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中國的用具,不僅歷史悠久,且獨具一格,既表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也引領了世界文化的潮流。其中最為典型的是被稱為“文房四寶”的書寫工具:紙、筆、墨、硯。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安徽宣城是我國文房四寶最正宗的原產地,是飲譽世界的“中國文房四寶之鄉”,所產的宣紙、宣筆、徽墨、宣硯舉世聞名,為歷代文人墨客所追捧。但是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統的文房四寶製作工藝卻鮮為人知。

作者| 甘霖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在宣城市涇縣丁家橋鎮,有一家規模不大的宣紙廠,至今沿襲著傳統手法制作宣紙。發酵好的紙漿通過管道輸送到車間,就是撈紙工作。在生產宣紙眾多工序中,撈紙可謂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師傅把裝有紙簾的木匣子往前一推,白色紙漿從管道中噴湧而出,不管春夏秋冬,工人們都是這樣赤手操作。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所謂“撈紙”,就是工人雙手抬著紙簾在紙漿經過的水槽中來回晃動,一張溼潤的宣紙便有了雛形,整個過程不過十幾秒。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撈出的宣紙,500張左右為一沓,還要進行擠壓,瀝去水份。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在紙簾上凝結的紙膜,被小心翼翼剝離。紙簾是用涇縣特產的苦竹編制而成,這種細如髮絲的竹簾,目前也只能由人工製作。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這邊是溼氣撲面,而在另外一個車間,則是熱浪襲人,裡面矗立著幾面用於曬紙的火牆,室溫在50度左右,工人將初步瀝乾的宣紙,一張張剝開,貼到火牆上烘乾。每張紙都要用松針刷細細撫平,辨別是否是手工宣紙的方法之一,就是看宣紙紙面上有沒有松針留下的紋路。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烘乾的宣紙,象床單一樣被揭下,可見其韌性之強。宣紙從原料加工到成紙多道工序全由手工加工完成,長期以來宣紙生產技藝全靠師徒傳承,世代相傳。製作宣紙的工藝是很繁瑣的,除了撈紙,之後還要經過掛紙、用火牆烘烤、人工揭貼的烘乾發曬紙、裁紙、染紙、目測質檢等多道工序。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宣筆歷史悠久,在唐宋時期最為興盛,雖然在元代以後由於文化中心轉移以及戰爭等原因,其地位逐漸為湖筆所替代,但宣筆生產一直延綿而未中斷,新中國成立之後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宣筆迅速得到恢復與發展。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宣筆的製作不僅精於選料,更注重工藝。可分為水盆、裝套、修筆、檢驗、裝球五個部分。更可細分為浸皮、發酵、柔筆、選毫、分毫、熟毫、扎頭、筆套、易毫、刻字等十幾道流程,70多個操作工序,而非一人一手或一朝一夕可就,其中包含了筆工藝人的艱辛和勞累。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製作宣筆筆桿最好的材料是苦竹,手感最好,並且全手工製作的筆桿要遠遠強於機械製作的筆桿。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挑選好的筆毛需要梳理。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製作完成的筆頭需要在捆紮後用松香在火上固定。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修筆和檢驗必須細之又細、精之又精,一支上品宣筆要反覆修筆多次,並用放大鏡來檢查。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安徽宣城績溪縣,工人在作坊內手工制墨。因產於古徽州府而得名的“徽墨”自古以來便是文人墨客的至愛,有著“一點如漆,萬載存真”之美譽。但受到現代書寫方式和工具等衝擊,墨,或逐漸遠離人們的生活,或被現代墨汁所替代。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歷代徽墨的品種很多,有漆煙、油煙、松煙、全煙、淨煙等,高級徽墨的製作配方和工藝非常講究,加入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名貴材料。用油煙、松煙手工製成的徽墨耐腐蝕、抗氧化,落紙如漆,色澤黑潤,經久不褪,舔筆不膠,古代字畫能傳承幾百上千年,與所用好墨息息相關。徽墨配方中加入冰片、麝香等十幾種名貴中藥,能稍微消解膠味,但其真正的作用是防腐、防蛀。此外,麝香能起到穿透作用,過去文人在牌匾上題詩寫字,‘入木三分’,是麝香把墨帶進木當中。對於優秀藝術作品的傳承、傳世,徽墨一直做著自己的貢獻。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徽墨製作精美,相應的,其製作技藝也相當複雜,有20多道工序,煉煙、洗煙、熬膠、拌料、成坯、烘烤、錘打、定形、晾曬、打磨、描金、雕刻……每道工序都需靜心凝神,再加上時間的等待,單晾墨陰乾就需要6個月,制墨的過程也是歷練人生的過程。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墨的藝術欣賞價值主要在於墨模雕刻藝術,即在制墨模具上進行藝術雕刻。墨模所用的材質,全是堅硬如鐵的上等樹木,比如石楠木、棠梨木,雕刻操作中須刀刀留痕、處處見意,如果缺乏書畫功底和嫻熟的雕刻技藝,很難製作出成功的墨模。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而墨模雕刻的難度在於,不僅要學會繪畫和刀法技藝,具備對題材的領悟水平和對木質的駕馭能力,還在於,它不是正面雕,是反雕,徽墨圖案,有山水、有人物、有花鳥、有亭臺、有樓閣、有船帆、有漁舟,還有各種字體的文字,整幅作品均採用反雕手法。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宣硯聞名遐邇的突出特點集中表現在它溫潤如玉、澀不留筆、發墨光潤。古代宣硯的生產地點在旌德縣白地鎮洪川村,今天當地仍可看到古老的採石坑遺址。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宣硯的雕刻講求因石施藝,天然造化。雕刻師要根據石料的形狀質地、顏色紋理,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人工美和石料天然美最大限度地結合起來。

走近宣城:最傳統的文房四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宣硯製作包含幾十個環節,從選材到成品均為純手工完成,歷時三個月之久,具有“研之無聲、澀不留筆、滑不拒墨、下墨髮墨俱佳”的特點。唐代詩人李白在《草書歌行》中提到“宣州石硯墨色光”,更是對素有“國之寶”、“文房重器”之稱的宣硯給予了寫實描寫和由衷讚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