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昆曲版《百鸟朝凤》


《似水流年》:昆曲版《百鸟朝凤》

说到似水流年,文学爱好者会想到张恨水同名小说,想到王小波作品,亦或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歌迷会想到李健同名专辑,梅艳芳演唱同名歌曲,或者是张国荣的翻唱;对于游戏迷来说,似水流年则是《地下城与勇士》游戏里一枚75级领主戒指,在副本“卡勒特之初”领主“年轻的沙影贝利特”处随机掉落,或者是在NPC西岚处用领主掉落的银色陨石兑换。怕是只有极少数资深戏迷知道它语出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电影《似水流年》正是从汤显祖的戏曲精髓出发,讲诉了浙江遂昌三位成长于昆曲班底的小镇青年,在时代的大浪淘沙里沉浮与坚守,历经艰难终不忘本的故事。影片的影像控制非常青涩,却承载着一个类如《百鸟朝凤》的人文内核。与《百鸟朝凤》中焦三爷及其徒弟的经历极其相似,《似水流年》里的师徒一行同样面临传统技艺无处安身,民间艺人吃不上饭的尴尬局面。《百鸟朝凤》中的唢呐班底有的外出打工当了泥瓦匠,《似水流年》里的三位昆曲传人也一度背井离乡,被迫干起了回收旧家电,地产销售和流浪歌手的营生。

和《百鸟朝凤》中游父绞尽脑汁要把顽劣儿子的游天鸣送到焦三爷门下学徒不同,《似水流年》里的三位年轻人有着更迷离的身世,我们从他们与师父相依为命以及有人将弃婴放在戏班三轮车上可推测,三位年轻人或许也是无家可归的孤儿。早年民间艺人虽不是大富大贵的行当,但只要有技艺在身,至少可保衣食无忧,可谓是体制外的铁饭碗。这也是《百鸟朝凤》的游父铁心要把儿子送去学唢呐,以及不得已的人会将弃婴放在戏班三轮车上的原因。

《似水流年》:昆曲版《百鸟朝凤》

可谁想这民间技艺的铁饭碗好景不长,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变迁,尤其在各种新文化娱乐的冲击下,民间艺人生息的传统文化土壤土崩瓦解。《百鸟朝凤》里,唢呐艺人的要和玩架子鼓的博弈饭碗,《似水流年》的戏台被摇滚青年霸占,一度备受尊重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技艺在时代的车辙下快速边缘化,成了“过气”、“大老土”的代名词,甚至是被嘲笑的对象。

生于七零年代的我,恰好是一代民间艺人团体兴衰的见证者。小时候经常看戏,只要有人婚丧嫁娶,必请戏班子来唱上那么几场。戏台一般搭在主街道口的小广场,看戏的座椅自备,我们早早抱上小板凳,占据前排好位。记得有时是木偶戏,有时是采茶戏,有时是越剧,有时也有昆曲。乡镇还有影院礼堂,比《似水流年》里的要大些,时常有各地的剧团或戏班前来演出,礼堂听戏是要买票的,往往座无虚席。后来电视普及,看戏的人越来越少,剧团变成了歌舞团,再后来,连歌舞团也被镇上的霸道青年赶下台去。我不知道《似水流年》里的团长把剧团改成歌舞团后的境遇,但江西采茶戏剧团改成歌舞团后在我福建老家那吃的闭门羹,我是目睹过的。

昆曲算是幸运的,虽经历了九十年代的山穷水尽,却在2001年柳暗花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位“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可惜的是,《似水流年》故事里,代表老一辈昆曲艺人的心灵家园的“牡丹亭”戏台,还是在2003年被拆了,导致了心灰意冷的师傅之死。我不知道《似水流年》里有多少细节取材于遂昌地方纪事,各地老戏台等文物在地产热的面前轰然推到,几乎是千禧年前后每天都在发生的事。

《似水流年》:昆曲版《百鸟朝凤》

故事中的昆曲班强调“戏比天大”,尊汤显祖为祖师爷,并多次将镜头对准汤显祖像,这是有由来的。说来遂昌即是汤显祖的第二故乡,同时也是他的伤心地。明万历十九年汤显祖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龙颜,被扁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就是五年,本政绩斐然,后因上司和地方势力挤兑,只得愤而弃官,从此潜心戏曲创作,写出《牡丹亭》等传世之作。

片中三位年轻人的回归,代表的是传统艺人的回归,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承着昆曲文化,并重建了牡丹亭戏台,想必这也是遂昌地方志里值得记载的一笔。影片通过牡丹亭的失而复得,昆曲传承人的出走和归来,侧影一整个传统文化体系的回归。我们在经历了粗放型经济的撕裂式跃进之后,商业社会终于放慢了脚步,等候人文精神一同上路。别小看一个小小的昆曲,这里藏着匠人匠心,匠人匠心是我们文化建设,以及治家报国平天下必备技能。

《似水流年》:昆曲版《百鸟朝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