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棚改,爲什麼有點風吹樓市就率先焦慮?因爲買房邏輯變了!

本是逐利的,這是不變的道理。樓市的焦慮,或許在於,錢往哪走有時候還得看臉色。

央行降個準,樓市就跟著歡呼雀躍,沒人在乎7000億的資金最後流到樓市的有多少;棚改貨幣化補貼叫停的風聲一出,樓市裡就哀嚎一片,也少有人真正在意這個消息的真真假假。

從什麼時候開始,樓市變得那麼敏感?

答案並不複雜,市場中可供流動的資金越來越緊,手握重金的“金主”不斷調整著自己的投資思路,房地產,無論是市場還是產品,若想獲得資金的青睞,就必須得找到一條通往幸福彼岸的通道。

降準、棚改,為什麼有點風吹樓市就率先焦慮?因為買房邏輯變了!

1

央行降準釋放的資金,實際上確實可以流入樓市。這從歷年央行降準對樓市的影響就可以判斷。

今年4月25日央行降準,之後的5月份,來自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數據,5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金額同比分別增長8%和21%,增速創2017年7月份以來新高,市場漸有回暖之意。具體到各線城市,一、二線城市明顯加快供應節奏,成交量低位回升,三四線城市市場熱度仍在延續,成交量依舊維持在較高水平。

此次降準,雖然從表面上看,沒有樓市的份兒,但拿到政策性文件,你要學會兩項技能,第一,別讓“一本正經”的政策限制了你的想象力;第二,要學會咬文嚼字式的推敲。

任澤平在其微信公號《澤平宏觀》中較含蓄地給出了暗示:雖然在目前房地產市場大範圍限售、限貸、限價的環境下,降準資金直接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可能性不大。但從操作層面看,結構性政策雖然能夠約束資金第一次流動方向,但對二次流動方向約束有限。

這次央媽降準釋放的7000億資金,有5000億用作“債轉股”。你要知道,就在央行宣佈降準前期,房企債務違約潮集體爆發。不少企業頻被曝出“沒錢還債”奄奄一息的生存現狀。沒錢還債,又無經營性現金流正常運營,照此下去,這些企業可能的命運就是苟延殘喘。

這樣來看,“債轉股”的降準確實有點“定向”的意思。而這7000億資金的二次流動方向,其中2000億將通過小微企業來實現。

“小微企業難以把控,其自身經營不好的時候,也不排除其將貸款用於更有誘惑力的樓市,或者小微企業將這些錢借用給別人,別人將這些錢投入到樓市的項目上。”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說,縱觀歷次降準週期,定向降準也只能做到央行到商業銀行這一步,央行與監管部門實難把控最終的資金流向。

降準、棚改,為什麼有點風吹樓市就率先焦慮?因為買房邏輯變了!

2

資金對企業的支持在某種語境下,可以等同於對企業家的支持。無論是房地產企業還是其他企業,資金流入之後就需要再找一個出路。

出路在哪裡?答案無非有兩種,第一,用於企業的經營;第二,投資有價值的產品。

於是,“房產”作為經過驗證之後的中國最有價值產品再次被納入資金流向的通道。當然,這也符合“1998年後期,中國居民最大的儲蓄罐就是房地產”的邏輯。按照西南財大的研究,房地產到現在為止,城市居民70%的資產配置房地產。

值得注意的是,諸如中銀宏觀、華泰宏觀、申萬宏源等金融機構都認為,預計年內進一步降準依然為大概率事件,或有1—2次定向降準。

克而瑞研究中心做出的判斷是,受惠於定向降準,短期內房地產市場也將迎來難得的銷售窗口期,對購房者而言,無論是恐慌性還是投資性購房需求或將加速進場。

不過,在“房住不炒的”的大背景下,投資普通住宅已經很難獲利。根據雲房數據與和訊房產聯合發佈的數據顯示,從靜態租賃、長期租賃、歷史五年轉售和未來五年轉售4項投資指標來看,全國普宅在2017下半年迎來了歷史性的拐點:除未來五年轉售回報率外,其他3項指標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滑和回落。這意味著樓市投資暴利時代的終結,也預示著長線轉售投資回報率將有小幅上升。

因此,資金願意追逐的樓市產品,不再是剛需房和老破小,而是能承載更大的豪宅類產品。選擇了這樣的產品,也就相當於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和投資方式。

原文轉載於:90度地產 微信號:dc90d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