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坏婆子”们

我喜欢解析《红楼梦》中的家庭内斗题材,不光是因为那一段段精彩的故事,还在于故事的所体现的深刻内涵,每个事件都会有各色各样的人物出场,作者在每一起事件中对每个人的人性都要进行无情的拷问。这类题材的主色调应该是灰色,有的甚至是黑色的,用数学的大于等于的原则就统统归于灰色吧。对于《红楼梦》中的“灰色事件”,如抄检大观园等事件,我也进行过剖析,但今天,我却发现了一新的视角,几乎每个灰色事件,总会有一个(或几个)“坏婆子”现身,而且大部分人的出场仅限于相应的事件,事件结束了,她们也自动消失了。“坏婆子”的说法有点伤人,有损这些下层劳动人民的形象,但这不是我的发明,这就是作者的立场,作者在第七十七回借司棋被逐时宝玉与守门婆子的一段对话明确地表达了这一思想:

“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守园门的婆子听了,也不禁好笑起来,因问道:“这样说,凡女儿个个是好的了,女人个个是坏的了?”宝玉点头道:“不错,不错!”

正是这一思想导致了书中出彩的老婆子干好事的不多。我这篇文章的立意:“灰色事件”里的“坏婆子”,并不是说这些婆子本身就是一个个如何如何坏的人,而是说她们在各自参与的“灰色事件”中兴风作浪,使事件的颜色灰暗,有的甚至是事件的始作甬者,“坏婆子”的定义,盖出于此,绝无污蔑劳动人民之意。

一、“秦钟闹学堂”事件中的璜大奶奶

秦钟和金荣两人在课堂上不思学习,竟为了争风吃醋大打出手,两人均不能免责,至于最后金荣不敌宝玉的小厮,那也只能怨“势”不如人。本来事情已可以画上句号了,偏偏金荣有一个贾家宗亲玉字辈的璜大奶奶,仗着辈份的关系,偏要去找她的侄媳妇,秦钟的姐姐去理论理论。在东府她遭遇了尤氏的阻击,不战自退。璜大奶奶的问题在于不自量力,虽然你是贾氏的宗亲,但也只是同族而已,你的身份地位又怎能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东府蓉大奶奶相提并论呢。像这等身份的人,唯有像贾芸之活络,在贾府方能有安身立命之处。不过,璜大奶奶这种争体面,比地位的思想,在《红楼梦》中的诸多婆子里倒是蛮有代表性的,上至赵姨娘,下至柳婶及秦显家的,争的都是一个“有脸”。璜大奶奶可以说是开了一个小头。

二、“魔法镇叔嫂”中的马道婆

出家之人,本应普度众生,可这个马道婆却与赵姨娘狼狈为奸,施魔法加害于凤姐和宝玉,她才是图财害命之辈,若不是通灵宝玉显灵,凤姐和宝玉早就魂归太虚了,她所干之事猪狗不如,还怎配向别人谈经论道?

《红楼梦》中的“坏婆子”们

(马道婆)

三、“丧葬费风波”中的吴新登媳妇

都说她是一杆无星的秤,但心里坏点子可是不少,欺幼主,挑事端,看笑话,她心里这杆秤称的不是良心,而是祸心。被探春挫败的她,最终落得个墙倒众人推的尴尬境地。

四、蔷薇硝风波中的夏婆子

所谓 “蔷薇硝风波”,乃赵姨娘借茉莉粉偷换蔷薇硝一事前去教训芳官,于是在怡红院展开了一场四戏子大斗赵姨娘的闹剧。当然挑起事端的是那个赵姨娘,但半道里煽风点火的藕官的干娘夏婆子同样可憎,赵姨娘要是打胜了呢,他们可以借机泄愤,要是输了呢,没准他们还要上前补上一脚。

五、“厨房风波”中的林之孝家的和秦显家的

“厨房风波”不单指司棋砸厨房这一件事,它还应该包括查抄厨房,柳婶停职,秦显家的继任,及平儿的拨乱反正。这里重点说一下林之孝家的表现,林之孝家的作为为数不多的总管级奶奶,应是众人敬仰,但在“厨房风波”中她却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她先是先斩后奏,擅自搜查厨房,利用厨房里的玫瑰露、茯苓霜向管理层施压;后是越权安排司棋的三婶秦显家的担任厨房总管之职,并以即成事实要挟平儿,其野心之大,可见一斑,真是位极人臣尚嫌“林子小”。秦显家的只当了半天的官,她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大肆行贿,让她在丢官的同时,还要去自掏腰包填平亏空,也算是对她的一点教训吧。在本文所列举的“坏婆子”里林之孝家的是为数不多的干了坏事而没立即消失的人物,结果在其后的“角门风波”中 ,他就再次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红楼梦》中的“坏婆子”们

五、“角门风波”中的周瑞家的

角门风波发生在贾母八旬大寿期间,邢夫人利用凤姐处理冲撞东府大奶奶尤氏的两个管事婆子一事,当众羞辱凤姐,上演了一场“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的丑剧。凤姐有理有节地处理了这起风波,却因一个人令事态得以扩大——那个平时看上去老好人一个的周瑞家的。本来凤姐的安排是等贾母大寿后把两人交到东府,任由尤氏处置,她却把凤姐缓期执行的决定改为了立即执行, “传人立刻捆起这两个婆子来,交到马圈里派人看守”。正是因为当事人在贾母大寿期间被关进马棚里,才给了从赵姨娘到林之孝家的再到费婆子,最后由邢夫人完成致命一击的这一接力式的连环阴谋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如果过了这几天,邢夫人即便想羞辱凤姐,也没有了老太太大喜之日这样绝佳的借口了。周瑞家的如此严重地违背管理者的意愿行事,是为了借机整治那两个“时常我们和他说话,都似狠虫一般”的管家奶奶;还是因同样的是酒后闹事,不服管教,她的儿子险些被凤姐开除,凤姐这次从轻处理两个婆子,她心里耿耿于怀,从而有意扩大事端?不得而知。就是这个看似老好人似的人物,在第七十五回逐司棋时却凶相毕露了,篇幅原因,不再细说,大家可查书。

其实,第七十一回的标题“嫌隙人有心生嫌隙”并不是专门为其中某一个人准备的,在我看来,正是在这个标题的统领下,第七十一回才演化成了一个“嫌隙人”的大聚会:

喝酒闹事的两个管家婆子;

扩大事端的周瑞家的;

混水摸鱼的林之孝家的;

挑拨离间的赵姨娘;

不自尊自重的费婆子;

寻衅滋事的邢夫人。

真可谓“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家可以好好看一遍第七十一回。

六、“抄检大观园”中的王善保家的

王善保家的在抄检大观园中可是出尽了彩。是她借助邢夫人的力量挑起“抄检大观园”,并在抄检过程中凌驾于凤姐之上,可算是风光无限了。但探春送她一个嘴巴子,凤姐送她一封“司棋情书”,让她立马变成了霜打的茄子。由于抄检大观园把战火烧到了自家门口,没有完成邢夫人的既定方针,她还领受主子的耳光,真是可悲可叹。

《红楼梦》中的“坏婆子”们

严格来讲,本文提到这些“婆子”里,除了邢夫人外,以赵姨娘为首全是“下人”。有的红友劝我同情一下《红楼梦》中的下人,其实不是我不同情,是作者不同情。前面提到作者的女人观,只要是结婚的就没有女孩子好,他可不管你是不是“下人”。第二回贾雨村话说贾宝玉时的一段话同样表达了他对“下人”所持的敌对态度:

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必为奇优名倡,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

这就是作者的阶级立场,“走卒健仆连娼妇都不如。我可没这么想,只不过是在追踪作者的思想轨迹而已。

如果谁想开一个红楼批判会,控诉《红楼梦》污蔑劳动人民,本文就是一大证据。我也非常同情王善保家的,她一个老妈妈,为贾家服务半辈子了,怎么就探春打完邢夫人打,人格何在?但《红楼梦》作者认为该打,喜欢探春的人也认为该打,我也认为该打。

读《红楼梦》艺术鉴赏是第一位的,先要摸清作者的脉络,要搞清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些什么。不要认为作者同情了晴雯、金钏就是同情“下人”了,他们都是“女儿”,不是“女人”。至于宝玉说“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我们确实需要深思,作者为啥借宝玉之口说出这样的话来。

———————————————————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