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母为什么不让黛玉和宝玉成婚?

陌上花开182970196


《红楼梦》中贾母为什么不让黛玉和宝玉成婚?

  贾母肯定是十分喜欢黛玉,也十分期盼黛玉和宝玉在一起的,前八十回里处处是明证,随便列两个地方,回顾下剧情。

  “……只有两个玉儿可恶……”“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为她们烦成这样,也是真爱。别的就不多说了,要真是不喜欢黛玉,早早地给定下亲事打发出去不就结了?她是喜欢的,是希望留在身边,才会天天操心,为各种不顺烦心。

  既然喜欢,为什么不让黛玉和宝成婚?

  其实成婚这种事,也挺麻烦的。为什么呢?有各种因素,必须考虑。

  象贾府这样的人家,婚嫁是非常讲究的,门当户对是必须有的,就如迎春与孙绍祖的亲事时,贾政的意思就是:“虽是世交……并非诗礼名族之裔……”既得是世交,又得是诗香门第,才是最合适的结亲对象。迎春不过是一介庶女,婚姻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所以贾赦乐意,贾政劝过几回不听也就算了。可是作为嫡子的贾宝玉,他的亲事,至关重要,必然不能马虎,他娶的是妻,也是妻族的家世,这点无论是贾府的谁,都没办法改变的。

  作为贾府的老祖宗,在这上头,也必须支持。因为贾府到贾宝玉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了,贾府在朝中已到边缘,再不放大招,恐怕就要被挤出圈子了,此前也不是没有努力,还在贾代化那一代,就已经在做准备,可惜没有积累,也没有合适的人,最终只得守成,到得贾敬这一代,原本还有希望,可是贾敬出家了,贾赦好色了,贾政倒是好读书却没有天分了,文字辈是黄了,那就玉字辈吧,贾珠倒是有些天分,可惜短命了,贾琏也不读书,贾珍更是无法无天,贾环是个庶子,于是贾宝玉的责任非常重,这也是为什么贾政动不动就痛骂他的原因之一。贾宝玉此时还小,没有进学也不算什么,以他的聪明,想必是可以的。

  但想当然的事,不能冒险,还得保险起见,娶个有助力的妻才是最大的事。

  在聪明人看来,薛家几乎不用考虑,只有昏了头的无知妇人王夫人,才会选择家世完全没落,只有孤军奋战身上还绑个炸弹的特种兵薛宝钗。

  相对来说,早期的林黛玉无疑是非常有优势的。林家世代列侯,第五代林如海虽然已无爵位,可是他凭一已之力,成为探花,成为巡盐御史,成功地让林家站在了朝廷中枢,作为天子门生,又有无数的同科进士,这人脉是相当了得了。贾母在贾敏去世后当即就把林黛玉接进京都,林如海也表示支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贾府这边是默认了这桩亲上加亲的,只差没有明说了。林黛玉进府后,和贾宝玉是同一规格,三位本府小姐反而落了后。

  可是,林如海死了,林家的所有优势,化为乌有。虽然说林家支系还在,林如海的关系也还在,但是人走茶凉,以一绝户女的身份,怎么扭转这局势?所以贾母一直观望,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她不仅仅是嫡亲的外祖母,更是贾府名义上的掌舵人,还有一船人等着她负责呢。

  当然了,贾母疼黛玉是会坚持到底的,直到她咽下最后一口气,她对黛玉都是维护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调包计不成功的原因,因为不符合人性。除了林家的势力变弱了之外,黛玉的身体不好,也是一个原因。黛玉先天弱,从出娘胎就要吃药,姑娘家家的,还可以将养将养,可是若是成了当家奶奶,有各种事务要处理,还有重要的生育子嗣的任务,所以,贾母一直用最大的力量,给黛玉最好的郎中,希望能在成亲前调理好她的身子,可惜,一直未能如愿。

  再者就是来自王夫人的压力,作为贾宝玉的亲娘,在贾宝玉的亲事上,她有非常多的权力,她一直不点头,不支持宝黛,也是令贾母很头痛的事情,何况王夫人还时不时地唆使元春,有一年端午竟然还真就成功地让元春赐下了不同的礼,让众人都明白元春属意宝钗。贾母当然不高兴,所以借着张道士提亲,向众人宣布宝玉年纪小,暂时不定亲了,等大了再提。黛玉是不怕再等一等的,可是有人等不得了。虽然贾母暂时稳定住了,可是她年纪也大了,除了虚有其表的孝字大旗祭一祭,也没多少可以拿得出来的招数了,只能拖着,可是论拖字功法,七老八十的她,怎么熬得过四五十岁的王夫人呢?于是,越到后来,贾母越是成了强弩之末,终究无力回天,宝黛亲事成空。

  贾府后来成了空壳子,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希望了。林黛玉先一步而走,倒是不错的结局,至少清清白白。(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这个问题我觉得两个角度来说吧。

书面上来说,贾母曾对意图给宝玉说亲的张道士说过,算命的说,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这也许是原因之一。

就现实来说,宝玉的婚姻其实非常重要,并不是谁随随便便能决定的。

首先,宝玉的身份特殊。宝玉其实是荣国府唯一的嫡子。贾琏非大房刑夫人所处,贾珠早逝;贾母这个大家长的心头肉,疼爱非常;宫里贾妃的胞弟,自小亲子教育读书。所以从联姻的角度,王夫人一派连带贾妃属意薛家,既是姐妹,又可借薛家之力;贾母属意外孙女。虽说贾母是大家长,但婚姻大事,也不完全不顾及母亲以及贾妃。加之黛玉体弱,宝黛年幼,后来加运衰微,事端频发,一时耽搁也是有的。宝琴是自幼得婚约,迟早全看两家家长夺时而定,不可比较。

最后说一句,很多红学家不认可后四十回的故事,其他的不说,从贾母对宝黛之事以及对黛玉的态度,从前八十回来推论断我认为也断不会如此。

粗浅认识,欢迎大家探讨指教。





杜若爱生活


薛宝琴“因当年父亲在京时已将胞妹薛宝琴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婚,正欲进京发嫁,”她比林黛玉小,但是只说他父亲在京时指腹为婚,此时“前年他父亲就没了.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那年在这里,把他许了梅翰林的儿子,偏第二年他父亲就辞世了,他母亲又是痰症.”(第五十回)

能嫁到翰林之家,已是高攀,何况薛宝琴父亲病逝,梅家随时都可能悔婚,或者跟不承认有这回事,因此必须让薛宝琴尽早嫁入梅家。当然不会考虑她的年龄了。

而贾宝玉和林黛玉不一样。虽然贾母有让黛玉和宝玉成婚的打算。但这件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诸多的变数。

在林黛玉进贾府时,贾母就将他们一同安置,让林黛玉住进碧纱橱,把宝玉安排在碧纱橱外,就有让二玉多接触的心思。不然堂堂国公府,连间房子都没有吗?

贾母之所以不给黛玉和宝玉成婚,原因是一开始二玉年龄还小,而且黛玉有不足之症,如果过早让二玉成婚,一旦林黛玉的病情恶化,甚至失去控制。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所以贾母一方面给林黛玉调养身体,另一方面对外宣称“宝玉不宜早娶”。

贾母的打算是等二玉长大了,再给他们指婚。

但是等到元春封妃之后,就不一样了。

只是因为“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祖母,刻未暂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

虽然贾元春只是贾母的孙女,但她是贵妃。此时贾母给二玉指婚恐怕要经过元妃的同意,但是元春是不会同意宝玉黛玉成婚的。因为元春的母亲王夫人是“金玉姻缘”的始作俑者,贾元春也是,“金玉姻缘”的坚定支持者。

所以贾母采取“往后拖”的计策:声明宝玉不该早娶,而薛宝钗又比宝玉宝玉大,将宝玉的婚事拖上两三年,薛宝钗到了不得不嫁的年龄,而宝玉又不能早娶,薛宝钗只有嫁到外面去。然后贾母再给二玉指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等到二十八回元妃赏赐端午节礼,薛宝钗和贾宝玉的一样,林黛玉和迎探惜春的一样。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暗暗给宝钗宝玉指婚呢。她之所以没有明说,可能再在等贾母妥协,让贾母自己说出来向薛家提亲。

但是贾母却利用清虚观打醮的机会,明确否定了薛宝钗,给元春来个“装聋作哑”。

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明确地告诉薛姨妈王夫人“宝玉不该早娶”,宝玉娶妻“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这里处处针对薛宝钗,针对金玉良缘,告诉薛姨妈薛宝钗:你们薛家不是有钱吗?宝玉娶亲不管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







卜戋品木石


您已经数次邀答了,不是我傲慢无礼地无视您的邀约,而是我因为俗务,已经有一段没在悟空问答的园地里逡巡和耕耘了,因此压根儿就没有看到您的问题。

宝琴作为宝钗的表妹,年龄远在宝钗和黛玉之下,她和梅翰林儿子的婚约是父亲订下的。有父亲的宝琴是幸福的,不仅有深厚的学问教养,诗词才学让贾府众姊妹侧目不已,而且游历过很多地方,为她的怀古诗积累了上好的素材,而且许下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婚约,也就是梅翰林的儿子。那个时候连指腹为婚的事都有,宝琴的父亲与梅翰林,或为同僚,或为同乡,或为旧识,很早就订下宝琴这门儿女婚事,就一点也不怪了。

黛玉的婚事比宝琴复杂多了,至少相较而言,宝琴父亲还在时是这样。

我曾经以为贾母在家里具有一言九鼎的权威,她要为宝玉选定什么样的媳妇,是没有什么人敢说不的,她要选黛玉为孙媳妇的话,那孙媳妇一定是她。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知道王夫人是喜欢姨侄女宝钗的,贤德妃元春是王夫人的女儿,这娘女俩就宝玉的婚事进行过什么沟通,我们不得而知。

元春自已与宝玉,虽为姐弟但情同母子,她也是非常关心宝玉婚事的。元春在宝钗、黛玉之间选择谁,究竟是支持金玉良缘还是木石前缘,我们不得而知,但元春省亲后的那个元宵夜不久,她可是明令让宝钗住进大观园之蘅芜苑的,包括黛玉在内的其他女孩,不过是随同入园的。

也许这次诰命就是黛玉和宝钗此消彼长的开始,不管宝玉是如何非黛玉不娶。也不管贾母是如何挚爱黛玉,她还是为宝钗举办了一场浓重的及笄宴,这是一场让宝钗出尽风头、受尽百般宠爱的生日宴,也是一场让黛玉彻底灰头土脸的宴会,甚至被大嘴湘云比作戏子。

这是贾母的无奈,也是黛玉的悲剧所在。



松楠庄主


贾母说过,要让宝玉晚点成婚。——这是贾母为了推掉张道士给宝玉的提亲。

这可能也是贾母对王夫人的说辞——当王夫人说想给宝玉找媳妇的时候,贾母就搬出这个话来。



其实贾母是没有看到特别合适的人选,好不容易来了个薛宝琴,贾母喜欢得不得了,可惜人家已有婚约。

贾母非常想让林黛玉嫁给宝玉,可惜林黛玉身体不好,而且越来越不好。贾母不能让宝玉娶一个随时会吐血的人啊。



宝钗身体也不好,从娘胎里带来一股热毒,每年要吃冷香丸。冷香丸的制作过程特别麻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吃完了没有了,也不知道宝钗的病会不会越来越严重。

王夫人和元春是想让薛宝钗嫁给宝玉的,但她们碍于贾母,一直没有付诸行动。这也让宝钗的处境十分尴尬。

宝钗是喜欢宝玉的,不然不会整天去找他。

宝玉和黛玉两情相悦,谁都心知肚明。

所以,他们三个的婚事一直都没有确定。

以上。


慢品红楼


宝琴那是早就有婚约的。(古代还有指腹为婚的)只要没悔婚,结婚早点晚点,不成问题。

我恍惚记得:有人分析,梅翰林家隐约似有悔婚之意。合家在任上,难道就不能结婚么?所以薛家赶着送宝琴去完婚,免得夜长梦多之意。姑妄听之吧。

而贾家跟林家根本没婚约。(若有明确婚约在,林妹妹还愁什么!)

贾母中意黛玉。相反,王夫人却取中了宝钗。都是名门贵妇,就是贾母,也不好轻易撕破脸。王夫人更不好明着忤逆贾母。王夫人在等贾母老死;贾母在等宝钗大了不得不另寻人家。就耗着呗。


莘县村民


哈,这是看不懂《红楼梦》的表现。有人看《西游记》,看到孙悟空筋斗云,一筋斗十万八千里,想为什么不背着唐僧几个筋斗到灵山脚下,费那么多劲干嘛?你看同这个问题有什么两样?

看懂的话,会这样问吗?懂薛宝琴、梅翰林的喻象吗?知宝玉、黛玉喻象吗?更进一步,贾母为老祖宗,她代表什么?

所以,问主的这个问题是很可笑的,不是正问。员外来个转句,等你读懂《红楼梦》,我再回答你。


十八员外


表面上贾母是老祖宗,有权威,子孙孝顺,奉承家母。遵从礼道,长幼尊卑之序。但自古儿女成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贾母为祖母,她虽回绝了张道士提亲。然而在成婚上,最终娶谁还是要贾政夫妇的意见。起初贾母有心林黛玉嫁宝玉,以为年小身体不好可以调理过来。然而随林黛玉长大,病也未渐好。这也是让贾母悬心之处。

宝玉婚事让人头疼,没有相中特别满意之人。宝钗黛玉在某些方面是有不足,不是恰当人选。而来一宝琴,从貌,性情,人品,综合实力胜过二人。为贾母喜,是为宝玉理想妻子人选。包括王夫人也喜欢,贾家不想放了宝琴。想娶宝琴。然宝琴已订婚。对黛玉的不足在宝琴对比下不可能为二人订婚,人只能求其好,少而求其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