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前所未有的人間亂象,逃避不了的歷史循環

大明王朝在轟轟烈烈中走進了歷史,也在轟轟烈烈中倒下,朱元璋於1368建立明,歷經16位皇帝,時間持續276年,朱明王朝的皇帝挺另類的,一會是明君一會是昏君,各樣奇葩事情層出不窮,到了明末,著名的明末代崇禎又做了一件事情,也是這件事情最終導致了明王朝的加速滅亡。

明末,前所未有的人間亂象,逃避不了的歷史循環

朱由檢的勵精圖治之舉

在1629年,只有19歲的年輕皇帝朱由檢進行了一次機構改革,裁撤全國驛站的60%,約2萬人失業,目的就是為了節省銀子,看來到了明朝末年,明帝國的財政確實出現了巨大危機。

驛站就是郵政,在古代郵政應該是皇家最賺錢的一個部門,郵政一般都是政府包辦,這種好差事當然不能讓民間涉及,在《大唐六典》裡記載了盛唐時全國有1557家水陸驛站,明洪武年對全國的統計約有1500家驛站。看似不起眼的驛站每年為皇家帶來很大的好處,但到了明朝竟然成為了政府的一個包袱,崇禎這次裁撤的驛站中就有陝甘的銀川驛站,裡面有個李鴻基不幸正好在裁員名單中,這個李鴻基後來就是李自成。

明末,前所未有的人間亂象,逃避不了的歷史循環

崇禎年間,全國的天災不斷,其實早在萬曆時期已經為帝國敲起了警鐘,在萬曆早期北方已經開始持續的大旱,甚至瘟疫爆發,這時的明帝國已經千瘡百孔,崇禎登基時已經積重難返,從陝西開始連續七年的特大幹旱,並從西北開始迅速蔓延到長江以北,伴隨著大旱災的是鼠疫大爆發,老百姓病死者,餓死者數以十萬乃至百萬計,天災的持續直接導致了1627年正式爆發了陝北農民起義,最後發展成為導致明王朝滅亡的直接原因。

西北農民起義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國內戰爭中,李自成與張獻忠逐漸成為實力最強大的農民武裝,李自成終於在1641年攻破中原軍事重鎮洛陽,滿腔怒火的農民軍將士們在李自成的帶領下開進了這座歷史名城,李自成命令在洛陽城中支起一口巨大的鐵鍋,將鍋中食物燒熟後成為一道福䘵宴,請各方百姓以及軍中的將士們食用,然而無數的饑民和久經軍陣的士兵們面對這樣的大餐卻難以下嚥,因為大鍋裡煮的不只是幾隻梅花鹿,還有一位肥碩無比的親王,他就是福王朱常洵,此時的福王已然不福。

明末,前所未有的人間亂象,逃避不了的歷史循環

到底什麼樣的深仇大恨,讓李自成把福王做成了一鍋菜?這是因為明王朝與所統治的人民之間的矛盾已經誓成水火,被統治的這些民眾,已經不畏懼死亡,明帝國看似亡於天災,實則亡於人禍。

自朱元璋登基時鑑於之前封建王朝頻繁出現皇族之間的鬥爭導致內部四分五裂,也由於朱元璋親眼見到自己的兄弟姐妹們多死於飢寒交迫,因此好不容易當了皇帝就分外照顧自己這些僅存的親人,給他們封王的封王,享福的享福。

明末,前所未有的人間亂象,逃避不了的歷史循環

王朝二百年的經濟禍根

這些朱姓皇族不僅僅自己拿高薪水,更可以世世代代的傳襲這種高級福利,明朝這種皇族世襲方式,是歷代所沒有的。東漢末年的劉備雖然也是皇族,但實際上窮的已經在小區門口給人補鞋過日子,如果劉備以這樣身份有幸活在明代,肯定不會這麼寒酸,這有個大問題,明初的23個親王,到了明末

,這些皇族人數經過幾何算術級的無限繁衍後已經達到百萬之巨。

這些皇族在全國各地佔據無數的良田,年年還有大量的國家撥款進他們口袋,而百姓的日子被皇帝壓迫要交稅,被各級官僚壓榨要多出力,更要被這些社會的超級蛀蟲吸血,這些皇族在國難當頭,還多是一毛不拔,以福王朱常洵來說,他是萬曆最喜歡的兒子,雖然沒有當上皇帝,但萬曆將他封到洛陽,他在河南變得富甲天下,河南的百姓卻在災年裡餓孚遍野,而福王的生活一點沒受影響,反而體重達到300斤。朱常洵只是當年農民軍大肆屠殺明室宗親的一個代表,在全國各地有無數個朱常洵,如果有幸在旁觀者角度走進那個時代,遍覽中國各地,有心人必會發現,各個地區一方面存在著大量富麗堂皇的貴族家宅,另一方面卻是更多的遍地飢腸轆轆的流民,一無所有赤貧如洗的農民市民。明王朝到崇禎年間已經徹底的爛到根,到了那時就算換個神仙也救回大明的江山,天災只是危機爆發的那個導火索。

明末,前所未有的人間亂象,逃避不了的歷史循環

福王朱常洵在洛陽即將攻破時和兒子們倉皇逃跑,但朱常洵太胖跑不動,被農民軍一舉抓獲。李自成並不是真要讓人們吃人肉,而是以這種方式處決這個王爺並帶領民眾發洩憤怒。

參考文獻:《鹿樵紀聞》卷下,《明史·卷三百九·李自成傳》,《明末農民大起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