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邵佩英篆書作品欣賞

邵佩英,1962年生,天津漢沽人。中國書法家協會篆書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作品獲第二屆中國“翁同龢書法獎”、全國第四屆楹聯書法大展全國獎、2013—2015年度書法報·書法海選蘭亭諸子提名獎;入展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第三屆中國書壇蘭亭雅集42人展,全國第二屆正書大展,全國第三屆正書大展,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大展,全國五百人書法精品展,第一、二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優秀作品展,中國文字博物館全國篆書名家提名展,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覽,全國第二屆篆刻藝術展。

學篆贅言

邵佩英

篆書在當代是小眾的藝術,比起其他書體顯得微不足道。畢竟篆書是以古文字為根基產生的藝術,又很早就脫離了實用性,離得大眾越來越遠。如何讓更多的普通百姓能夠喜歡篆書,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尤其是中小學校在開設書法課程時,怎樣用喜聞樂見的表現手法,展現中國古文字的巨大魅力是關鍵。

篆書的學習從小篆還是大篆入手,一直爭論不休。我主張從小篆入手,而且從規矩入手,即從斯篆或清人鄧篆、吳篆學起為上策。孫過庭《書譜》所云“初學分佈,但求平正”這話同樣適用於篆書。開始如果不規矩入手,後面越學越偏離正統,就會走入歧途,難以改弦更張。

篆書學習要備《說文解字》之類的字書,主要解決小篆用字規範的問題。但是,學習篆書的風格流派仍需要到清代篆書名家作品中“討生活”。畢竟《說文解字》只是一部字典,裡面沒有生動的書法用筆,沒有藝術性的結體佈局。如同我們學習楷書不能去《新華字典》裡面學習字模一樣。

篆書臨摹要懂得臨帖技巧與原帖精神的關係,臨帖的目的是理解原帖的精神實質,需要仔細觀察、用心體驗。正所謂“察之尚精,擬之貴似”,臨帖重在追求形似神似,不僅字形與原帖接近,而且與原帖精神氣質高度吻合。

篆書學習雖然提倡“實臨”,但切不可誤解了“實臨”。比如,原帖上的某個字作者寫的字形不正,如果我們臨帖也學著寫歪就是誤解了。有的是原帖作者無意寫歪的,有的是原帖剪貼時出現的偏差。臨帖時還是要寫正,不可“囫圇吞棗”,以偏“蓋”全。

很多古文字字形是對稱的,我們臨摹篆書追求的是視覺上的對稱,而不是機械的、工藝化的對稱。無論是弧線、斜線或彎線,都不是絕對的對稱。有些人講“把字形摺疊起來對著陽光反面看要重合”,這是錯誤的觀念,誤導了我們初學者,切不可取。

篆書學習要選好帖。同樣的一種字帖,有不同的版本和出版社。比如《泰山刻石》既有幾十字的也有字數最多165字的,我們選哪個版本?當然首選165字的。字數多,且年代遠,自然刻石殘損的就相對少些,字口清晰,容易辨認,臨摹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篆書的中鋒用筆是常態,藏鋒、回鋒不一定是常態。通常起筆要藏鋒,“搭筆”處就不用藏鋒。有些橫畫、豎畫寫到頭可能會回鋒,有些需要“空提”收筆,就不需要回鋒。篆書的用筆雖然沒有行草書豐富,但寫好篆書依然要依靠用筆表達書寫者的意趣、情感、審美和追求。

“篆引”的概念需要我們學習篆書者牢記,篆書取“縱勢”,隸書取“橫勢”,“篆引”就是鑑別的法器。篆書或婉轉暢達或古雅清麗,隸書或開張恣肆或廟堂端莊,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氣象。“勢”在書法創作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習篆書務必學會表達“篆引”的意味、意趣和意境。

邵佩英,1962年生,天津漢沽人。中國書法家協會篆書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作品獲第二屆中國“翁同龢書法獎”、全國第四屆楹聯書法大展全國獎、2013—2015年度書法報·書法海選蘭亭諸子提名獎;入展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第三屆中國書壇蘭亭雅集42人展,全國第二屆正書大展,全國第三屆正書大展,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大展,全國五百人書法精品展,第一、二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優秀作品展,中國文字博物館全國篆書名家提名展,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覽,全國第二屆篆刻藝術展。

學篆贅言

邵佩英

篆書在當代是小眾的藝術,比起其他書體顯得微不足道。畢竟篆書是以古文字為根基產生的藝術,又很早就脫離了實用性,離得大眾越來越遠。如何讓更多的普通百姓能夠喜歡篆書,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尤其是中小學校在開設書法課程時,怎樣用喜聞樂見的表現手法,展現中國古文字的巨大魅力是關鍵。

篆書的學習從小篆還是大篆入手,一直爭論不休。我主張從小篆入手,而且從規矩入手,即從斯篆或清人鄧篆、吳篆學起為上策。孫過庭《書譜》所云“初學分佈,但求平正”這話同樣適用於篆書。開始如果不規矩入手,後面越學越偏離正統,就會走入歧途,難以改弦更張。

篆書學習要備《說文解字》之類的字書,主要解決小篆用字規範的問題。但是,學習篆書的風格流派仍需要到清代篆書名家作品中“討生活”。畢竟《說文解字》只是一部字典,裡面沒有生動的書法用筆,沒有藝術性的結體佈局。如同我們學習楷書不能去《新華字典》裡面學習字模一樣。

篆書臨摹要懂得臨帖技巧與原帖精神的關係,臨帖的目的是理解原帖的精神實質,需要仔細觀察、用心體驗。正所謂“察之尚精,擬之貴似”,臨帖重在追求形似神似,不僅字形與原帖接近,而且與原帖精神氣質高度吻合。

篆書學習雖然提倡“實臨”,但切不可誤解了“實臨”。比如,原帖上的某個字作者寫的字形不正,如果我們臨帖也學著寫歪就是誤解了。有的是原帖作者無意寫歪的,有的是原帖剪貼時出現的偏差。臨帖時還是要寫正,不可“囫圇吞棗”,以偏“蓋”全。

很多古文字字形是對稱的,我們臨摹篆書追求的是視覺上的對稱,而不是機械的、工藝化的對稱。無論是弧線、斜線或彎線,都不是絕對的對稱。有些人講“把字形摺疊起來對著陽光反面看要重合”,這是錯誤的觀念,誤導了我們初學者,切不可取。

篆書學習要選好帖。同樣的一種字帖,有不同的版本和出版社。比如《泰山刻石》既有幾十字的也有字數最多165字的,我們選哪個版本?當然首選165字的。字數多,且年代遠,自然刻石殘損的就相對少些,字口清晰,容易辨認,臨摹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篆書的中鋒用筆是常態,藏鋒、回鋒不一定是常態。通常起筆要藏鋒,“搭筆”處就不用藏鋒。有些橫畫、豎畫寫到頭可能會回鋒,有些需要“空提”收筆,就不需要回鋒。篆書的用筆雖然沒有行草書豐富,但寫好篆書依然要依靠用筆表達書寫者的意趣、情感、審美和追求。

“篆引”的概念需要我們學習篆書者牢記,篆書取“縱勢”,隸書取“橫勢”,“篆引”就是鑑別的法器。篆書或婉轉暢達或古雅清麗,隸書或開張恣肆或廟堂端莊,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氣象。“勢”在書法創作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習篆書務必學會表達“篆引”的意味、意趣和意境。

天津邵佩英篆書作品欣賞

天津邵佩英篆書作品欣賞

天津邵佩英篆書作品欣賞

天津邵佩英篆書作品欣賞

天津邵佩英篆書作品欣賞

天津邵佩英篆書作品欣賞

天津邵佩英篆書作品欣賞

天津邵佩英篆書作品欣賞

天津邵佩英篆書作品欣賞

天津邵佩英篆書作品欣賞

天津邵佩英篆書作品欣賞

天津邵佩英篆書作品欣賞

天津邵佩英篆書作品欣賞

天津邵佩英篆書作品欣賞

天津邵佩英篆書作品欣賞

天津邵佩英篆書作品欣賞

天津邵佩英篆書作品欣賞

天津邵佩英篆書作品欣賞

天津邵佩英篆書作品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