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環保“加減法”直面問題抓整改

做好環保“加減法”直面問題抓整改

2019年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交省級掛牌督辦問題清單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渝西鋒光

生態環境部近日下發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突出問題掛牌督辦通知,涉及雲南8個州市、14個(類)突出問題由生態環境部進行掛牌督辦,2個(類)問題交省級掛牌督辦處理。

打量生態環境部門掛牌督辦、涉及雲南的16個(類)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名單,有兩個值得注意的共性:

一是這些問題大多屬於“小事”,很容易被人忽略、甚至是不以為然。比如,某個村堆存的鋼渣,某個社區土法煉鋅之後的廢渣,某村委會堆存的矸石……

二是看似“小事”的這些問題,某種程度上說其實卻是久拖難決的“牛皮癬”老問題。如果問題好解決,小至一個村、社區,大到最多縣、市,早就把廢渣、矸石、煉渣處理好了,不用等到生態環境部來掛牌督辦。

16個(類)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事實上現在成為擺在桌面上的“燙手山芋”。確保11月底前基本完成立查立改,即便難度較大問題原則上明年4月底前也要完成清理整改。對於地方各級職能部門來說,是一場“硬碰硬”的施政智慧考驗。既要“管舊賬”及時消除環境汙染存量,又要“理新賬”立足涉事地方民生事業發展,對環保掛牌督辦案件用好“加減法”不失一種選擇。

適當增加投入是做好“加法”的主要內容。11萬噸鋼渣、6萬噸煉鋅廢渣、2萬噸矸石……要在短時間內迅速消化長達數年、甚至50—60年堆積而成的固體廢物,相應的設備、人力、物流投入必不可少。這就要求涉及到的地方政府,拿出“與其長痛不如短痛”的果敢,要保證眼前的“吃飯錢”、更要捨得為子孫後代的生存空間投入,將財政資金合理用到環保治理的“刀刃”上,確保固體廢物治理立竿見影。

“加法”之二是進一步築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環保發展理念。鋼渣也好、矸石也罷,都是礦業資源粗放型發展的遺留物,充分見證相對落後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如今對這些鋼渣、煉鋅廢渣、矸石等固體廢物進行集中處理,消除存量還只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個重要方面,卻是要根絕類似問題的重演,防止只顧眼前短期利益、忽視生態環保長遠發展的片面思維復燃蔓延。

客觀地看,固體廢物並非就完全是廢物,而只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進而堆積成為影響產能高質量發展的民生負擔。因此,處理固體廢物當中的“減法”,就是在地方政府宏觀指導的基礎上,儘量減少行政干預、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一方面需要政府給予政策扶持、項目補助,尤其是儘快補足環保產業投融資政策“短板”;另一方面,尊重市場主體意願,鼓勵技術創新變廢為寶,運用市場的手段調節資源配置,對各種固體廢物進行分類處理、實現資源綜合利用,逐步彌除民生疑慮。

彩雲網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彩雲網評,投稿郵箱yncywp@163.com,稿費從優。

做好环保“加减法”直面问题抓整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