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梁 「加減法」並用建設生態城市

銅梁 “加減法”並用建設生態城市

“心安處,即故鄉”,對於定居銅梁多年的河南人李文智來說,宜居、包容的銅梁已成為他的第二故鄉;而在苗木種植戶陳貴虎眼中,宜業宜遊的老家銅梁讓其很是自豪。

讓外來者“心安”,使本地人自豪,銅梁的魅力源於何處?

“我們既要建美麗之城,還要讓城市充滿活力、富有品位、溫暖人心。”6月8日,銅梁區委書記唐小平在接受重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該區在城市提質中堅持生態理念,統籌考慮宜業宜居宜養宜遊,不僅產業得以快速發展,還讓城裡人能“望山見水、記住鄉愁”。

今年以來,銅梁已簽約招商項目43個,簽約金額245億元。一季度,全區接待遊客38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5.5億元。

做好規劃“提前量”不留遺憾

“現在的銅梁可說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這與打好提前量有關。”今年63歲的李文智是銅梁城建部門的一名退休職工,多年來,他見證了當地城區規劃和建設的細微變化,“從無到有,再從有到優。”

“老城區缺乏前瞻性規劃,增加了提質升級難度。”李文智說,相比過去,在新建城區規劃上,當地更捨得投入。以白龍大道為例,為合理佈局公共活動空間,該區不惜多投入了幾十萬元,邀請知名專家上門進行高起點規劃,如今,該道路沿線建成了10餘個小廣場、公園。

銅梁區規劃局負責人介紹,該區正按照“空間開敞大氣、功能配套完善、尺度舒適宜人、城鄉共美髮展”特色,打造宜居宜業宜養宜遊之城。在規劃中堅持“以人為本”“生態綠色”理念,充分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整合信息,採取公開徵集、多方案比選等形式,選取高水平設計單位,並邀請重大、川美等院校專家提供智力支持。

城市最終要服務於人。為此,銅梁在設計時強化了人性化、智能化設施的配套,以提高市民生活舒適性、交通便捷性,還整合了綠地系統、公共服務設施等20餘項專項規劃,做到一張圖管理。此外,該區還堅持“最小干預”原則,充分尊重原始地形地貌,構建點線面結合、山水林田湖草良性互動的城市風貌,讓城裡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兩年來,銅梁先後完成了龍城天街、中南路與迎賓路交匯處等重要節點和片區的城市設計,目前正委託相關單位開展淮遠新區、玄天湖、小北海等的規劃設計,並按照《城區產業空間佈局規劃》,落實軌道交通製造、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產業集群發展空間,統籌協調城市各片區和主要板塊的互補發展。

用好“加減法”建設生態城

從3平方公里城區擴展到現在的30多平方公里,銅梁用了20多年。在城市化進程中,該區通過在老城區做改造、治理的“減法”提升城市品質,在新城區建設中堅持“最小干預”原則做“加法”,保持綠色田園的原鄉生態。

鳳山公園位於銅梁老城區中心地帶,一直是當地市民不可或缺的休閒場所,然而,隨著城市發展,這裡的遊樂設施老化、園內亂搭亂建環境堪憂,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和城市發展需要。為完善公園功能設施並對其進行提檔升級,去年,該區城管部門與遊樂場所經營者依法終止了租賃合同,今年6月,公園開始閉園升級改造,改造後的鳳山公園不再安裝遊樂設施,將向市民免費開放。

去年以來,銅梁老城區還通過河道清淤、汙染治理等消除了巴川河黑臭水體;通過髒亂差整治、增添健身設施、綠化升級等,改造城區7個老舊小區;開展雨汙管網及易澇點改造,力爭全面實現雨汙分流;加強了背街小巷治理、公廁改建、裸露地面治理、老舊消防設施和棚戶區改造等,促進老城區的有機更新。

在老城區做“減法”的同時,銅梁在新拓展城區不斷做“加法”。唐小平認為,新城建設要敬畏自然、尊重山形水勢,以最小的投入,做最小的改動,取得最好的效果,讓城裡人也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以淮遠新區為例,該片區在保留原始地貌基礎上,將從集流、徑流、滲流、儲流等方面構建海綿城市體系。而銅梁高新區則依山就勢建設避免挖山填湖,有機整合道路綠化及廠區綠化。在全城綠化方面,近年來,銅梁引入160多個林木品種,打造“一街一樹”綠化品牌,實現了多層次植物搭配、多樣性綠化功能、多變的景觀效果,進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

隨著生態城市建設深入推進,目前,銅梁已建成50多個公園、廣場,人均綠地面積達42平方米,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位居全市前列。一個以節點綠地、主幹道綠化景觀帶、自然山體與水體等“點、線、面”綠化為依託,城市產業與生態相伴,自然野趣與現代化並行的生態城市框架日趨成型。

“剛性管理”和“柔性約束”並濟

配電箱畫上花鳥魚蟲,斑馬線變成了彩色……近來,銅梁城區一些小細節的變化,吸引了市民的眼球,不少人在朋友圈感嘆:“配電箱、斑馬線也可以這樣出彩!”

這只是銅梁城市提質工程中的一個縮影。今年4月起,該區著手對配電箱、垃圾桶等城市“五小”設施進行美化改造,目前已完成定製更換井蓋110個,美化變電箱102個,鋪設城區生態樹圈1700個。

細節的改變,提升了銅梁的城市品位。唐小平表示,城市提質要從小處著手,習慣養成需要“久久為功”,這既要提升管理部門的水平,也要動員群眾參與,要“剛性管理”和“柔性約束”並濟,以壓力倒逼管理者,以外力促使群眾自發維護環境,最終實現城市品質提升。

“為提升管理水平,我們全面落實了‘馬路辦公’。”銅梁區城管局負責人介紹,為實現城市的“剛性管理”,他們將辦公室設在馬路上,讓工作人員走進街頭巷尾,主動巡查環境整治、園林綠化、設施維護等情況,直面管理中的問題。近兩個月來,銅梁城管部門共開展“馬路辦公”382餘次,發現問題463餘個,已解決421個。

管理的“剛性”,體現在銅梁重拳整治亂停亂放、亂排亂倒、亂扔亂丟、亂搭亂建、亂貼亂掛、亂種亂養等突出問題上。去年,該區共整治違法建築約13萬平方米。下一步,該區還將建立智慧城管指揮中心,形成統一的城市管理工作體系,建設城市管理案件派送處置中心,確保在2020年前基本消除建成區存量違法建築。

以潛移默化的“柔性約束”促良好習慣的養成,則是銅梁努力的另一個方向。“阿姨,我們要共同維護好環境哦!”近日,青年志願河長們來到巴川河向市民宣講水環境保護知識,並沿河邊步道巡查,清除沿線垃圾。目前,銅梁共有333名青年志願河長,每週他們都會定期開展護河巡河行動,通過自身行動帶動他人,為保護良好水環境做貢獻。

“城市應是有品位、有溫度的。”唐小平說,城市提質的最終目標是打造有機的城市生態綜合體,提升整體市民素質。下一步,該區將繼續鼓勵擴大志願者、文明勸導隊和社區義工隊伍,從習慣養成入手開展日常引導,從影響、改變自己到影響整個家庭和社會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