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內閣被推翻後,日本軍部爲什麼不順勢架空天皇?

井底小小魚

這個題目有問題,二戰時日本內閣並沒有推翻,內閣一直存在。以1932年五一五事件中,首相犬養毅被殺為標誌,自1920年代就開始的政黨政治結束,軍方抬頭,此後直至戰敗的11任首相中,有8人是軍人出身。

至於軍人為何不架空天皇,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看:

首先,天皇是軍人權力合法性、正統性的來源。1930年代,軍人之所以能夠抬頭,與日本人中央政治架構有關。日本自明治時期以來,就是統帥權獨立,也就是說軍部並不歸內閣管,而是歸天皇管,對天皇有帷幄上奏之權。過去,軍部與內閣的上面,還有山縣有朋等元老調停,等山縣有朋一死,就沒人能控制軍部了。

其次,關於皇道派與統制派的鬥爭。皇道派的主要標誌就是尊皇反蘇,皇道派在與統制派的鬥爭中失敗後,尊皇這一點被統制派吸收了。並用尊皇、思想鉗制來清除自由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天皇的地位進一步提高,天皇說話還是算數的,軍部是不敢架空他的。

最後,是天皇本人的意願如何。天皇在戰爭中作用,現在還是爭論的焦點。但至少,天皇沒有反對戰爭,進一步,有可能贊成和參與戰爭,也就是說,天皇和軍部是同路人。這種情況下,軍部為何要架空天皇。


元和拾一年

因為軍部的頂頭上司是天皇。

實際上,日本近代史,特別是裕仁天皇在位時期,所謂的日本的政黨鬥爭,政軍鬥爭實際上本質是裕仁天皇與政黨的政治鬥爭。天皇一手扶持的軍部最終幫他推翻了政黨,而此時軍部這一票身居要職者恰恰也是天皇一手扶持的。

此中關係得從日俄戰爭說起。

日俄戰爭時的天皇是明治天皇,是日本近代公認最有才華的天皇。明治天皇時期,天皇的權力達到了頂峰,對軍隊擁有絕對的控制權。

日俄戰爭之後,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被塑造為一代軍神,他也是明治天皇最得力的助手。

但是明治天皇不久後也就死了,繼任的大正天皇沒什麼能力,甚至大正天皇晚年的時候已經幾乎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甚至被人說成是有智力障礙。

而大正天皇這段時期也是近代日本民主思潮流行的時期。

東鄉平八郎很清楚,大正天皇沒有什麼能力,日本皇室得指望天皇的兒子,即後來的裕仁天皇。所以東鄉平八郎很早就建議裕仁去歐洲留學,去看看歐洲國家的風貌,順便也避開國內的政治鬥爭。裕仁天皇去往歐洲之前就接見了一批以永田鐵山,石原莞爾,土肥原賢二等人為代表的出自日本陸軍大學的精英青年軍官,這批人日後將掌控日本陸軍各個要職。

等到後來裕仁回國之後,與這批人有著親密的關係,宮中府中遙相呼應,一邊排擠異己,一邊對內推動法西斯獨裁製度的建立。

所以並不是說裕仁天皇沒有實權,裕仁是日本發動戰爭背後最大的幕後主使,最有權力的人,要推翻裕仁也是不可能的。


貞觀防務

我們先聊一下日本天皇在日本普通人民心中的地位,雖然二戰後,在美國麥克阿瑟的催促之下,天皇發表了宣言,說明自己不是神,也是和廣大日本人一樣的人,這才讓不少日本人幡然醒悟。但即便如此,直至今日,日本的政黨內閣制度相當完善,國民中對天皇的崇敬和尊崇依然沒有多少變化。

換而言之,在二戰進行中,確實日本內閣被軍部推翻了,但是天皇依然是高高在上的那個人。軍部其實並不敢架空天皇,因為真這樣做了,後果難以預料,因為軍部的實力其實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強大。

而更為重要的是,其實,二戰前後,天皇並不是很喜歡政黨內閣,而是傾向於軍部。所以,軍部推翻日本的政黨內閣,是在天皇的支持下成行的。沒有天皇的默許,軍部其實也沒有可能去對付政黨內閣。所以說,天皇是實權在握的,因此二戰後天皇沒有受到懲處,是二戰戰後審判的一個遺憾。

當然,二戰後和二戰前的情況並不相同,現在天皇已沒有任何實際權力,只擁有名義上的尊重地位,所以很多人會以為軍部要比天皇更有力,這其實是一個錯覺。


張傑談史

二戰時日本的那個制度被推翻,而天皇制度依舊保留有一定的道理。

首先,日本天皇究竟有沒有實權。日本君主專政這一套是抄襲中國的制度,同樣也有君權神授的思想,在日本國民心目中天皇是大神的後裔,他是神不是人地位神聖不可侵犯。和中國的朝代更迭不一樣,日本天皇是一個血統傳承下來,所以任何一個大臣都不敢輕易廢除天皇。由於皇權長時期的旁落,順其自然天皇已經適應這種大臣和天皇之間平衡的狀態,統而不治沒有實權,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特別是在明治維新後,日本天皇推翻幕府統治重新掌握實權,明治天皇再推倒幕府統治的同時也要依靠反對幕府統治的人。在此之後的制度就變成了天皇任命國會推薦的首相和內閣,一直延續到二戰時期在位的天皇昭和天皇裕仁。這位天皇生性寬和,也就是所謂的缺乏主見,強勢的軍國主義的壓迫之下,天皇對日本政壇的影響根本微不足道。懦弱不代表無能,實際上即使是軍部大臣也沒有誰能夠強制影響天皇作出的決策。

由於歷史的影響,特別是日本武士精神忠軍愛國,天皇地位尊崇,所以軍部大臣中的保皇派不佔少數。縱然當時有條件推翻內閣制,感覺對沒有像天皇動手的權利。後來日本無條件投降,並不是全無條件的,他們的談判條件就是不處死日本天皇。特別是在天皇下詔書後,宣佈放棄抵抗,前一秒還在高呼“一億玉碎”的日本人和日本軍隊,也都乖乖聽話,在聽到天皇詔書後都放下武器、放棄抵抗放下手中的武器,這種影響力一直持續到二戰後,日本製定和平憲法,天皇才真正的失去一切權力,就像英國皇室一樣成為了國家的象徵。


品讀武器裝備

日本軍部其實一直沒有完全控制內閣。日本當時的政治勢力分為四大塊:軍部(其中又有陸軍與海軍,參謀本部與陸軍省,統制派與皇道派的矛盾),政黨(民政黨,政友會),官僚,宮廷集團(天皇,公卿貴族)。哪一派都不可能一手遮天,最後出臺的決策是幾派人反覆商量,妥協之後的結果,再讓天皇蓋章發佈。有時候,一個參謀本部小參謀的私人想法,最終會變成日本的國家意志。省廳官僚也有權力很大的。

其中,內閣大臣可能是退役將領,帝國大學畢業的精英官僚,也可能是政黨的政治家,代表了不同集團的聲音。


俄聯邦海軍元帥

軍部不可能架空天皇,第一,裕仁是一個野心家,他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山縣有朋曾經想架空天皇,結果被裕仁通過手段趕下臺!第二,裕仁為防止這種事情發生,網羅了一批親信,這些親信包括永田鐵山,東條英機,岡村寧次等人!第三,軍部如果架空天皇,不僅不會發動戰爭,還將會被民眾和軍隊推翻!第四,裕仁名義上是天皇,實際上是軍部的最高首腦,軍部只有制定作戰計劃的權力,而兵權在裕仁手中掌握,只有地方兵力掌握在當局手中,比如關東軍!第五,忠君愛國在明治維新後已成為一種習慣,任何對天皇不忠的行為或言語將被視為叛國!因此,軍部是不可能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過去在中國的一些人認為裕仁無實權是受一些不負責任書籍的蠱惑,實際上真實歷史絕非這樣!


Lwj的老公

美國人投原子彈之前,日本是準備玉碎的,天皇--內閣--軍隊--平民的思想基本是統一的,沒有必要去架空天皇。再者天皇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日本跟美國做了場交易,天皇才逃脫了戰爭罪的審判,有時間大家可以看《天皇》這部電影,其實天皇比甲級戰犯還要甲級。


暴走的蝴蝶

忠君是軍部的基本立場,皇軍,哦不,鬼子,從小接受的也是忠於天皇的教育。而且要承認,日軍單兵素質很強,說明平均智商不低,你軍部頭頭真要架空天皇,白痴都能看出來。然後大家再發動一次有廣泛群眾基礎的二二六,把你們這些奸臣反賊全部突突了。軍部架空天皇就是造自己的反,老壽星嗨砒霜。


來自中國的阿拉丁

因為軍部沒了天皇兼職,就等於不存在了。陸軍省,海軍省,陸軍參謀本部,海軍軍令部在法理和實際組織上各自獨立,互不統屬。四個部門領導誰也命令不了誰,往往公開互唱反調,各行其是,這該如何獨裁?把這四個部門串聯在一起,讓他們能在一起共同工作的線,是軍部一把手陸海軍大元帥,歷來由天皇兼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