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太監數量,唐朝是1萬,明朝是10萬,清朝是多少?

太監,一種很有貶義詞的稱呼。又稱宦官、閹人、寺人、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專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員。宦官制度起源於先秦時期,《詩經》、《周禮》、《禮記》中都有關於宦官的記載。宦官作為一種特殊政治勢力,對許多朝代政局產生重大影響。

皇宮太監數量,唐朝是1萬,明朝是10萬,清朝是多少?

太監淨身的原因:為了保證皇帝的血脈純正,皇宮中不允許其它男性的存在。宮中又需要大量的雜役,很多事情不是宮女所能完成的。太監中也有一些人才的,東漢的蔡倫改良造紙術,明朝的鄭和7下西洋。

皇宮太監數量,唐朝是1萬,明朝是10萬,清朝是多少?

唐朝時期的太監數量為1萬,據《舊唐書·宦官傳》記載,唐中宗時,宦官已達到三千餘人,其中超授品級以上員外官者千餘人。唐玄宗時期,宦官僅品官黃衣已上三千人,穆宗時,高品白身之數,四千六百一十八人,到了唐朝後期時皇宮太監的數量達到1萬人之多。著名人士:高力士,是他一手撮合了楊玉環和唐玄宗的曠世姻緣。是他成就了楊貴妃,也是他在馬嵬坡縊死了楊貴妃。李輔國,從親王、宰相到皇后、皇帝,有用時可成為手中權杖,無用了則手起刀落,痛殺乾淨。魚朝恩,魚朝恩的出現大大加強了宦官的實力,為唐朝中、晚期的宦官專權局面埋下了伏筆。

皇宮太監數量,唐朝是1萬,明朝是10萬,清朝是多少?

明朝時期的太監數量為10萬,明代達到太監最高點,成化年間,監局內臣已數以萬計,而明朝滅亡之際,宮中宦官七萬餘人譁然而走。清聖祖康熙皇帝在訓誡臣下時,更不無誇張地稱明末宦官計有十萬人之巨。明朝時期太監的勢力達到巔峰,明朝的檢查機構東廠、西廠都是太監為首的,著名的大太監魏忠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鄭和,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劉瑾,由他領導的西廠直接聽命於皇帝,皇權特許,先斬後奏。

皇宮太監數量,唐朝是1萬,明朝是10萬,清朝是多少?

清朝時期的太監數量為3千,清代的太監員額是比較少的,乾隆初年,皇帝曾諭令宮中苑囿所用宦官綜計不越三千之數。所以清朝太監頂大也就是撈點錢財,對於朝政那是一點都不敢幹預的。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共有2675名;光緒年間宮廷太監最多時曾達到一千九百多人,宦官的絕大多數還是純粹的宮廷僕役,加官晉爵者少之又少。清朝太監的數量是3千。安德海、李蓮英等知名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