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慧法院 各国司法系统怎么做

建设智慧法院 各国司法系统怎么做

点击上方“中国审判” 可以订阅哦!

第十三次上合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今天在北京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表示,中国法院顺应中国近年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建设科技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新形势,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初步形成以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法院,有力促进了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建设智慧法院 各国司法系统怎么做

摄影:中新社 李慧思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各国司法机关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进一步加强司法交流合作,更有效地打击犯罪、化解纠纷,更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促进本组织地区融合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是摆在各国面前的共同课题。在“法院信息化与智慧法院建设”专题研讨中,各国与会代表纷纷围绕这一议题展开讨论,介绍在本国司法系统基础上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趋势 全面加强智慧法院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周强

近年来,中国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持续增长,2017年超过2500万件。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法院新收案件数量同比上升10.4%。面对案件数量增长较快的新情况,传统的办案手段和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审判工作的现实需要。对此,我们一方面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努力破解影响公正司法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大力加强智慧法院建设,推进现代科技在司法领域的广泛应用,依靠技术手段促进办案智能化、管理科学化、监督实时化,不断提升审判质量和效率,让所有案件都能够得到公正高效审理。

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实现司法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将司法公开覆盖法院工作全领域、各环节,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基本形成。建成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截至目前,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超过86万件,观看量超过61亿人次。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超过4500万份,累计访问量超过153亿人次,用户覆盖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资源库。

依托海量审判资源提供司法大数据服务。建成覆盖四级法院的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全面反映全国法院的审判态势、案件质效和改革进展,每5分钟自动更新一次收结案数据,目前已经汇集1.4亿多件案件信息,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审判信息资源库。

率先成立全球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运用互联网方式审理互联网案件,起诉、立案、送达、举证、开庭、裁判等环节全流程网上操作,中外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在线完成诉讼。并将积极推动在电商平台较集中、涉网案件较多的地方增设互联网法院,积极构建涉互联网案件审理新模式,为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和涉网案件依法处理作出有益探索。

中国法院加强智慧法院建设,既致力于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也致力于为世界法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我们衷心希望同与会各国相互学习借鉴,加强务实合作,不断提升司法信息化水平,共同为推动各国司法事业发展和人类法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司法是有灵魂的有机“生物系统” 审判的核心始终是人而不是机器

白俄罗斯共和国最高法院第一副院长瓦莱里•卡林科维奇

白俄罗斯共和国从2014年1月1日起成功开展司法体系改革决定性工作,形成由白俄罗斯最高法院主导,以属地性、专业性、法官独立性原则为基础的统一司法法院系统。

共约5000人在我国统一审判体系中任职,其中1239名法官,即每8000名白俄罗斯民众中有1名法官。

2017年白俄罗斯司法系统成功审理了76.5万起刑事、民事、经济和行政案件,普通法院中每名法官每月平均处理73起案件,经济法院中每名法官每月平均处理93起案件。

科学技术成果可使司法机关的工作更经济、有效、更易被所有公民理解和应用。早在1998年白俄罗斯便开始了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司法程序的首次尝试。司法行政职能集中有利于开展司法工作信息化系统性工作。

白俄罗斯更新了最高法院网络门户,使其成为我国司法系统统一的网络资源。

自2017年8月起,“E-court经济事务电子诉讼”服务系统开始运营。“裁决数据库”电子服务旨在快速将州和明斯克市经济法院以及最高法院经济审判庭的裁决结果告知当事人。在符合我国法律关于保护诉讼当事人个人信息的要求的前提下,电子服务系统可允许用户浏览经济事务判决结论部分。

在“国家税收计算器”服务器上,用户输入诉讼信息,便可计算出在法院办理诉讼事务时需要上缴的税收总额。

在“法庭日程”服务器上可找到最高法院、州(明斯克市)法院和州(明斯克市)经济法院所有审判庭日程安排。

所有网络用户通过认证并注册后,便可自由(免费)获取资源。

我们正紧锣密鼓地建设法院统一自动化信息系统,目前系统模型已投入使用。系统自动履行文件流转、干部管理、邮政协作、分类参考、应用行政等职能。音频视频记录、文字记录和视频会议连线的分系统建设第一阶段已完成,2017年通过分系统共处理了900多起诉讼。

近几年预计实现:司法公文处理功能和形成统一数据报告自动化,建立移动客户和信息保护系统;开展法院同其他国家机关和组织的适当职能互动,包括获取相应信息资源和数据库,以及通过全国自动化信息系统(以下简称NAIS)提供自身信息;扩大电子数字签名技术应用,保障统一审判系统NAIS用户认证和电子文件合法性。

开发“电子诉讼”服务器是一个重要的创新之举,用户可通过统一审判系统网络门户远程向审理经济事务的法院提起诉讼。文件以电子形式提交到专用界面。

无论如何,司法现在是,希望将来也是有灵魂的有机“生物系统”,我希望未来也将如此。

但面对面接触审判的人时,审判者要保持做决策的能力,这一决策不仅要完全合法,而且应“源于生活”。正是这些审判者(凭借法律和良心所作)的决策赋予了司法时而冷酷、时而仁慈的表情。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司法都应该是有生命的。

因此,根据法律进行司法审判的核心始终是法官——人,而不是机器。不能用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人,或在司法中抹去人的作用。

信息化助力司法满足公众“知情权”

尼泊尔最高法院大法官萨拉达•普拉萨德•吉米雷

法院工作的信息化使得司法服务负责、担当且透明,这正是透明度,善政和法治的支柱。在我看来,司法机构应该有能力与公众交流司法工作,这一点很重要。为此,司法机构应该具备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一方面,尼泊尔现行宪法中将“知情权”列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使得公众对获取所有公共机构信息的期望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对政府机构创设了义务以满足公众的期望。公众希望司法服务及时且迅速。为了实现人们对“知情权”的期望和行使,我们需要开发智能法庭(smart court),智能法庭在管理层面意味着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实现(achievable),相关(relevant)且有时限(time bound)。

我很高兴与在座的所有代表分享尼泊尔司法部门在司法改革方面采取的一些重大举措,战略计划的实施和法院信息技术的使用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开发了超过15种不同类型的软件,如案件管理软件,记录管理软件,和人事管理软件等。最近我们已经开始使用移动应用程序,其中包括最高法院和高等法院的案件管理系统。此外,最高法院裁决的所有案件都实现了网上公布,以供公众查阅。

同样,诉讼当事人可以通过网站上发布的案件清单栏目轻松找到他们案件的庭审日期和目前的案件状态。其中,创建综合网站,移动应用程序和开发智能法庭是实现法院工作信息化的主要工具。

此外,作为传播法院工作信息的一种手段,法院经常组织例如司法走出去、会见法官和其他人等重点项目。这些项目使人们明确法院的司法程序和所提供的司法服务,从而弥补司法与人民之间的沟壑。这也能增强公众对司法的信心和司法的公信力。年度报告和战略计划均在网上发布,使人们能够了解司法机构的活动、项目及政策。同样,媒体可以在法庭内免费使用无线网络和其他必要设施,以提高其工作效率。

智能法庭的建设并非易事。它需要娴熟的人员、对信息技术的适当使用、对案件流程的有效管理,有能力的法庭使用者和其他相关事宜。作为一个最不发达国家,我们在建设智能法庭方面面临一些问题。我相信此次会议是我们提出问题、寻求合理解决方案并确保合作以使我们的司法机构的工作更加负责任、透明和公开的最佳地点。

最后,我强烈建议开展合作抓住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相信,我们在这里举行的商议将会产生一些实质的、有意义的结果。

(关注“中国审判”微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