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投資冰火兩重天,奪取資本「寵愛」還需加點料兒!

農業投資冰火兩重天,奪取資本“寵愛”還需加點料兒!

鄉村振興,激發了很多人的創業熱情。返鄉創業,更因此成了一道風景。

確實有返鄉創業者,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開啟了人生的春天。但也有不少返鄉創業者,多年的打拼,除了落下一屁股債,便是一身疲憊,一聲嘆息。何以農業投資如此冰火兩重天?

思路的差異

俗話說,思路決定出路,而返鄉創業更要有思路。一般情況下,返鄉創業的,有闖勁,能吃苦,見多識廣,創業思路應當非常清晰。都是有些財力、見過世面的,並且在外混得不錯“成功人士”。事實上,返鄉創業者的年齡普遍較大,思維偏於保守,只有少數善於接受新事物的人。

鄉村創業一方面需要因地制宜,因為不同鄉村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大不一樣。這個村紅紅火火的項目,到另一個村就不一定能行,這方面的教訓不少。比如,你要發展鄉村旅遊,可你的家鄉根本沒什麼景觀可言,那就不要做。

另一方面也要獨闢蹊徑。農村自己消費能力有限,必須請外地人來消費,讓有能力的人來消費。怎樣才能吸引並留住外來消費者呢?打個比方,假如你的家鄉地處山區,青山綠水,風景宜人,那你應當將山路修得彎彎曲曲。因為一個鄉村所轄區域有限,若是筆直大馬路,幾分鐘汽車就飛馳而去,根本留不下人。若是彎路,再在彎道處修個小型停車場和賞景平臺,遊客就可以停車拍照,賞風景。遊客停下來了,消費需求就產生了。你可以做農家樂,開民宿,賣農產品,一個彎道觀景平臺,可能會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消費。這就是思路的力量。

其次是項目的選擇。若是返鄉創業的人,想做設施農業、工廠化農業。事實上,這些產業在歐洲一些國家和在日本,這種農業因對環境和資源環境的不良反應,正處在退出階段。不退出,意味著旅遊、觀光、休閒等第三產業無法發展。毫無疑問,選錯了項目,輸贏在項目開始前就已有了定論。

急功近利

有些創業者,少小離鄉,並沒有真正從事過農業生產,對農業理解不深。殊不知,農業的投資週期長,回報滯後。欲速則不達,他們的創業都是受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吸引,甚至瘋狂投資,想賺快錢。有些創業者看到別人栽果樹、賣水果賺了大錢,於是也想學人家。但是他沒考慮到不同的果樹品種,水果品質和產量差很多;他沒考慮到氣候對不同的果樹的口味,品相以及最終售價的影響;他沒考慮到有些果樹到結果,這期間需要跨越好幾年時間。何況流轉來的土地、每天僱工、澆水、化肥、農機具,什麼都需要錢。這跟風投資的結果,可想而知。

缺乏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已成為創業的基礎設施。現在農村基本實現了寬帶覆蓋,即便沒有覆蓋的,未來幾年政府也將實現寬帶全覆蓋。有了寬帶,就要利用好寬帶,就要借寬帶賺錢。

鄉村創業,劣勢是地處鄉村,信息相對閉塞;優勢是有新鮮的農產品、新鮮的空氣、美麗的田園風光。現在有了互聯網,就等於讓鄉村有了一扇對外的窗戶。要善於利用這扇窗戶,一方面實現線上線下整合,發展電子商務,讓鄉村的特色產品通過這扇窗戶為人知曉,被人喜愛並大量購買;更要藉助這扇窗戶,用最好的產品,最好的體驗,吸引消費者變成旅遊者,讓他們不遠千里,專程來體驗這方土地上的鄉村生活。另一方面,可以打好鄉村特色牌,吸引各路人才將鄉村做成各類基地,特別是跟親子有關的。有了基地,就不愁沒有訪客,有了訪客,就不愁沒有消費需求。一言以蔽之,既要讓鄉村產品走出去,也要將外地客源請進來。如此良性循環,創業有了根基,“錢”景當然誘人。

農業投資冰火兩重天,奪取資本“寵愛”還需加點料兒!

投資農業,要研究客戶的人性,做出一款讓人慾罷不能的產品,而不是被人性左右,掉進無限賠錢的怪圈。三個農業忠告帶你認清現實,並獨攬農業市場。

一心奔著套取國家補貼而幹農業,不幹實事肯定完蛋。

不少人衝著補貼幹農業,可是往往把自己“套”進去了。為什麼這樣說呢,補貼不是白給的,你的農業產業需要符合國家的要求才會給你發補貼。於是就有人按照政策的標準投錢做基礎設施、進行農業生產。結果錢搭進去了,政府沒了動靜,還白白投錢做了一堆無用的基礎設施。更要命的是:貨不對市,符合政府要求了,卻沒有符合消費者喜好。

評論:千萬不要認為農業補貼的錢是救命錢,他是不足以支撐你農業產業的發展的,強大自己才是硬道理。

以為拿地越多掙錢越多?錯!你進入了砸錢的怪圈!

不少工商企業轉型幹農業,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地拿到手再說!還天真的認為流轉的土地越多掙的錢會越多。這絕對是農業的一大陷阱!土地拿在手裡要是沒有可以盈利的農業項目進行增值和變現,它不會平白無故的長出黃金!你每年還要花一大筆資金養地!

評價:拿地錢前應做好運營規劃和產業規劃。首先一定要讓政府知道這個項目,形成可行性報告讓政府接受。其次沒有想明白引進什麼項目就不要亂動,想了解市場和消費者。最後可以考慮成立合作社,和企業相輔相成。企業有自主決策權,而合作社拿政策更有優勢,可以應對政策和市場的需要。

土地沒變性,就不要冒險打著“休閒農業”的旗號變相做房地產!

近兩年房地產不好做了,不少房地產商敏銳的商業嗅覺發現了農業這塊黃金地,引進休閒農業項目、養老地產項目變相做房地產。

其實這很危險,首先國家已經出臺相關的土地政策,明令禁止耕地的“非農化”,要想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踩耕地的紅線肯定不會有好果子吃!其次大多數農業企業做休閒農業規劃並沒有盈利模式,不能變現是一方面,還會成為吃錢的無底洞!

農業投資冰火兩重天,奪取資本“寵愛”還需加點料兒!

誠然,由於行業的特殊性,農業確實受自然因素影響很大,自然災害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就增加了農業投資的風險。當然,颳風下雨、旱澇冰雹、低溫寡照等自然因素確實影響著農業生產,但如果從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出發來觀察,偶爾出現自然災害是很正常的,而且區域性的自然災害也不會影響農業發展的整體趨勢。例如,儘管近年來我國多地相繼遭遇洪澇、地震、乾旱、颱風等自然災害,但我國的糧食總產量仍舊實現了“十一連增”。

農業的自然風險處於暴露狀態,但人為因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規避這些自然風險。

首先,可以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今年華北等多地出現大旱,我們實地考察發現,這確屬十年一遇的大旱,但農業因此造成損失要歸因於種植方式的落後。我們還發現,很多農田是直接引黃河水大水漫灌,今年黃河水量少,導致旱情嚴重。但如果相關地區能普遍修建灌溉設施和小水庫,旱情就會緩解很多。

其次,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還可以通過區域分散、產業分散等方式來分散自然災害的潛在風險。所以,不應該在農業自然風險面前束手無策,而是要積極應對,而且應對的辦法也有很多。

而農產品在儲存運輸過程中的損耗,畜禽面臨的疫病風險,都導致農產品價格不穩定,也影響了金融資本進入農業的積極性。但如果從一個較長的歷史週期看,疫情發病率、農產品的損耗率都處於相對均衡的水平,是可以預期的。比如,生豬育肥階段的存活率一般在95%左右,給生豬抵押估值大致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估算。

農業投資冰火兩重天,奪取資本“寵愛”還需加點料兒!

農業企業還可以通過有效的管理規範和技術提升來規避這些風險。標準化的科學飼養、規範的免疫程序、到位的疫病防控,節約了飼料,也減少了生豬的病死損失和相關費用,這些都轉化成為良好的利潤點。

農業企業採用先進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精心設計商業模式,農業完全可以成為週期短、回報高、自然災害與損耗可控的行業。在我國農業企業的治理水平較絕大多數行業都要低,這是制約農業盈利表現的非常重要的因素,這在財務管理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一方面,農業企業中現金交易和現金坐支非常普遍,財務憑證和賬簿管理混亂,資金預算和調配隨意性大,這給財務修飾甚至造假帶來了極大便利。隨之而來的是金融機構對農業企業的財務不信任,這是目前金融支持農業熱情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在不同場合一直呼籲金融機構嚴格把關企業的財務數據,方法之一就是引入上市審計。A股市場上,臭名昭著的財務欺詐事件很多都發生在農業領域。但整體上看,經過上市審計和審查的農業企業的財務報表還是真實可信的,相對於眾多非上市的、中小型的農業企業而言尤其如此。

另一方面,普通農戶對農業生產的興趣正急劇減退,土地的雞肋化特徵明顯並直接導致土地等農業生產資料的浪費。這是非常值得重視的現象,也是非常值得警惕的農業風險。大部分地區農民外出務工的收入已經遠超其從事農業生產尤其是種糧能獲得的收入,這使得耕地得不到最優的利用。與此同時,一般農戶或農業企業沒有能力和動力投入長期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這也導致農戶或農業企業的農業經營收入難有實質提升,並可能因此形成惡性循環。

總而言之,我們要正視農業的風險,又要摒棄傳統觀念對農業風險的不當認識。自然屬性衍生的農業風險並不可怕,對金融資本來說,通過金融創新能夠做到儘量規避風險或減少損失。

首當其衝的是要更新觀念,建立起對農業的合理預期。從全局和長期來看,農業需求廣闊,而且通過技術和管理來提升盈利能力的空間非常巨大。金融資本支持農業應該立足於長期性,併合理地主動接受農業風險,只有建立了這樣的正確預期,才會有合理的信貸或投資策略跟進。

其次是要實現策略創新,把握農業領域中真正有長期價值的環節。以往金融支持農業更多地是與農業產業化戰略相結合,那是因為當時認為農業附加值低,需要靠工業來提升農業附加值。這種工業化傾向在客觀上造成了負面效果,就是忽視了本已成為瓶頸的農業基礎生產,並導致各個細分行業的農產品加工能力迅速過剩。

中國農業的薄弱環節在上游,在與種植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基礎種畜培育方面,而未來十年,中國農業真正有魅力的領域也是上游,這值得所有的金融機構與金融人士期待!

作為企業最高決策者,面對企業決策難題,你還在孤軍奮戰?

當你個人侷限成為企業發展的阻礙,誰來幫你打破?

錯綜複雜的思緒,如何確定關鍵破局點,引爆企業成長?

當一條河被無數次趟過,你為什麼還要摸著石頭過?

企業內看老闆總是超人,但誰知道你的難?

加入紫荊私董會,你將不再是孤軍奮戰。在唇槍舌戰中激發新的創意點,我們和你一起解決企業“攔路虎”!

7月12日,清華大學不見不散!

來源:糧策新農業論壇、中國資本聯盟、農業網Agronet


“農業有料兒”是由紫荊傳媒推出的自媒體平臺。紫荊傳媒作為中國農業自媒體第一傳播平臺,依託紫荊創新農業研究院,聚合多方自媒體資源,為大家提供前瞻性的農業權威智庫、農業視頻欄目,以期推動中國農業事業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發展,傳播農業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