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济南·味道 ∣ 油旋的前世今生

老济南·味道 ∣ 油旋的前世今生

济南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城市

也是一处美食天堂

各种风味面食小吃不胜枚举

老济南·味道 ∣ 油旋的前世今生

但说起最有特色的

不管本地人还是外地人

都会异口同声说一句“油旋!”

老济南·味道 ∣ 油旋的前世今生

外皮酥脆,内瓤柔嫩

别看油旋小小的一个不起眼

历史可悠久着呢!

据史料记载

油旋在济南已有100多年历史

早在清道光年间济南府的凤集楼菜馆

就有味道纯正的油旋经营

光绪二十年开业的“文升园”饭庄

曾以经营油旋等风味小吃而闻名泉城

老济南·味道 ∣ 油旋的前世今生

济南三大饭店之一的聚丰德饭店制作的油旋

因为味道最纯正

成为公认的正宗济南名吃

1958年,毛泽东主席到济南

就品尝过聚丰德饭店制作的油旋,赞不绝口

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老济南·味道 ∣ 油旋的前世今生

据说1958年的某天上午,聚丰德的师傅苏将林像往常一样正在店里忙活着,突然店里接到紧急通知,说防疫部门要来检查卫生。

济南防疫站的工作人员破天荒地把大大小小的检测仪器扛到了店里,两名穿白大褂的女同志不仅把打油旋用的油、盐、葱等配料化验了一个遍,还用显微镜把苏将林和耿师傅的手研究了好半天。

老济南·味道 ∣ 油旋的前世今生

苏将林师傅

检查完毕后,店里经理说有客人等着拿油旋,两名穿中山装的中年男子来到屋里,站在苏将林和耿师傅身后等着。这两名“顾客”始终未说过一句话,两眼一直盯着他俩做油旋。

很快,20个油旋做好了,这两个人小心翼翼地将每个油旋用透明塑料纸包好后才离开。

老济南·味道 ∣ 油旋的前世今生

10分钟后,经理兴冲冲地跑进来喘着粗气说:“报告给你们一个特大喜讯,你们知不知道,你俩刚才打的油旋是送给敬爱的毛主席吃的,他老人家正在济南考察。”

老济南·味道 ∣ 油旋的前世今生

这两位为毛主席制作油旋的师傅,其实是师徒二人,苏将林师从耿长银,是济南最正宗的苏氏油旋的传承人。

而他工作过的聚丰德,作为济南的传统老字号,仍有油旋在售。

老济南·味道 ∣ 油旋的前世今生

而苏将林的徒弟卢利华独立出来之后,成立了自己的弘春美斋,并在2009年后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济南·味道 ∣ 油旋的前世今生

卢利华的弘春美斋非遗油旋曾获“中华名小吃”、“中国名小吃”、“金鼎奖”等国家级奖项;她上电视,讲油旋故事,讲民俗文化,传播非遗文化。

她还专门写了一首歌《泉城美 油旋香》,找人谱曲后亲自演唱,通过推介让油旋成为济南的旅游名片。

老济南·味道 ∣ 油旋的前世今生

现在她的弘春美斋现坐落在宽厚里,是一家并不起眼的小店,就像油旋一样,虽不起眼,但却名声在外。

老济南·味道 ∣ 油旋的前世今生

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家山东临清,季老从6岁起,就离开老家,来到济南投奔叔父,并在济南读书。

季老非常喜欢吃济南的特色小吃——油旋,还专门给做油旋的张姓店家题字:“软酥香,油旋张”。

老济南·味道 ∣ 油旋的前世今生

这就是现在位于纬三路的大名鼎鼎的“油旋张”,这家的油旋除了传统的葱油之外,还有奶香、玫瑰等口味,是改良发扬版的油旋小店。

老济南·味道 ∣ 油旋的前世今生

老济南·味道 ∣ 油旋的前世今生

现在的济南

大街小巷,尤其是小区旁边

经常能看到像“油旋张”这样的小店面

两张桌子两个人

忙忙活活,到了饭点

路过的人你两个油旋,我一碗甜沫

拥挤又有序

老济南·味道 ∣ 油旋的前世今生

所以说,油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与其说仅仅是个小吃

不如说是一代代人的传承

是味道的传承

也是济南的传承

老济南·味道 ∣ 油旋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