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爲0-6歲孩子健康保駕護航的書

這是一本為0-6歲孩子健康保駕護航的書


作為新生父母,你是否經常因為嬰兒吐奶了、拉稀了、哇哇大哭了和感冒了等等一系列行為焦慮不已?

做父母是容易的,因為我們可以不用像工作一樣,通過努力考證才能持證上崗;但做父母也是最難的,因為如果想把孩子養育好,是一項龐大的工程,需要為人父母的你不斷學習,懂得科學的育兒知識,並與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呵護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

臺灣作家汪培珽說:“孩子是來幫助父母成長的。”

所以,我們從一無所知開始努力啃育兒書書籍,慢慢了解並走入兒童廣闊的世界。《華人育兒百科》這本書,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走入我的視線裡。

這是一本非常適合寶寶在0-6歲階段的父母閱讀的書籍,有三大特點:

第一、龐大的作者陣容。

這本書的作者是臺灣長庚紀念醫院,也是目前臺灣規模最大,最完整的醫療服務系統,由前長庚兒童醫院院長,長庚大學醫學系兒科特聘教授林奏延帶領,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醫學中心15門分科的百餘位骨幹醫生、營養師和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一起打造的一本書,相當於是一個醫療團隊。

換而言之,這是一家醫院給到孩子們的全方位就醫指南。

第二、它是專門為華人而寫的。

記得在很久以前,在《康熙來了》的節目上有一個臺灣女星,她說當時她不太相信中國坐月子這種說法,因為國外的人都做都不坐月子,於是她趕時髦的不坐月子後,現在發現,有偏頭痛的問題。

所以她說老祖宗的話還是要聽的,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自然我們華人育兒的方式跟國外的還是存在一定的不同。《華人育兒百科》在收錄西方先進醫學研究成果的同時,對歐美及日本的相關經驗與成果進行了本土化處理,又保持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讀起來淺顯易懂,非常實用。

第三,它是一本百科全書,即可以當書來讀,也可以當字典一樣來查。

書中針對300個常見的育兒問題、70種嬰幼兒常見疾病提供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另外還提供了24款促進親子關係、嬰幼兒發育的小遊戲。

整本書不僅囊括了新生兒日常照顧方面的知識,還針對0~6 歲幼兒的身體、心理、認知發育及社會情感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對父母普遍的疑問進行了完善的解答。

全書內容分為8大部分。囊括了從孕期到產後的護理、0到12個月寶寶發育與學習及基礎照顧和保健;1-6歲幼兒的成長與日常照顧;不同發展階段兒童的發育關鍵;不同餵養方式的選擇與建議;滿足孩子全方位的營養需求;搞定教養,為親密加分;認識兒童常見疾病和認識疫苗接種8大部分。

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不叫小事。一旦發生了,都不可避免的感到緊張,無所適從。

拿最簡單的安撫奶嘴來說,我親眼見到有的媽媽很焦慮,在該不該給孩子用上面有著深深的糾結:如果用了,她含著奶嘴睡著了好嗎?用到多大是比較合適的?如果不吸奶嘴,口腔期沒得到滿足,會不會留下陰影等等一大堆問題,但是上網一查,五花八門的答案都有,無所適從。

《華人育兒百科》裡講到,寶寶與生俱來的天性,他們通過吸允得到滿足和營養。如但如果吸允需求沒得到滿足,那麼安全的奶嘴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美國兒科醫學會於2011年發表聲明,鼓勵健康足月的寶寶於睡眠中使用安撫奶嘴。

但剛出生前幾天並不建議使用,在出生後的3-4周內,等媽媽和寶寶都學會母乳餵養的方法後,在寶寶睡覺或打盹時使用安撫奶嘴。

書中對建議購買最好是一體成型、奶嘴環直徑至少3.8釐米的安全奶嘴,這樣即安全又方便清洗。此外,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將安撫奶嘴綁在寶寶脖子或固定在衣物及嬰兒床的欄杆上。寶寶睡著後若將奶嘴吐出,無需再將它塞回去。

書中還建議,六個月後寶寶要開始減少使用安撫奶嘴,一歲之前最好完全脫離。實在不行,也要在3歲之前停止使用,以免影響孩子牙床的發育,導致咬合不正。

此類這樣讓家長迷惑的問題,都能在書中的300多個問題,70多種常見疾病中找到答案。

正如這本書的作者團隊在前言“致家長的一封信”中講到,希望家長們:”豐富自己的保健知識:閱讀聲譽良好的育兒書刊,以獲得正確的兒童保健知識,避免聽信人云亦云的謠言或是網絡上流傳的種種沒有根據的說法。“

我想,這本書提供的答案,可以讓我們在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找到一個標準答案,或者說讓人內心踏實的依據,從而減輕我們在面臨眾多分歧知識時的焦慮,給人以安全和信賴感。

當然,因為這本書的作者都是以有著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為主,所以整本書更注重的是孩子身體健康和身體變化方面。雖有一個章節涉及到心裡方面的知識,但是比較淺顯,畢竟這些作者不是心裡醫生。如想在這方面深入瞭解的家長,還是需要尋找專業心裡醫生的幫助。

《華人育兒百科》的的確確是一本適合華人閱讀的,為0-6歲孩子健康保駕護航的百科全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