方励这个导演够失败的,都跪下了也没几个影院响应的,排片少不说,还都在早上,看来人不行啊。最讨厌的是,不小心看到简介,自己先给自己剧透了,我的天呐,还看个瓜娃子。故事是讲年幼的游天鸣被父亲逼着学习唢呐,拜著名唢呐匠焦三爷为师。辛勤学艺终于得到师父真传,学会了《百鸟朝凤》并继承了衣钵。然而时过境迁,受人敬重的唢呐已逐渐无人问津。看看评论,有说方励无底线,卖惨式营销的;有说不懂艺术变通的;有说有本事让市场评价,以数据说话的;也有人说封建社会流传下的礼乐而已。评论确实很热闹。

剧透就剧透吧,不过是讲唢呐的,必须要去看,哪怕听两声唢呐也值。

一早去了影院,一个人看电影好像也是第一次,十点半的场,差不多也就不到十个人,旁边一对情侣,后边一位中年妇女,另一个角落还有三两个人。简直就是专场,座位随便,怎一个爽字了得!

每次一听到唢呐声,都可以触动心底的一丝共鸣,而且十分强烈。看到焦三爷吹唢呐时的那种投入,那种忘我,不由得也陶醉其中,那叫一个美。不知道,是与不是,也许分人,丧事儿上,听到唢呐,即便是路人,也都会有感而发,为别人痛失亲人而心生同情,思及自己,思及亲人,会更加珍惜父母,善待亲人。这是一种仪式,是植入中华儿女心底的信仰,传承数千年,对死者的尊重,对生者的警醒。看到影片中别人的仪式,听到仪式上那一声唢呐响起,总是止不住流泪。一身正义,一份坚持,一种尊重,这样的生命是值得的。在我们生命结束的时候,我们给后人会留下什么?我们在别人眼里会是什么?三爷是一名唢呐大师,他是传承唢呐艺术,传承那份信仰分支的重要人物。我们是什么呢?做了什么呢?在我们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坦然地说我没有白活,除了活过,在人类文化的长河中,我也是做了点自己的努力的。

天鸣是个好儿子、好徒弟、好的匠人!有担当、有毅力、有情义,但社会只允许他是个穷人,所以不被尊重。但是在过去的数千年里,他们是被尊重的,哪怕在他小的时候都是被尊重的,只是不到十年,不到十年而已。这不叫文化的变通,这叫文化的毁灭!毛爷爷已经不在了,我们不去讨论过去如何如何,评说那段历史如何糟糕,多少古建筑,文物,城墙被破坏,但那已经是过去,我们要吸取教训。文明是存在于人身上的,没了人作为载体,再多的古建筑只是一些符号,让你我知道过去存在于祖先身上的文明是多么辉煌,其实和你我没有半毛钱关系。你我只是看客,根本没把这些文明当作是自己的东西,即便自己流淌的是文明的鲜血,也不配说自己背后有数千年的文明。没有艺人,挖出来多少编钟都奏不出那时的温雅;没有匠人,保护再多的城墙,迟早坍塌;没有传承,我们只是一片辉煌文明里拾取碎片的可怜的拾荒者。电影后半段,蓝玉去修文物了,这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情。自己本来就是一段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却被生活所逼去做修复古人文明符号的工作。难道等假的城墙修好后,要下一代人再去寻找失去的唢呐技艺?

三爷走了,天鸣一个人的百鸟朝凤响起,我已泪流满面。这不是一门艺术的丢失,这也不关乎三爷是不是得到应当有的尊重,这是一种文明的消失,一种信仰的磨灭。很久以来,看了太多傲慢与偏见,很多人说,中国人应当去信一门教义,可是我一直觉得我是有信仰的。中华文明本就是信仰,是存在于中华儿女每个传承者的身上的。存在于每一个三爷身上,存在于每个工种,不同职业身上,存在于各种仪式上,是数千年的积累。与那些集高尚于一身的信仰不同,也许不被西方理解,但却在东方数千年传承。人,一生光明磊落,德高望重,过世时,在葬礼环节,才可以享受百鸟朝凤的待遇,而掌握这个环节的就是唢呐匠,这是多么现世的因果!如果这是封建,那相信一个高尚的人会进天堂又是什么?不只是过世一个环节,人不厚道,在每一个生存环节都会被那份文明所鄙视,这就是中华文明的美好。如今何在?

庆幸自己在年少的时代可以肆无忌惮地享用那唢呐对心灵的震撼,那仪式对生命的释义。也庆幸在年少的时候,可以感受到那一方村落里遗留下来的,每个人心中的艺术,那种酣畅淋漓,那种激情活力。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感染,存在于骨头里的对生命的理解。致敬我的家乡!

庆幸我是一名技术人员,可以用我的技术对传统文明的传承做一点自己的努力。不求尽善尽美,但求无愧于心!我们不是看客,我们也不是影评人,我们是这段文明的传承者,即便困苦,也会不忘使命,愿你我同心同行。



觅三五同心,固一方城池,于梧桐树下,看繁花似锦,品得手心手背二两肉。

红属文化,您身边的民俗节庆活动及家谱管理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