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下的废墟,战后残垣断壁的柏林

1945年4月16日,苏军开始了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次进攻会战-进攻柏林,柏林战役开始,到5月9日攻克柏林之后,柏林这座城市已经是一片废墟。曾经有这样一句话:仅清理柏林城内的瓦砾就要用20年的时间。

20年的说法显然夸张了很多,但是由于当时苏军有部分坦克由于体积、转向等问题,无法进入柏林的街道,导致苏军必须依靠大炮和轰炸机,以彻底摧毁街道建筑的方式,来消灭躲藏于建筑中顽抗的德军,进而配合步兵的推进。这种巷战的推进模式,也导致柏林当时的建筑60%以上都遭到了彻底的损毁。

晴空下的废墟,战后残垣断壁的柏林

晴空下的废墟,战后残垣断壁的柏林

战后柏林的废墟。

晴空下的废墟,战后残垣断壁的柏林

晴空下的废墟,战后残垣断壁的柏林

晴空下的废墟,战后残垣断壁的柏林

天依然的那么蓝,但是城市已经满目疮痍。

比如4月26日这天,苏军白天就出动了数千架飞机,携带成千上万吨的炸弹和汽油弹,对柏林进行无差别的轰炸。地面上则在每1000米的正面,就部署了近千门的火炮,而且进行集中炮击,在轰炸和炮击后,很多建筑都已经变成了瓦砾,这时苏军步兵才冲进城中。

即使这样,在苏军步兵的进攻过程中,仍然遭到了来自坚固的楼房、隐蔽的地下室、地下铁道、排水沟壕等各种德军支撑点的阻击。于是苏军只能让工兵利用喷火器和爆破器材逐个爆破,一点一点的推进。然后逐栋楼房争夺,逐条街道攻取,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晴空下的废墟,战后残垣断壁的柏林

战后出来到街上的柏林市民。

晴空下的废墟,战后残垣断壁的柏林

在指挥交通的苏军士兵。

晴空下的废墟,战后残垣断壁的柏林

匆匆而迷茫的柏林市民。

晴空下的废墟,战后残垣断壁的柏林

正在合影的苏军士兵。

晴空下的废墟,战后残垣断壁的柏林

搬运木柴的柏林大妈,小推车里还坐着一个小女孩。

晴空下的废墟,战后残垣断壁的柏林

战后的勃兰登堡门。

虽然战后的柏林一片废墟,但是柏林人很快就开始着手清理战争废墟,并只用了很短时间就修复了这座城市。

战后由于建筑短缺,整个德国光废墟就超过了4亿立方米,人们的住房问题十分突出,很多德国人不得不住进临时应急帐篷。

晴空下的废墟,战后残垣断壁的柏林

临时帐篷。


但是严峻的住房问题也转化为了动力,德国开始了浩大的重建工程,到了60年代,仅西德每年就有57万独立的住房被建起。

晴空下的废墟,战后残垣断壁的柏林

战后柏林新的住宅区,和住宅大楼。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柏林这座城市又恢复到了战前的规模,而且新的建筑和保留下来的部分老建筑也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现在的柏林已经看不到战争的废墟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战争、尤其是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平发展才是人类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