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要素式智能審判系統 爲智慧法院建設插上「翅膀」!

當今時代,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

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現代科技

正在改變大家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成都市龍泉驛區人民法院也跟上時代的步伐

開發要素式智能審判系統

头条|要素式智能审判系统 为智慧法院建设插上“翅膀”!

“要素式智能審判系統”是啥?

能幹啥?

快來開開眼界!

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設是法院工作的“車之兩輪、鳥之雙翼”。龍泉驛法院開發的道路交通事故糾紛要素式智能審判系統,通過整理類案法律要素、內置裁判規則、一鍵生成法律文書,在提升審判質效的同時,也為法官減了負。

如何通過信息化手段破解“案多人少”,一直是成都法院思考的問題。通過對大量類案的分析,龍泉驛法院發現道交事故糾紛案件最具有標準化的特點,這是研發智能審判系統的前提。

2017年初,龍泉驛法院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把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現代科技應用結合起來”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新時代智慧法院建設要求,與四川大學法律大數據實驗室(以下簡稱“研發單位”)合作,率先在全省試點開發了以道路交通事故糾紛為切入的要素式智能審判系統。以智能輔助系統為案件辦理“增效”、為法官“減負”,進而實現變相“增人”、破解“案多人少”。

头条|要素式智能审判系统 为智慧法院建设插上“翅膀”!

龍泉驛區法院法官在全省法院信息化工作成果展上介紹道路交通事故糾紛要素式智能審判系統

1

統一標準有效避免類案不同判

“以前,道交糾紛案件經常會出現因不同承辦人對賠償項目、標準的理解不一,而出現不同的裁判結果。這樣既不利於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有損法院的司法公信力。”龍泉驛法院主審道交事故糾紛案件的經開區法庭庭長李世和說。

探索統一的道交事故糾紛案件賠償標準,便成為了破解“瓶頸”的關鍵一環。針對這個橫亙在要素式智能審判系統開發前的難題,龍泉驛區法院和研發單位一道,在對道交事故糾紛案件類案法律要素進行整理的基礎上,統一了審理規則。

在理論層面,依託研發單位對中國裁判文書網上逾3000萬件裁判文書的碎片化整理成果,抽象出道交事故糾紛案件的法律要素,如事故發生的主體、時間、地點、投保情況、損害結果、責任承擔等,並據此形成了道交事故糾紛的全要素庭審筆錄模板。同時,結合龍泉驛區法院過去10年辦理的道交事故糾紛案例、上級法院的指導意見,並依據相關法律、司法解釋,梳理並形成了道交事故糾紛案件的類案裁判規則和賠償標準。

在技術層面,將抽象出的道交事故糾紛裁判規則、賠償標準和全要素庭審筆錄模板,融入要素式智能審判系統。同時,根據四川省城鎮(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人均消費性支出、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等,內置道交事故糾紛案件賠償參數並做到適時調整。“作為承辦人,我們只需要根據庭審確定的事實,按流程勾選或輸入責任比例、醫療費用、住院天數等,基本不會出現裁判尺度不一的問題。而且,內置的全要素庭審筆錄模板,作為審判和記錄的指引,也有效避免了漏審、漏記重要事項,提升了審判質效。”經開區法庭員額法官趙敏補充道。

2

人機互動破解案多人少難題

“更重要的是,這個系統不是為創新而創新。它實實在在地為我們法官減輕了工作量和工作壓力。”李世和繼續介紹到,該系統最大的特點之一是人性化。

在實務層面,該系統的每一步操作都與現有道交事故糾紛案件的辦案流程一致,且實現了與現有辦案系統的無縫銜接。通過與省高院建設的現有辦案系統的數據中心連接,實現當事人身份信息等基礎數據的自動導入,在基本不增加額外工作量的情況下,辦案人員只需要在該系統錄入或導入庭審筆錄,並按流程勾選或輸入相應比例、數據等,即可實現一鍵生成法律文書。

今年1—5月,龍泉驛區法院基本實現了道交事故案件每庭必用,共實測案件170件。據統計,一鍵生成的法律文書賠償金額計算正確率100%,文書生成完整率達85%以上,略作完善即可向當事人當庭送達法律文書。“無誤的賠償金額計算正確率、較高的文書生成完整率,大大減輕法官和法官助理撰寫文書之累,也免去了法官在複雜賠償案件中害怕算錯金額之壓力,做到了給法官減負。”李世和說。“這就為法官節約了大量時間,可以讓其把精力投入到核心業務上。”趙敏接過話題說。

經開區法庭法官助理張林介紹到,“使用該系統後,經開區法庭製作法律文書的時間,從原來平均2至3個小時縮短到了現在的約30分鐘,效率提升達80%以上。”

據瞭解,龍泉驛區法院主辦道交事故糾紛案件的經開區法庭原有4名法官,而今僅需兩名法官就能輕鬆完成比以前更繁重的審判工作。

下拉查看更多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