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清王朝與太平軍死磕的十四年裡,雖說清軍屢戰屢敗,經常被吊打,不過卻很少有人投降,而太平軍投向清軍陣營的卻非常多。這一點很有意思,因為太平天國把清軍當做“閻羅妖”,不歡迎他們,不過奈何自己人卻還是投降了呢?實在是打臉了,可笑至極!
至於懷著蔑視心態的太平軍為何投降清廷,在此本文就不做過多分的分析,若有朋友想了解的話,請留言,縱橫國史會在不久之後撰文闡述。在此,小編只想談談投降清朝的太平軍有哪些?他們為清廷做出什麼貢獻?有何精彩的戰役能拿得出手?
在正常情況之下,清廷對太平軍俘虜和投降者一般都不會手下留情,而是直接將其解決掉,典型代表就是翼王石達開,以及忠王李秀成。不過,韋俊、程學啟、丁汝昌、馮子材等人則得到重用,併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
我們先來看韋俊,此人是太平天國的國宗,北王韋昌輝的弟弟,是天國高層投降清朝的第一位核心人物,負面影響很大。至於地位顯赫的韋俊為何要投降清廷,而不是繼續忠於自己的天國,原因就在於洪秀全、陳玉成、楊輔清等欺人太甚,屢次無故藉機挑釁,甚至要謀害他性命,以致他不得不歸順曾國藩。韋俊本就是一位驍勇善戰的名將,攻堅與防守能力不亞於翼王石達開,否則不可能鎮守華中重鎮武昌。
投降清廷後,韋俊自然要拿出點誠意,既是為了消除朝廷的疑慮,也是為了報復自己在天國所受到的屈辱。1861年夏,湘軍與太平軍對安慶的爭奪戰進入白熱化階段,陳玉成、洪仁玕、林紹璋等幾十萬大軍與曾國荃吉字營開展激戰。此時,對安慶防務情況熟悉的韋俊向曾國荃提出攻擊安慶北門戶樅陽的建議,並主動擔任前鋒,陳玉成由此大敗於集賢關,不久,安慶陷落!
正當攻打安慶的關鍵時刻,一位駐防安慶的小將投降了湘軍,此人就是名震一時的驍將程學啟。說到此人,估計大夥肯定不熟悉,甚至可能都沒聽說過,不過別急,待會你就知道他的威力有多大了。既然是投降者,那自然就得有點獻禮才行,否則難以取得信任。所以,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獻搞穴地攻城之術,待安慶被攻陷後,帶兵衝入缺口,手刃太平軍。第二件事則是,做納王郜永寬工作,引誘其投降,誅殺慕王譚紹光,將蘇州城獻上。第三件事,攻略江浙,大肆燒殺,但攻擊嘉興時,中散彈而死!
令人氣憤的程學啟雖然死了,但他部下卻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即是後來擔任北洋艦隊提督的丁汝昌。此人和程學啟是老鄉,都是安徽人,也一同在安慶爭奪戰期間投降曾國荃。丁汝昌最擅長的是騎兵作戰,無論是在江蘇、浙江剿滅太平軍,還是北上追擊捻軍,他常常身先士卒,令敵軍聞風喪膽。正是因為他在平定內亂中所立戰功無數,所以左宗棠西征時就想把他納入麾下效力,不過被李鴻章留在了天津,幹水師這一行。很遺憾,外行指導內行,後果相當嚴重,甲午海戰中,中日展開對決時,他指揮失誤,以致黃海戰敗。
因為在甲午戰爭中表現不佳,丁汝昌深受後人詬病,說他是典型的投降主義者,絲毫沒有民族血性。不過,另一位歸順清廷的將領就十分幸運了,成了民族英雄,深受後人敬仰,他便是令法軍聞風喪膽的老將馮子材。此人早年加入廣西天地會,是淩十八麾下的一員悍將,不過在前往金田參加起義的中途被清軍擊潰,轉而投向清軍,先後隸屬向榮、張國樑部。馮子材作戰勇猛,敢於身先士卒,但缺乏必要的大局觀念,所以屢次被英王陳玉成吊打,搞得幾乎全軍覆沒。不過,他非常善於防守作戰,鎮守鎮江四年內,擊退太平軍百餘次進攻。1885年4月,年近七旬的老將馮子材在鎮南關擊敗法軍,並乘勝南下追擊,收復文淵、涼山,此為震驚世界的鎮南關大捷。很遺憾,他的勝利果實被李鴻章葬送了!
總而言之,在這些歸順清朝的太平軍將領中,馮子材最值得後人敬佩。他內戰外行,外戰內行,為中華贏得反對西方列強的第一次勝利!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各位關注,一起漲知識!
閱讀更多 縱橫國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