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學反思

我的教學反思

紅城中學 陳娘來

我的教學反思

高中政治課第一輪複習的教學,我感覺受益良多,所謂教學相長,在這一段時間我體會很深。與同組老師以及學生的交流也顯得更加頻繁。回頭看看,感覺自己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在教學中對難點、重點的把握更加清晰,知識的識記和運用更加得心應手。就我而言,我覺得這些能力固然與基本功有一定關係,但更多的是依賴於經驗。作為一名“資深”的高三老師,談不上經驗,就算有,那也是在多年的高三教學中慢慢沉澱下、摸索出的有限的經驗,更多的應該是來自於同事、學生的交流,以及學生在問問題的過程中給我的啟發。在整個高三教學中我們都是團結的、協作的,而團結就是力量,就是效率,就是升學率。這是我多年在高三教學中的一點感觸,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

高三政治第一輪複習課不同於一般課堂教學,也不同於以後的第二輪、第三輪複習,其主要任務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根據《高考說明》對學生已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加深、拓寬、查漏補缺,使學生更加系統地掌握知識,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知識體系的構建能力以及基礎知識的應用和解題能力,以決戰高考。在這一輪的複習中如果老師指導得法,學生複習到位,那麼在高三的起點上就能高人一籌。因此,高三政治第一輪複習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對廣大高三師生來說都是一項系統而複雜的工程。

通過這個階段的複習,要使學生能清楚、透徹地理解和掌握《高考說明》中規定的每個必考的知識點,以及對它的基本要求,使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達到多層次、多角度的理解;還要求學生能從知識的內在聯繫上把握所學知識,提高知識的綜合理解和運用的能力,同時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和覺悟水平得到提高,達到知識、能力、覺悟三統一。因此,教師在這一階段複習中應認真鑽研《高考說明》,認真瞭解學生實際情況,明確具體的複習教學目標,加強針對性,避免隨意性,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由於一輪複習時間短而內容多(四本必修,一本選修),必須制訂一個通盤而翔實、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這一點我在每一年的高三第一輪複習前都堅持這樣做,並且堅持把我的教學計劃紙質化發到學生手中,讓學生人手一份,做到師生心中有數,能有的放矢,能明白每天的複習任務,從而增強了第一輪複習的針對性和計劃性,繼而提高第一輪複習的功效性,避免了課堂的隨意性,對我也是一個督促。

全面複習基礎知識,突出重點,以重點帶動全面。這一階段的複習,對文科生而言,主要是進行基礎知識的鞏固、加深、拓寬,使學生更加深刻、系統地掌握知識,為下階段複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把時政課和基礎知識複習課有機結合起來,把基本觀點和材料相結合,拓寬、深化知識,提高理論聯繫實際的力度,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和規範性。為此,我專門編寫了一份複習提綱,幫助學生查漏補缺,並對所有內容排隊歸類,參考外地資料,就題目內容、題目類型再拾遺補缺。複習方法主要採用講練結合,指導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訓練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並有目標地鞏固一些重點問題。有針對性地對一些高頻考點和重點考點進行鞏固和訓練,在複習中要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

一、第一輪複習課應注意的問題

回顧前期的複習工作,感覺在第一輪複習課上還應注意以下 問題:

1.老師要“去粗取精”。畢竟第一輪複習課不同於新授課,要面面俱到,講得細而不漏。有的內容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老師只要點到為止,不能以講代學,扼殺學生的主體性。但重點、難點、高頻考點不能放過,不能蜻蜓點水。

2.要處理好基礎知識複習和“熱點專題課”複習的關係。政治是一門時政性很強的學科,不能只注重基礎知識複習而忽視“熱點專題課”複習。為此我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尋找切入的時政材料(當前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國內外的時政大事),作為教學引子複習考點,這樣學生既有新鮮感又能提高複習的效果。二是相關基礎知識複習後進行串聯概括和總結歸類,進行“熱點專題課”複習。這樣穿插複習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學生也能跳出考點的簡單理解識記,站得更高。

3.要處理好講和練的關係。老師要形成書面文字,圍繞主線適當點撥,精講多練,圍繞熱點主線設置背景材料,組織各種題型,對同一熱點,可以從不同角度用多種題型進行分析。

二、自學能力是提高複習課效率的突破口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複習課中,老師應該把挖掘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作為提高複習課效率的突破口,針對複習課的具體情況,我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1.指導學生制訂複習計劃,並使之與老師的複習步調一致。

2.對各類題型的解答方法進行指導,找出最佳解題方法並總結規律。

3.啟發學生解題思路,訓練學生的思維方法、解題技巧、應試能力,為此特地精選題目並進行了彙總,細細評講,應該說對學生的啟發作用還是比較大的。

練習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練習必須靈活多樣,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積極性,可以採用課堂口頭提問、當堂練習、當堂講評、課後書面練習等多種手段交叉進行。練習內容更注重層次性、適度性。練習講求適度,既有一定的難度、深度,也有一定的靈活性。

講評時,不僅告知學生答案,更重要的是指點問題癥結,啟迪答題思路,從而起到加深理解、培養能力的作用。講評後要求學生對練習進行再思考,逐步深化、鞏固。這也要求教師要認真組織糾正錯誤工作,幫助學生分析錯誤原因,建立錯誤試題檔案本,儘量少犯同類的錯誤。

今年總體來說,關鍵是要在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上下工夫,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主要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