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的農業棋局|一點財經

碧桂園的農業棋局|一點財經

對於楊國強來說,美好生活或許就是:買碧桂園的房子,享受碧桂園的物業,上著碧桂園的學校,餐桌上吃著碧桂園的農產品。

文 | 丘衡

“天氣好的時候,從飛機上俯瞰中國大地,我們會看到很多星星點點的農村。五千年所形成的逐水草而居的中華農耕文明,直到現在,還沒有大的改觀。”

“我們需要進一步提升農業效率。”

很難想象,如上這些話從一家銷售規模超5000億房企的領導人口中講出。

碧桂園的農業棋局|一點財經

6月15日,世界500強企業碧桂園與人民日報社《環球時報》在廣東順德共同舉辦中國(國際)農業科技創新論壇暨碧桂園現代農業品牌發佈會。碧桂園正式宣佈進軍現代農業,幫助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來自農業農村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廣東省農業廳等政府部門,以色列、烏克蘭等駐華大使館,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國內外農業研究機構和企業的300多人一起見證了“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的揭牌。

相較於碧桂園聲勢浩大的現代農業集團成立儀式,更讓外界好奇的是,楊國強,這位“40年前在種田,40年後還是回去種田”的農民企業家,在將地產業務做到極致、成功登頂之後,為何又轉頭宣佈進軍看似與地產主業毫無關聯的現代農業?

一點財經嘗試從全盤佈局、商業邏輯和企業家性格特徵等方面,對這一事件進行詮釋。

01 | 全產業鏈的延伸

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

謀大事縱觀全局,抓小事集腋成裘。要了解碧桂園佈局現代農業的深入動機,首先應當將碧桂園的現代農業佈局,放置到整個碧桂園集團的宏觀視野當中去看。

碧桂園前任首席財務官吳建斌曾經在公開場合感慨,一入碧桂園深似海,碧桂園的產業鏈佈局“實在是太全了”。

在吳建斌看來,正是得力於全產業鏈生態圈的佈局,才使碧桂園地產業務的各道工序都能夠實現標準化,再配上生產運營的強管控系統,碧桂園整體生產運營效率得以大大提升,最終締造出讓業內驚歎的“碧桂園速度”,創造出5000億的行業第一規模神話。

作為業內唯一的全產業鏈覆蓋企業,碧桂園硬是把一個行業變成了一個全產業鏈生態圈,顛覆了傳統的地產外包經營模式,“一條龍”開發實現了項目從拿地、規劃設計、建築施工、裝修到銷售和物業管理整個作業鏈條完美整合,乃至教育、交通、商業超市、酒店等配套。

而透過現象看本質,碧桂園佈局現代農業,實際上正是碧桂園全產業鏈佈局的進一步延伸。

早在2010年,碧桂園就通過整村幫扶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西牛鎮樹山村,將公司和樹山村的優勢結合起來,按“公司 + 合作社 + 農戶”的模式,在樹山村發展綠色產業,開展苗木種植,直供碧桂園項目的園林。既為碧桂園尋找到了優質可靠的苗木供應商,又帶動了樹山村的產業發展,村民的產業致富。

正是這一次整村幫扶的成功經驗和啟發,讓楊國強意識到,地產和農業之間,並非完全切割的兩個產業,而是可以形成互惠互利的閉環。

2016年,碧桂園正式推出社區商店“鳳凰優選”,楊國強親自站臺,期望透過“鳳凰優選”,在全世界範圍,找到沒有重金屬汙染、沒有農藥殘留、貨真價實的好產品提供給碧桂園業主和更多的消費者。

作為碧桂園的重要全資子公司,“鳳凰優選”實際上正是碧桂園全產業鏈的進一步延伸,以距離業主最近的物業管理公司切入消費者日常消費場景,嫁接起一道農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直通的橋樑,為業主提供更好服務的同時也為農民的增收致富提供助力。

02 | 農業佈局背後的時與勢

最好的關係,是彼此成就。

在認識到現代農業作為碧桂園全產業鏈佈局的延伸和補充的重要戰略意義的同時,我們也不應該忽視,在碧桂園龐大規模產業鏈下,碧桂園現代農業所潛藏的巨大機遇,以及“大企業大擔當,社會責任肩上扛”的氣魄。

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做出了“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扶貧人口全部脫貧”的莊嚴承諾,並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針。其中,“產業興旺”在農村發展建設的關鍵要素中居於首位。

今年2月4日,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發佈,突出強調要始終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

改革開放後,我國各個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40年過去了,農業產業卻幾乎仍然處於原始的狀態。十九大後,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要再延長30年,無疑是助推現代農業發展的“定心丸”。而十九大報告的定調,則昭示著現代農業更好發展條件和機遇的到來。

而對於發展現代農業,碧桂園無疑已經做好充分準備,勢在必得。

一點財經瞭解到,發展現代農業事業,碧桂園將第一個重點放在了提升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含量上,計劃廣聘農業人才,並引入世界一流的農業生產技術、設備,採用公司+農戶發展模式,通過進軍現代農業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建設農業博覽園,進軍先進農機業和種業,打造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發佈會上,碧桂園宣佈將牽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以及開研資本有限公司,共同推動第三代雜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廣。

碧桂園的農業棋局|一點財經

袁隆平院士說,“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的投資對我們助了一把大力氣。我們將在五年之內把第三代雜交水稻在全國推廣到1000萬畝,按每畝增產100公斤來算,增產的糧食可以滿足300多萬人口一年的口糧。希望十年內第三代雜交水稻能夠推廣到3000萬畝,增產的糧食可以養活武漢、廣州這樣大城市人口一年的口糧。”

此外,碧桂園農業公司還與內蒙古通遼市人民政府、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廣東省農業科學研究院、華南農業大學、以色列Dagan Agriculture、荷蘭RijkZwaan公司、荷蘭Dalsem公司等地方政府、農業科學院校、國外現代農機企業、種業公司等17家合作單位,分批先後簽訂現代農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同時倡議成立中國“一帶一路”農業合作產業發展聯盟,希望凝聚政府、產業界、金融界、學術界以及社會各界的共識與合力,促進沿線各國開展農業產業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聯動發展。

與此同時,在結對幫扶縣,碧桂園將聯動旗下現代農業公司,在條件適合的幫扶縣開展設施農業,挖掘當地特色農產品,充分發揮幫扶縣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助力定點幫扶縣創建循環農業、智慧農業等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推動一村一品、一縣一業。

今後,碧桂園將在項目當地黨委和政府指導下,引導零星農戶遷移,推動城鄉融合。在連片耕地整合後,發展規模化種養殖及食品加工業,無汙染土地、水源,優勢原產區。同時,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加快佈局農產品育種、生產、加工、物流、銷售於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與農民共享現代農業發展的利潤,引領中國現代科技農業發展。

在地產業務銷售規模衝破5000億,教育集團博實樂順利在紐交所上市,物業公司碧桂園服務也即將於6月19日正式在香港上市,原有的產業佈局均已處在穩步發展的上升階段以後,碧桂園正在尋求下一個可以與全產業鏈佈局產生協同效應的孵化點,而現代農業正是楊國強的“心儀之選”。

時也,勢也;勢也,時也。當下,現代農業發展正當其時,而在碧桂園集團強大產業佈局聯動支撐下,現代農業或將成為整個碧桂園集團下一個崛起的增長極。

03 | 生意之外的夢想與情懷

決定你是什麼的,不是你擁有的能力,而是你的選擇。

除開從生意場上的商業邏輯去詮釋碧桂園進軍現代農業這件事情以外,事實上,一個企業家在生意場上所做出的選擇和判斷,實際上也往往反映出了其個性和喜好。

觀察楊國強和他領導的碧桂園一路以來的發展軌跡,我們不難發現,在地產主業以外,楊國強一路以來選擇和致力去做的事業,都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包括教育、產城、扶貧等等。

由此可以推斷,與做地產,做教育,做物業的邏輯類似,做現代農業,實際上也是楊國強在生意人身份以外,不忘初心的夢想和情懷的體現。

碧桂園的農業棋局|一點財經

楊國強在致辭時說:“四十年前我是一個農民,因為改革開放,我成了第一代農民工,一步步走到今天。我跟我的同事們說,四十年前我是種田的,四十年後我還是種田,碧桂園現在有能力了,有責任為國家做更多的事情。”

他舉了這樣一個例子:自己曾經到過一個村莊,400多人的村子,還剩下100多人,年輕人都出去了,房子塌了長滿野草。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的問題就是從這些地方產生。

基於此,楊國強提出來這樣一個有關小鎮的構想: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由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將平原上的農村人口集中到一兩萬人的綠色生態小鎮,有教育、就業、醫療、商業、文化和交通設施,在小鎮邊,建農產品深加工的工廠和其他一些沒有汙染的工廠,解決就業問題。這樣通過農業機械化提高生產力解放出來的勞動力,也可以就近在小鎮就業,從根本上實現農村人口的就地城鎮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

“我希望有更多有夢想有情懷的優秀人才跟我們一起,為更美好的社會共同奮鬥!”楊國強這樣呼籲。

在楊國強早年手書的碧桂園的發展綱領——《我夢想的碧桂園》中,有這樣一條:這裡是社會效益、公司效益、員工效益三豐收的公司。

或許,發展現代農業,藉此將社會效益、企業效益和員工效益三大效益合為一體,正是楊國強最開心的事。

04 | 結語

在碧桂園不斷擴展的商業版圖裡,從地產到教育,從教育到農業,楊國強在不斷的向前進擊著。在實現商業理想的同時,並能回饋社會,增進社會效益,我們以此亦看到一個企業家應有的擔當與胸懷。

“人生就像爬山,風吹日曬,一路辛苦,當你爬到山頂看到有棵松樹,坐在那裡吹涼風休息時,才會有幸福感。”現在,對於楊國強來說,最大的幸福或許就是:買碧桂園的房子,享受碧桂園的物業,上著碧桂園的學校,餐桌上吃著碧桂園的農產品。

誰說地產商沒有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