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和家長爲什麼互懟?是有科學道理的!

/

北斗導航


不管是現實還是網絡,不管是主頁還是跟帖,家長對老師有很多意見,老師對家長也頗有微詞。家長認為老師沒有盡到職責;老師認為家長從小就沒有把孩子教育好。家長認為老師補課,為了利益可能會在課堂上不好好講,留著重要的補課再講;老師認為你家孩子不好好學,還怨老師不好好教。家長認為老師... ...;老師認為家長... ...。好像是前世冤家,今世的仇人。


老師和家長為什麼互懟?是有科學道理的!

其實學校、老師與家長、學生的關係就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關係。

請看我的具體分析。

春秋戰國時期有個故事: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無愈於人乎?”墨子曰:“我將上太行,以驥與牛駕,子將誰策?”耕柱子曰:“將策驥也。”墨子曰:“何故策驥也?”耕柱子曰 :“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翻譯:墨子對他的門生耕柱子感到生氣,耕柱子說:“我沒有比別人好的地方嗎?”墨子說:“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好馬或一頭牛來駕車,你將鞭打哪個?”耕柱子說:“那我當然鞭打好馬了。”墨子說:“為什麼要鞭打好馬呢?”耕柱子說:“好馬值得我去鞭打。”墨子說:“我也認為你值得我鞭策,所以生氣。”耕柱子醒悟了。

正因為墨子和耕柱子處在師生關係這一矛盾統一體中,墨子才會這樣嚴格要求他。

老師和家長為什麼互懟?是有科學道理的!

老師和學生(家長)就處於師生關係的這一矛盾統一體中。不然老師就不會去教育或者管理學生。正是二者既對立又統一,才教學相長,學生從老師那裡學習知識和能力。同時二者也存在對立和不同。老師講的孬好,批評學生,學生往往就有想法或者對抗;學生有學不好的知識,甚至違法紀律,就會被老師批評。


而老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更多的是統一,即相互依賴,相互貫通,相互理解,學生從老師那裡汲取越來越多的知識和方法,從而不斷進步;老師在和學生交往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這樣就會推動教學進步,學生的成績就越來越好,老師的教學水平也會越來越提高。

老師和學生之間肯定有不同,老師就是老師,學生就是學生,差別非常大,否則學生也不會到老師這裡求學。但是在師生矛盾統一中,不能過分誇大分歧,而應該受師生矛盾中同一性的制約。


學生和學生家長對老師有意見是正常的,有利於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教育教學,有利於提高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水平。老師說說學生,批評學生,也有利於學生自醒和不斷成熟進步,也有利於家長提高教育管理孩子的水平。但是不要懟老師過分,這樣會不利於師生的共同發展,也不利於教育事業的發展。


老師和家長為什麼互懟?是有科學道理的!

學生(家長)和老師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應該研究雙方怎樣更好的相互依賴和相互貫通,相互促進。

當老師對學生家長失去信心,失去感情的時候,就會對學生不管不問,任其發展,這樣反而是對學生的最大懲罰,因為孺子不可教也。老師嚴格管理某個學生,抓住他的紀律不妨放鬆,不是在找茬,也不是報復打擊,而是覺得你有潛力,有前途,覺得你可以更優秀,對你要求就嚴。就像墨子對耕柱子一樣。只有學生(家長)與老師的關係在這樣的理念指下統一於教學工作中,學生和老師才是雙贏的。

只有親人之間才會更加相互關注,只有存在師生關係才會既對立又統一,如果學生畢業了老師也不會再去管你,也沒有義務去教育你;學生、家長也不會再對老師那麼敏感。

希望師生關係,學校和家長的關係,在教育這一統一體中,好好把控分歧和不同,更多的尋求共同點、共同利益,促進雙方關係的良性發展,鬥則兩敗俱傷,和則互利共贏。朋友們,好好想吧,何樂而不為呢?


請還教育一個平靜的環境,對你的孩子是有利的!


老師和家長為什麼互懟?是有科學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