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明末第一漢奸,吳三桂在他面前,都顯得有民族氣節

提起明朝末年的漢奸,大家都會想起吳三桂、孔有德、尚可喜等人,其中數吳三桂名氣最大,長期以來一直揹負著第一漢奸的罵名。

不過,吳三桂再怎麼說也是一介武夫,其實明末還有一個人,比吳三桂更可恨,他的一個建議,導致數百萬漢人慘遭清軍屠戮,中華文明遭遇浩劫,堪稱明末第一漢奸。

這個人,就是孫之獬。

這才是明末第一漢奸,吳三桂在他面前,都顯得有民族氣節

孫之獬生於山東淄博,山東出漢奸還真不多,沒想到還出了這麼個天字第一號大漢奸。

孫之獬是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的進士,科舉成名的時候,正趕上大宦官魏忠賢專權,朝堂上誰想升官發財幾乎都得討好魏忠賢,孫之獬自然也不能例外,對魏忠賢及其黨羽百般逢迎,一點也沒有讀書人的骨氣。

攀上了魏忠賢的高枝兒,著實讓孫之獬風光了一陣,但崇禎帝登基後,魏忠賢倒臺,孫之獬也被列為逆黨,削職回家。孫之獬從此懷恨在心,在家等待“東山再起”。

1644年,滿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並擊敗李自成農民軍,佔領北京。此時的孫之獬覺得時機成熟,馬上俯首乞降,輸誠報效,還帶頭與家人奴僕一起剃頭留辮,換上了滿裝,極盡所能地討好新主子。

此時的多爾袞為了籠絡人心,對於這樣的小人也沒有迴避,還任命他為禮部侍郎。

為了邀寵的孫之獬,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一個計劃,給攝政王多爾袞上了一個奏摺,提議所有的漢族臣民都應該剃頭,作為臣服的標誌,如果誰不願意剃頭,誰就是心懷故國,意圖不軌。

這才是明末第一漢奸,吳三桂在他面前,都顯得有民族氣節

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間,多爾袞正式向全國下達剃髮令,並規定:十天之內,不剃髮易服的軍民,格殺勿論。於是,城鎮鄉村的大街小巷,到處都充滿了剃頭匠和監督執行的清軍,見人就抓,然後強行將漢人頭部四周剃髮,留金錢鼠尾辮。

這一提議的始作俑者孫之獬,更是“親自上陣”,舉著“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牌子,對不執行的漢人同胞大肆屠殺,毫不留情。

但是,由於幾千年來漢人深受“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觀念的影響,對滿清頒佈的這一措施是極不認可的,對於他們來說,剃髮就是背叛祖宗,是大不孝,因此“剃髮令”的強制執行,遭到了以漢族士紳和知識分子為首的漢人的激烈反抗。

自“剃髮令”頒佈以來,全國各地幾乎每個省都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清起義,其中江南地區的抗爭尤為激烈。比如,聽到頒佈“剃髮令”後,江陰全城百姓舉行了反清起義,清廷先後調動24萬軍隊攻城,江陰人民浴血奮戰,守城81天,清軍死傷過10萬。

面對漢族人的抵抗,滿清統治者進行了嚴厲的處罰和血腥的鎮壓,很多地方被清軍屠城。就這樣,數百萬漢人因不願做亡國奴,成為了滿清的刀下冤魂,其場景最慘的事件,莫過於“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時至今日都讓國人切齒泣血。

而這一切,竟然是起因於一個漢人為了邀寵獻媚,討好多爾袞所致。

這才是明末第一漢奸,吳三桂在他面前,都顯得有民族氣節

那麼,這樣一個毫無廉恥的大漢奸,他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剃髮易服”令頒佈的第二年,孫之獬因建言“剃髮令”有功,被清廷賞以兵部尚書的官職。但他的名聲實在太臭,再加上他得罪了漢人,雖然剃髮易服推行下去了,但是很多人敢怒不敢言,對孫之獬恨之入骨,讓他在清廷當大官,顯然不利於清朝的統治。因此,不久孫之獬就被清廷以“久任無功,市恩沽譽”的罪名,再次革職還鄉。

巧的是,剛剛回到家鄉的孫之獬,就遇到了當地的農民起義,起義軍攻陷淄川后,特地活捉孫之獬,將他與其家人七口一起,斬首並暴屍通衢,以謝天下。

孫之獬被殺的消息傳開後,天下士民無不歡騰喜悅,拍手稱快。甚至連清廷也顧忌民聲,不願給這個立下“大功”的人以任何撫卹。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5月,孫之獬在山東淄博的墓被人盜了,山東電視臺還專門報道過。看來,孫之獬被斬首300多年後,仍然沒有得到安生。

來源;歷史客棧作者威廷根施坦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