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老茶農爲你解析鐵觀音的製作,圖片詳解

安溪產茶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茶樹資源、眾多的茶樹品種、精湛的製茶經驗和獨特的製茶技藝。在千年的歷史積澱中,安溪茶文化已成為我國茶葉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而在安溪眾多已出產的名茶中,以安溪鐵觀音最為享譽中外。那麼,安溪鐵觀音是怎麼製成的呢?

據當地茶農所說,鐵觀音的製作要經過多道工序,包括採青→曬青→做青(包括搖青、攤青)→炒青→揉捻、烘焙→簸揀、包裝→(成品)。

首先,採青。茶葉採摘標準必須在嫩梢形成駐芽後,頂葉剛開展呈小開面或中開面時,採下二、三葉。採時要做到“五不”,即不折斷葉片,不折疊葉張,木碰碎葉尖,不帶單片,不帶魚葉和老梗。其中,生長地帶不同的茶樹鮮葉要分開,特別是早青、午青、晚青要嚴格分開製造。

50歲老茶農為你解析鐵觀音的製作,圖片詳解

其次,曬青。茶葉採摘回來後,便要曬青,即將茶青在地上攤成薄薄的一層曬青,也有把鮮葉均勻攤放在竹籬或曬青埕上,利用太陽光的照射和風吹使其萎凋,以蒸發掉鮮葉的部分水份。曬青程度的長短,要根據茶青的品種、含水量、季節、氣候來做選擇。曬青時間以午後4時陽光柔和時為宜,葉子直薄攤,以失去原有光澤,葉色轉暗,手摸葉子柔軟,頂葉下垂,失重6~9%左右為適度。

50歲老茶農為你解析鐵觀音的製作,圖片詳解

第三,做青。到這一階段,搖青與攤置相間進行,即做青。搖青除了採用傳統的手工篩青外,現在茶農們更多采用機械的方式,比如利用竹製搖青機。事實證明,搖青採用不同的機械力,對茶品質的影響是相當大的。而搖青的主要目的就是“走水”,以獲得更高更濃的香味,同時保持梗葉的水分和生理機能。至於搖青技術的關鍵——“走水”程度的掌握,更多的要倚賴茶農們的經驗。 搖青後將茶青放在涼青架上進行攤青,時間一般在1小時左右。如果說“搖”是“動”,那麼“攤”就是“靜”。這時在搖青時青葉散發的水分通過靜置,又會從葉梗、葉脈往葉面補充散發。 做青技術性高,靈活性強,是決定毛茶品質優劣的關鍵。做青適度的葉子,葉緣呈硃砂紅色,葉中央部分呈黃綠色(半熟香蕉皮包),葉面凸起,葉緣背卷,從葉背看是湯匙狀,發出蘭花香,葉張出現青蒂綠腹紅邊,稍有光澤,葉緣鮮紅度充足,梗表皮顯有皺狀。

50歲老茶農為你解析鐵觀音的製作,圖片詳解

第四,炒青。炒青,也叫殺青,就是利用微火在鍋中炒,使茶葉痿凋也就是失去水分。這可以固化已形成的品質,同時散發部分水分便於後面工序的操作。炒青要及時,當做青葉青味消失,香氣初露即應抓緊進行。現在除了人工炒青外,滾筒殺青機的使用,也大大減輕了茶農們的勞動強度。

50歲老茶農為你解析鐵觀音的製作,圖片詳解

第五,揉捻、烘焙。炒青過後,便要對茶葉進行塑形的工作。揉捻採用“揉、壓、搓、抓”等動作,將茶裹在布包裡,用機械加手工擠壓搓揉後解開布包,使茶條形成緊結、彎曲的外形。此後再進行烘乾,低溫烘焙,烘至足幹,同時去掉多餘的水分,便於長期儲存,這一步完成後便是我們日常見到的毛茶形態了。鐵觀音的揉捻是多次反覆進行的。初揉約3~4分鐘,解塊後即行初焙。焙至五、六成幹,不粘手時下焙,趁熱包揉,運用揉、壓、搓、抓、縮等手法,經三揉三焙後,再用50~60℃的文火慢烤,使成品香氣斂藏,滋味醇厚,外表色澤油亮,茶條表面凝集有一層白霜。

第六,簸揀、包裝。茶葉烘乾後即是鐵觀音毛茶,此時的茶帶有較多的茶梗,沖泡品飲澀味較重,所以要簸揀。挑好的茶再去末、篩分,重新拼配調整口味即可包裝銷售了。

古詩有云,“七泡餘香溪月露,滿心喜樂嶺雲濤。”可見,品飲鐵觀音之樂。

推薦理由:屬於半發酵茶類,鐵觀音獨具“觀音韻”,清香雅韻,“七泡餘香溪月露,滿心喜樂嶺雲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