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人建立的强大南诏政权,曾和大唐开战

大唐天宝战士塚,两座坟茔埋葬着曾战死于此的唐代战士。南诏德华碑上记载着南诏人(白族祖先)被迫与大唐开战的经过,但天宝之战真正的原因如何?战争结局又如何呢?

白族人建立的强大南诏政权,曾和大唐开战

"唐将南征以闻捷,可怜枯骨卧黄昏。惟有仓山公道雪,年年披白掉忠魂。"这是南诏德化碑旁后人写的祭文,从祭文中我们得知,这两座坟茔里埋葬的原来是一群战死疆场的唐代将士。据闻,那是一座千人塚和万人塚。在相距不到几公里的地方,竟然埋葬着这么多的唐朝将士,其中必然隐藏着一些腥风血雨的故事。

两座坟茔所在的地方,在云南大理州的苍山脚下。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在远离中原腹地的这片土地上,是怎样一场战争,使得成千上万的唐朝将士魂断他乡?如今的大理,山青水秀,是很多人都向往的旅游胜地,小编家在大理,对大理的风景习以为常,一直以为大理远离中原纷争之地,没有什么大的战争,然而在青山绿水间,却还隐藏着千年前的万人大战。白族人建立的强大南诏政权,曾和大唐开战

对于这场战争,南诏德化碑有3800字的记载。云南大理地处中国西南部,远离中原腹地,可谓是偏安一隅,在唐王朝刚刚立国的时候,还有另一个王朝也觊觎着这块地方,吐蕃王朝占据着西藏一带,大理正好处于两个王朝的中间地带,这是一个有着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两个王朝都势在必得,这时,大理地区还没有完全统一,有六个部落,一个叫蒙舍诏的部落在唐朝的支持下完成了统一,成立了南诏古国,公元738年,南诏第五代王皮逻阁在苍山脚下,洱海之边建起了自己的都城太和城。而这时南诏仍向唐王朝称臣。正如德化碑上所言:"我自古及今,为汉不侵不叛之臣。"。南诏人始终认为自己是唐王朝的一部分,但为何在唐朝天宝年间,两个和睦相处的政权却发生了战争,而且是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争呢?原来和当时的两个人有关,他们就是新一代南诏王阁逻凤(皮逻阁之子)和当时驻守云南的太守张虔陀。在德化碑的碑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今节度背好贪功,欲致无上无君之讨"原来阁逻凤受到欺辱后上告无门,一怒之下杀了云南太守张虔陀。但唐玄宗却误以为南诏要背叛唐朝,于是发兵征讨。白族人建立的强大南诏政权,曾和大唐开战

虽然双方综合实力悬殊,但南诏与唐王朝之战却不是毫无还手之力。因为南诏也有自己的优势,这就是地形的熟悉和民众的支持,所以最后赢得战争的似乎不是强大的唐王朝,德化碑有记载:"三军溃衅,元帅沉江"。

南诏都城太和城,背靠苍山,面向洱海,依托着绝好的天然屏障,再加上南北两道城墙,简直就是固若金汤的堡垒。在距离太和城南面十多公里的地方,也是一个堡垒,叫金刚城,这是太和城的卫城,这里是苍山洱海的最南端,山海之间自然形成了一个狭小的关口,从太和城到关口之间,不仅有金刚城,南诏人还利用绝好的地形修筑了一个更加易守难攻的关口,这就是龙尾关。或许唐王朝根本没把一个地方政权看在眼里,所以根本无视难找所凭借的天险,两次进攻,第一次派遣6万大军进攻南诏,结果全军溃败。时隔四年,李宓带领着大军又来到了龙尾关下。几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南诏国倾尽全部力量,凭借着天险将十几万大军挡在了西洱河边。唐朝军队在龙尾关未能前进一步,最后全军覆没,李宓和他的随从也全部葬身西洱河。最终南诏人战胜了唐朝军队,保全了自己的家园。德化碑中记载,南诏自己丝毫没有背离唐王朝的举动,只是因为被奸臣挑拨,才导致了天宝之战。为了表明自己依然是唐王朝的一部分,南诏人收敛了唐朝将士的尸骨,并郑重安葬了他们。我们白族人的祖先看来还是比较向往和平的。若有机会,大家定要到苍山洱海一睹芳容,并重温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