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下(三):根(Root)、王室(Royalty)和信仰(Religion)

上期談到《歷代志》和《列王記》看似重複,其實差別很大,比如《列王記》側重於列王的惡行,《歷代志》的重點則放在列王的善行上,等等。

作者只關心大衛的直系子孫

現在要問:為什麼會這樣?我想我們應該要問的是,《歷代志》省略了哪些《撒母耳記》和《列王紀》裡面的記事?《歷代志》顯然有很多事沒有記錄,因為在《列王紀》中,每個王都佔有很大的篇幅。比如在《撒母耳記》和《列王紀》裡面,掃羅大約佔了六分之一的篇幅,可是《歷代志》卻沒有記載掃羅,《列王紀》至少有一半的篇幅在講掃羅。《撒母耳記》裡面,大衛大約佔了三分之二的篇幅,所羅門大約佔一半的篇幅,分裂的王國大約佔一半的篇幅,為什麼會這樣?我舉幾個具體的例子給你們聽。第一、他完全沒有提到撒母耳選王的事。第二、掃羅的事他幾乎完全省略掉,只記錄掃羅的死亡,因為他希望讀者看到的是王的優點,所以掃羅作王的事大多沒有提到,大衛的事卻提到很多。有哪些事省略掉了呢?省略掉的有大衛和掃羅之間的恩怨,大衛在希伯侖作王的七年期間,大衛的許多嬪妃、押沙龍的判變也沒有記載,尤其是大衛和拔示巴的事,這是大衛統治的轉折點,可是卻沒有記載。這些事都有重要的含意,作者刻意只說王的好話,如果沒有好話可以說他就乾脆不說。可是一個好王就算做了錯事,作者也不提。拔示巴事件之後,大衛的國勢整個衰弱下去,作者竟然沒有記錄。大衛在《歷代志》裡是好王的形象,所羅門也是,完全沒有提到他有眾多嬪妃,還有他把偶像引進宮中,也沒有提到他得罪上帝;沒有提到他不但沒有除去邱壇,還建造異教神廟。而且在分裂王國的部分,都沒有提到北國諸王,因為北王全是壞王。講到南國諸王的時候,我們發現他用很多的篇幅談年幼的約西亞王還有希西家王,可是至於壞王,則幾乎完全不提。

歷代志上下(三):根(Root)、王室(Royalty)和信仰(Religion)

作者並不是有什麼成見,而是有他的目的。他有幾件關心的事貫穿整卷書,這些事跟掃羅作王沒有什麼關係,可是卻和大衛、所羅門和幾個猶大君王息息相關。第一、他只關心大衛的直系子孫,只關心大衛的直系子孫,只關心大衛的直系子孫作王——北國的王都不是大衛的直系子孫。這卷書只記載了大衛的直系子孫作王的歷史。掃羅沒有記載,因為他不是大衛的直系子孫,他是便雅憫支派。北王也不是大衛的子孫。《歷代志》裡還特別地記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所羅巴伯。所羅巴伯不是王,但他是大衛的直系子孫,在被擄以後歸回。以色列對彌賽亞的盼望寄託在他身上,因為歸回的人當中只有所羅巴伯是大衛的直系子孫。所以作者用了半章的篇幅記載所羅巴伯的族譜。這是非常特別的,作者不是把大衛的直系子孫看成偶像,而是用理想的眼光來看待大衛的直系子孫,呈現他們正面的形象,有意不去強調他們軟弱的地方。

歷代志上下(三):根(Root)、王室(Royalty)和信仰(Religion)

作者把重點放在以色列人如何處理約櫃和聖殿

那麼作者有沒有刻意強調這些好王的某一面呢?有的。他關心這些王對兩樣東西的態度­­——約櫃和聖殿。作者把重點放在以色列人如何處理約櫃和放約櫃的聖殿,這是上帝和祂百姓同在的居所。書中強調大衛把約櫃運回耶路撒冷,他渴望建造聖殿,為聖殿的建造做了許多預備——蒐集建材,畫設計圖,安排崇拜儀式、詩班、詩班長。《歷代志》對這些都有詳細的記載,但是《列王紀》和《撒母耳記》幾乎都省略了。作者對敬拜的地方很有興趣,也對所羅門很有興趣。講到所羅門怎麼蓋聖殿,因為他的父親沒有資格蓋;講到他獻殿的時候的禱告,主的榮耀降臨;講到那座地下的鑿石場。記不記得當時都聽不到切鑿的聲音?因為他們是在山下的洞穴切鑿。這些都記載在《歷代志》,但《列王紀》沒有記載,角度很不同。這些王在作者的眼中是好王,因為他們協助保存了聖殿的敬拜。這樣的話是祭司會講的不是嗎?先知強調王的惡行,導致災禍臨到這地,祭司則說他為我們建造聖殿,他安排了詩班,安排了崇拜儀式。在百姓的眼中,大衛是帶領敬拜的,他寫詩歌,渴望建造聖殿等等。所以有很多篇幅都是在講大衛和所羅門,而且都在講他們為聖殿做了什麼。所羅門之後發生嚴重的內戰,北方十支派脫離南方二支派,作者只對南方有興趣,因為聖殿位於南方,上帝的祭司都在那裡,大衛的直系子孫也在那裡,所以他繼續寫他關心的事。

歷代志上下(三):根(Root)、王室(Royalty)和信仰(Religion)

藝術家想象的聖殿畫像

圖片來源:Israel Truths - http://israeltruths.org/history/solomontemple.jpg, CC BY 4.0

他只挑出八個好王,其中五個特別好,南方的十二個壞王他完全省略。這樣,你們可以瞭解他的用意嗎?他挑了亞撒王,亞撒王除掉猶大和便亞憫的偶像,把他的母后趕出宮中,因為她在自己的房間裡偷偷拜偶像。亞撒王和上帝立約,又在聖殿中添金加銀,所以在祭司眼中是個好王,瞭解嗎?再來,約沙法是亞撒的兒子,他差利未人到猶大各城各鄉去教導上帝的律法,他打敗亞捫和摩押,並且說勝敗在乎上帝,差遣唱歌的人上前線。

歷代志上下(三):根(Root)、王室(Royalty)和信仰(Religion)

可惜,他做了一件很不好的事,他娶了亞哈的女兒,這是一件錯誤的婚姻,所以帶來很大的不幸。耶洗別的女兒亞他利雅嫁到南國猶大以後,就想篡位為王,殺光大衛的直系子孫,然後自己坐上王位。還好有個祭司耶何耶大看出了亞他利雅的動機,就把王儲約阿施抱走藏匿起來,然後等到適當時機就拱他出來作王,而亞他利雅則得到應得的報應。大衛的直系子孫再一次被祭司保存下來,這在列王紀沒有提到。再來是約阿施,他整修聖殿,約阿施做了很多好事。再來是希西家,是著名的好王,他重開聖殿,加以整修,大家喜樂地參加逾越節。他的改革在《列王紀》只提到幾句,《歷代志》卻用了三章來描述,因為他進行宗教改革,潔淨聖殿。再來是約西亞,《歷代志》用很多篇幅來敘述他年幼就登基,下令在聖殿進行春季大掃除,掃除的時候重新找出律法書,就恢復以色列人原本該遵守的聖殿儀式和慶典。這些王都反對拜偶像,所以在祭司眼中是好王。

歷代志上下(三):根(Root)、王室(Royalty)和信仰(Religion)

很有趣的是,所有的先知都指責壞王拜偶像的行為,可是猶太人歸回以後就再也沒有拜過偶像,一直到今天都沒有拜偶像,他們從被擄學到了教訓,過去2500年來,猶太人再也沒有拜過偶像,這很有意思。當然祭司對這一點很高興,因為先知通常把重點放在淫亂和不公義的事上;祭司最擔心的則是拜偶像的事。

歷代志上下(三):根(Root)、王室(Royalty)和信仰(Religion)

作者要告訴被擄歸回的人三件事:根(Root)、王室(Royalty)和信仰(Religion)

《歷代志》最後講到波斯王古列征服巴比倫人,把猶太人送回故鄉去重新建造聖殿。有一點各位要知道,《歷代志》所寫的對象是那些被擄歸回的人,他們在異邦出生,沒有看過猶太人的聖殿,也沒有接受過大衛子孫的統治,所以作者要告訴他們三件事,我用三個英文字來代表,都是R開頭。這三件事是:根(Root)、王室(Royalty)和信仰(Religion)。這些人回到故鄉以後,首先必須知道自己是誰,需要知道自己的身世。

歷代志上下(三):根(Root)、王室(Royalty)和信仰(Relig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