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 one 事件,暴露出了新浪微博的「熱搜買賣」

隨著新浪微博的發展和日趨增長的用戶基數,新浪微博這塊肥肉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從早期的論壇時代開始,水軍就一直充當著輿論風口浪尖的操作者,他們是社交時代的反光鏡。

雖然平臺在變化,但他們仍然主導著公眾的意識,潮起潮落間折射出整個網絡社交的變遷。

看熱鬧是人之本性,也算是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之一,這本就無可厚非,也實屬正常。

但是當下的很多熱門彷彿都已經變了味,著實有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感覺。對於操縱者本身來說,這是一種營銷手段,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博人眼球,到達名利雙收的效果。

“熱搜生意”的推波助瀾

近日的“紫光閣地溝油”一事就是最好的說明。

嘻哈歌手PG_ONE 被爆出與某女星的緋聞這幾天算是刷了屏,在被紫光閣、新華網等官媒點名批評後,有微博爆出PG one的粉絲以為紫光閣是一個飯店的官微,於是想通過購買熱搜榜“紫光閣地溝油”進行詆譭。

PG one 事件,暴露出了新浪微博的“熱搜買賣”

隨後“瑟瑟發抖”的紫光閣也對此輿論做出了回應。

PG one 事件,暴露出了新浪微博的“熱搜買賣”

不僅如此,連王思聰30歲生日都被通過買熱搜的方式登上熱搜榜。

PG one 事件,暴露出了新浪微博的“熱搜買賣”

(王思聰發博調侃)

關於PG_ONE 粉絲是否通過購買熱搜進行報復一事,以及娛樂圈那些破事,誠然不是【一本黑】討論的重點。

但是暗藏在微博運營體系中的“熱搜生意”卻在我們的調查下逐漸露出水面。

新時代的“水軍”依然充當著“捧人”和“黑人”兩個身份,他們深知廣大網民的從眾心理,只要結合當下熱點,就能肆意妄為的調動網民的情緒,通過“借勢”或“造勢”的方式來達到營銷的目的。

時代的發展並不允許這幫“水軍”停滯不前,從最早期各司其職的水軍團隊,到現在通過軟件+人工的方式實現營銷的推波助瀾,無不在體現其行業的更新迭代。

新浪微博故意隱瞞“熱搜生意”?

雖然新浪微博官方否定了買熱搜的說法,但是從聲明內容來看,還是走了一個概念差,並不能充分證明此次事件非刻意人為。

PG one 事件,暴露出了新浪微博的“熱搜買賣”

官方說明中強調“紫光閣地溝油”未上熱搜,但從眾網友的截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話題確實是進過微博實時熱搜的,只不過沒有到前10。

PG one 事件,暴露出了新浪微博的“熱搜買賣”

新浪微博回應反駁的另一個點是該關鍵詞的搜索量中關注PG_ONE 的人只佔3.26%,因此沒有“買熱搜”的說法。

但事實上,若是一個工作室操縱關鍵詞上熱搜,旗下的小號並不需要特地關注PG_ONE,畢竟他們只是一個推手。

由此我們可以判定新浪微博的這份回應不能被視作充分的反駁理由,只是鑽了一些概念的漏洞。

“熱搜生意”是暗箱操作?還是另有貓膩?

熱搜榜單的買賣是否真的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是新浪官方的買賣行為,長期默認的展示位是微博熱搜榜的第3和第5位。其中第3位會有“薦”字提示,告知用戶這是廣告,而第5位則不會有任何廣告說明,直接以熱搜的形式出現,這也是眾多甲方趨之若鶩的展示位。

PG one 事件,暴露出了新浪微博的“熱搜買賣”

官方買賣能確保時效且穩定,因此收費也格外昂貴,一般對外報價是60W人民幣每天,實際按6折收取,即36w元每天。

除購買官方廣告外,還有另一種上熱搜的方式——從事微博營銷的專業工作室。

基於多年的新浪微博運作經驗及人脈資源,這些工作室通常都瞭解新浪的一些規則,比如上熱搜的條件、被降權的條件等。

同時手裡有相當數量的微博大小V 資源協助,這些資源可能來自其它專業營銷號公司,也可能是工作室旗下的自有賬號。

PG one 事件,暴露出了新浪微博的“熱搜買賣”

相較於新浪官方,這些工作室的優勢在於可買的榜單名次範圍更廣,同時單次收費也更加低廉,實時榜單前十位僅需要6w;而缺點則是時效不能保證,一般上榜時長一個小時左右,且只能確保排名的大致範圍。若想上榜時長更長,則需要支付更多。

PG one 事件,暴露出了新浪微博的“熱搜買賣”

刷上熱搜的方式也很簡單,先由一個大V發佈帶關鍵詞或話題的微博,再由眾多小號跟著炒熱,轉發、評論和點贊,當話題上榜達到預期目標後就停止轉發,之後只要沒有其它話題趕超,該話題會一直維持在榜單上。

PG one 事件,暴露出了新浪微博的“熱搜買賣”

除了刷熱搜榜單和話題榜單,這些工作室同時還經營著諸如刷轉評贊、微博大V 廣告直髮和轉發、刷視頻播放量、刷電影評級等業務,涵蓋面非常廣,幾乎可以說是微博廣告操作層面的一條龍服務了。

工作室通常會有一個專業的刷量平臺,在平臺上操作某條微博所需的轉評贊數、轉評讚的殭屍粉級別等等,輔助話題上榜。

在與該工作室的接觸中,我們獲得了對方曾經實操的一份營銷案例,在這份案例中可以看到這個工作室全面的操作手法。

PG one 事件,暴露出了新浪微博的“熱搜買賣”

在確定話題和擴散方式後,該工作室將節目主持人的關鍵話題拋出,聯合KOL 參與,小V 擴散,最終吸引普通用戶參與,話題直接被刷上熱門第二。

PG one 事件,暴露出了新浪微博的“熱搜買賣”

不過去年由於微博政策收緊,一些工作室已經暫停了賣熱搜的業務,風頭過後照樣重來。這次紫光閣的事件一出,不少工作室也紛紛停下了這項業務,不過就像前幾次一樣,風頭過後,這項需求量超大的業務必會捲土重來。

PG one 事件,暴露出了新浪微博的“熱搜買賣”

這次PG_ONE 的八卦,早已變了味,我們討論的重點也已經不是最開始的八卦那麼簡單。一個“工作室收買狗仔”、“工作室購買熱搜、水軍”的傳言,一個PG_ONE 粉絲購買熱搜的烏龍,都將我們內心隱藏的不安瞬間牽扯出來。

一個社交平臺可以輕易做到對言論的控制,你能看到什麼不能看到什麼都可能經過篩選,被收買的內容出現在你眼前,被認為不該出現的內容轉瞬消失。

社交的多元化立刻被拍回泥裡,這不是我們所希望的,它的存在是不合理。我們只希望在某一天,點開熱搜,看見的是網民真實的選擇,而不是任何人為操作的強行指引

一本黑 知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