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困難,你們感受到了嗎?

實體經濟目前之困已經非常明顯、突出,我作為一個長期在金融部門的人員已感觸很深,相信經濟界、全體民眾都有切身的感受。

目前最大的困難,橫亙在實體經濟之間就是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實體經濟普遍存在資金緊張的現實困難。近幾年國務院出臺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多達幾十項,除了減輕小微企業稅費負擔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難問題,但至今這個頑疾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據權威機構預測小微企業融資缺口約在4萬億元人民幣左右。最近國務院又出臺五項措施意在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難問題,這不僅說明中央政府重視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更在於目前小微企業融資之困的形勢相當嚴峻,貸款難、難借款應是當下小微企業最頭痛的問題,也是最真實的寫照。可見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到了非下決心徹底解決不可的時候了。

另外一個重要問題是經營陷入困境,債務違約高、糾紛多,盈利能力下降,東南沿海發生幾波關門、跑路高潮,使小微企業遭受了毀滅性打擊。過去幾年東南沿海實體經濟比較發達的廣州、深圳、東莞、溫州、福州等地小微企業因資金斷鏈、經營難以為繼而不得不關門跑路的實體企業多達上百萬家,不少老闆因此走上自殺等絕境,這一幕幕實體企業的悲慘史,應該很多人記憶猶新,始終難以忘懷。

可時到今日,這種現狀雖有所改觀,但依然沒有從根本上讓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脫困,不少實體企業依然在艱難的經營路上苦苦掙扎。

此外,還要看到不少實體經濟因經營艱難不得不背離經營初衷,踏上了轉行轉產的“脫實向虛”經營之路,使實體企業整體經濟前景瀰漫著一種悲觀情緒,不少實體企業家賣掉機械設備,加入到炒房地產、炒黃金期貨、炒股及其他虛擬經濟領域,加劇了全社會資金及其他各種資源的脫實向虛,這對我國當前經濟企穩回升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相信這一切全國民眾都應有切身感受,也有切膚之痛,但願各級政府及全社會集思廣益,積極參與解決實體經濟擺脫經營困難的偉大實踐和謀劃之中,願中國實體經濟早日走出陰霾,步入穩健發展之道。

目前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還是各級政府進一步對實體經濟加大降稅減費的“讓利”力度,建立各種信貸保險基金和信貸獎勵制度,提高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興趣和消除信貸後顧之憂,讓實體經濟得以“休養生息”,恢復生機和活力。

同時,銀行應消除信貸門第觀念和“嫌貧愛富”信貸經營思維,向小微企業切實伸出信貸援手,給予小微企業“雪中送炭”。此外,央行、銀保監會等部門進一步在貨幣信貸上加大定向降準力度、對小微企業信貸不良貸款提高容忍度等等,消除銀行機構對資金來源不足及不良借款增加等方面的擔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