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是王夫人把林黛玉和薛宝钗元宵节的礼物调换了吗?

伴读红楼梦


《红楼梦》中所谓元霄节礼物,是元妃托人送出宫,委托贾母送于诸姐妹及宝玉的礼物,而且每人一份均有姓名标记,基本不需王夫人动手,王夫人如何调换?,至于贾宝玉和薛宝钗礼物相同,只有元春心中清楚其喻意是什么?是“金玉良缘”还是“木石前盟”,就是一般观众,心中大体也猜“金玉良缘”的多。从姐弟情深理解,姐姐关心弟弟婚事,也在情理之中,姐姐是否理解弟弟心中怎么想的,另当别说。因此说王夫人把林黛玉和薛宝钗元霄节的礼物调换了,不仅无据可查,做为一个大家闺秀出身的王夫人,也不可能这么做?。


老兵4200


很高兴参与这个问题的讨论:《红楼梦》中是王夫人把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元宵节(应该是端午节)的礼物调换了吗?

我认为这件事情绝不可能发生,王夫人不会去做篡改皇贵妃懿旨的傻事。

元春元宵省亲以后到了端午节,又赏赐了贾府亲属许多东西,黛玉与迎青,探青,惜春一样。唯独宝玉与宝钗比她们多了两件:凤尾罗两端,芙蓉簟一领。这两个物件都是床上用品,不得不说元妃的良苦用心,在暗示着什么。

对宝玉的婚姻,王夫人是金玉良缘的坚定支持者,看好的未来儿媳妇是宝钗而非黛玉。而宝黛的关系又牵扯到老祖宗贾母,王夫人就不得不另避蹊境了。

王夫人就是利用了端午节元妃赏賜这个机会,让元妃肯定了宝玉,宝钗的婚姻关系。但绝不会用调换皇家赐品这样的简单办法,应该是趁每月的入宫朝见的机会,向元妃传递了她对宝钗的婚姻意向。元妃必竟还是自己的女儿,女儿对亲娘的诉求,不会无动于衷的。元妃才会采用对宝王,宝钗赏赐与众不同的作法,以表示对王夫人的支持。

所以王夫人根本不可能采用调换皇妃赐品的露骨做法,来达到目的。


用户李森


大家好我是小白,我认为《红楼梦》里王夫人是不会把元春给林黛玉和薛宝钗端午节的礼物调换的;而要分析元春对待宝玉的婚姻态度,从元春本人身上也是能分析出来的。

下面,让我通过四个方面向大家说说我的分析:

内容简要

第一:元春的性格是什么?

第二:元春对宝玉这个弟弟怎么样?

第三:元春在宝黛二人中会如何选择?

第四:王夫人为何不会把宝黛二人地礼物调换?

【一】元春的性格是什么

在分析元春性格之前,还是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元春这个人: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说荣国府时,有这样一段话:

这政老爷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

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 ……

可见,贾元春是贾政和王夫人的第二个孩子; 元春多少岁进宫的书中并没有提到,但从《红楼梦》第五回中,元春的判词我们能看出来,元春死的时候应该是二十岁: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在《红楼梦》里,元春唯一一次出场的一回就是《红楼梦》第十八回的元春省亲,所以,分析元春的性格,也只能从这一回里元春的言行举止中找:

元春在省亲时,主要有哪些言行举止呢?我简单的归纳这几点:

(1)元春省亲见到亲人时的表现:

初见贾母、王夫人时元春的哭泣:

贾妃垂泪,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挽贾母,一手挽王夫人,三个人满心皆有许多话,俱说不出,只是呜只是呜咽对泣而已……

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

★元春见到父亲时的言行:

元妃又向其父说道:“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得遂天伦之乐。今虽富贵,骨肉分离,终无意趣。

★见到弟弟宝玉时的哭泣:

比先长了好些。”一话未终,泪如雨下。

即将离去时元春的哭泣

众人谢恩已毕,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贾妃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

此时回来的元春,早已不是当初在贾府做小姐的那个元春了,如今她被皇上恩宠,封为贤德妃,其代表的是皇族的人,所以,她的这些表现是不合时宜的。这一点元春自己肯定也是明白的,只是她见了亲人,想到这几年独自在深宫之中,受到的委屈,和对她们的思念,所以她终究没有控制住。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来,元春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不善于伪装,心情自然流出,明知这种行为不符合规矩,但她还是做了。

(2)元春省亲时游大观园的所作所为

更改院内的名字

彼时舟临内岸,去舟上舆,便见琳宫绰约,桂殿巍峨。石牌坊上“天仙宝境”四大字,贾妃命换了“省亲别墅”四字。

评价大观园

一桩桩点缀新奇。贾妃极加奖赞,又劝:“以后不可太奢了,此皆过分……

从这两处我们能看出来,同亲人相见之后得元春,似乎又回到自己的身份上了,看到贾府为她修建的省亲别院的不妥之处,更是直接改了。其用心无非就是想低调行事,或许在宫里的这几年,她看到了太多人因为行事高调而终究没有落到一个好下场,所以她在提醒自己的亲人,不要因为我有了今天你们

就开始骄傲奢靡起来。

她的这些行为,即是做给亲人看的,是一个忠告,也是一种出自本能的保护;同时,她的这些行为,也是做给宫里人看的,毕竟他们这些公公丫鬟,随时有可能会向皇上汇报她在家的这些事。

★给园内取总名及让众姐妹作诗:

元妃乃命笔砚伺候,亲拂罗笺,择其喜者赐名。

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正殿匾额云“顾恩思义”,两旁对联云: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生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又命旧有匾联不可摘去。于是先题一绝句云: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写毕,向诸姊妹笑道:“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姊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异日少暇,必补撰《大观园记》并《省亲颂》等文,以记今日之事。妹等亦各题一匾一诗,随意发挥,不可为我微才所缚。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来,元春是一个有才华的女子;同事也是一个爱才华的女子;她让众姐妹作诗,其用意不难看出:

☆看看众姐妹的诗词能力

☆看看弟弟宝玉的诗词能力

☆如文中所说,回去写《大观园颂》

因此,同过元春省亲时的表现,我们能看出来,元春是一个骨子里真性情但因为自己的身份又不得不变得稳重的性格的人;同时,她也是一个有才华喜欢风雅的人。

【二】元春对宝玉这个弟弟的态度: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春省亲时,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来看看:

只缘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幼弟,贾妃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独爱怜之,且同侍贾母,刻不相离。

那宝玉未入学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口传教授了几本书,识了数千字在腹中,虽为姊弟,有如母子。

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兄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祖母之忧。”

由此可见,元春对自己的弟弟宝玉,无论是小时候的亲身教导,还是进宫后的千叮万嘱,都是关心和疼爱的,这里面,自然也有宝玉这个男儿身份的原因,贾政这一支,以后肯定是宝玉当家的。

同时我们也能看出来,元春和宝玉,从小都是在贾母身边长大的,所以从一定程度上,元春是非常尊敬和喜爱自己的奶奶的,毕竟小孩子都是这样,谁带的多就同谁亲。

我之所以要分析元春的性格和元春的这些行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更好的解释她在宝黛二人之间到底如何选择?下面,我也正是来谈这个问题。

【三】元春从宝黛二人中如何选择?

我认为元春对宝黛二人的选择,主要通过了两个方面。

(1)通过大观园作诗看待宝黛二人的才华:

元春身处宫中,是很少有机会出来的,所以她对宝黛二人,是不了解的,这次大观园让众姐妹做诗,也是一种认识她们的机会,文中也有元春的评价:

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所及。

在这里我们只能看出来元春在众姐妹中对宝黛二人诗的认可;但是后来,宝钗提示宝玉作了一首诗;黛玉替宝玉做了一首诗,却能分出伯仲来。元春直接指出了宝玉四首诗中“有凤来仪”是最好的一首,就是最好的证明,她更喜欢黛玉的诗。

元春之所以不当着众人对宝黛二人的诗分出个高低,是因为她知道,这两个人都是客人,无论说谁的好,都会让另一个人不高兴,所以她不能说,而借着宝玉的诗,说出来,她们二人心里虽然明白,但也不至于在众人面前太尴尬,毕竟,贾母王夫人他们并不知道黛玉代写的事。

(2)通过母亲王夫人:

元春省亲之后,唯一能接触到的人只有王夫人,大约一个月有两次,所以,元春对宝黛二人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母亲的言语。

那么王夫人这个支持“金玉良缘”的人,是不是同元春一说,元春就立马支持了呢?我觉得不是。

元春也会同贾母一样,考虑到宝钗的黄商身份,毕竟,她们二姐的身份,元春无需请教母亲,她也是知道的。但是她也知道,从婚姻的角度上看,仅仅考虑一个人的身份是不可取的。

元春年纪轻轻进入皇宫,自然是没有享受过爱情的,王夫人同贾政这样的家族婚姻,同样也不能理解爱情;所以,对于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这一原因,不会在她们的讨论之中,她们讨论的更多的是,宝黛二人的能力,以及这二人对宝玉的前途的影响。

不难看出,王夫人在这一点上,无需添油加醋,宝钗也是有优势的,毕竟宝钗在平时的举动中更稳重;又多次提醒宝玉,好好学习,追求仕途。

元春的性格我们分析过了,她是骨子里真性情而又被迫不得不变得稳重的人,所以她更能深有体会,无论是皇宫还是大家族中,宝钗比黛玉更适合做女主人,尽管自己从心里更喜欢黛玉,但是在现实面前,她也不得不承认宝钗是更好的选择这样一个的事实。

【四】王夫人为何不会把宝黛二人地礼物调换?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很容易看出来,王夫人根本没有必要自己去换她们两个人的礼物,一来元春自己有了选择;二来元春作为贵妃,她的礼物也是不能乱动的。

总结:

元春,作为宝玉的亲弟弟,其性格同宝玉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真性情;但在为宝玉的婚姻之间做出选择时,虽然她从心里喜欢林黛玉,但作为一个在宫中经历过内斗的元春而言,她深刻的明白着,真性情的人的缺点,尤其是未来要担当的是贾府的女主人,因此,她最终只能认同宝钗!也因此,王夫人是没有必要去换宝黛二人端午节的礼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