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個因文獲罪的詩人,朱元璋親自監斬,這是多大的仇恨?

相比於宋朝,明朝的知識分子是沒有尊嚴的,他們骨子裡的傲氣,被朱元璋父子的屠刀三下五除二地給砍沒了。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南京腰斬了著名詩人高啟;28年後,朱棣又誅了方孝儒十族。正是這一連串的慘劇,才促使了明朝士風的轉變。結果,明朝滅亡時,多數知識分子選擇了“屈膝”。

明朝第一個因文獲罪的詩人,朱元璋親自監斬,這是多大的仇恨?

高啟,字季迪,江蘇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的詩人與文學家,與劉伯溫、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傑”。鑑於高啟在詩歌方面作出的巨大貢獻,不僅後人尊稱他為“明初詩人之冠”,而且歷代詩評家也都對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清人趙翼在《甌北詩話》中推崇他為“(明代)開國詩人第一”;詩人毛潤之在自己的書法作品中稱高啟為“明朝最偉大的詩人”。

明朝第一個因文獲罪的詩人,朱元璋親自監斬,這是多大的仇恨?

就是這樣一位名播今古的文學大家,在朱元璋立國不久,就被殘忍地腰斬棄市。高啟到底身犯何條,才讓這位朱皇帝大動肝火,親自上刑場監斬,親眼目睹他悲慘死去呢?在朱元璋看來,高啟做錯了三件事。

第一、有違皇命

明朝第一個因文獲罪的詩人,朱元璋親自監斬,這是多大的仇恨?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也曾延攬天下才俊為己用,洪武元年,時年32歲的高啟也被徵召入朝,被授翰林院編修。朱元璋給他安排了兩項工作,一是纂修《元史》,一是教授諸王。這兩項工作都是神聖而大有前途的,可見朱元璋當初對高啟是非常器重的。

只是,高啟為人孤高耿介,不羨功名利祿,對朱元璋的好意並未表示出感激涕零的驚喜。洪武三年,纂修《元史》的工作告一段落,朱元璋又給他安排了份新工作——戶部右侍郎,戶部是掌管財政與戶籍的重要機關,可是,高啟卻以年輕、威望不足以勝任為由,緊辭不受。朱元璋當時表現得還算大度,給他補發了工資,任其離京。

高啟這樣做,明顯是不給領導面子,給你安排了這麼重要的工作,你說不幹就不幹,你心裡把老朱當成什麼人了?

第二、詩諷聖上

記恨一個人,就會處處留心去抓那個人的小辮子的,高啟是文人,他的小辮子,只能在文字裡。

明朝第一個因文獲罪的詩人,朱元璋親自監斬,這是多大的仇恨?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朱元璋在高啟的詩歌中找到了他“譏諷聖上”的證據——

高啟曾寫過一首《題宮女圖》的詩:“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這本是一首針對元順帝宮闈隱私的閒散之作,與明初宮掖毫不相干,可朱元璋偏偏要對號入座,認為高啟是在借古諷今挖苦自己,所以記恨在心。

另外,高啟在詩中還有“不肯折腰為五斗米”的句子,表示對做官毫無興趣,這也正是朱元璋所忌恨的。

明朝第一個因文獲罪的詩人,朱元璋親自監斬,這是多大的仇恨?

一個被皇帝忌恨和惦記了好久的詩人,遲早是會走上絕路的。只是,單憑這幾句小詩就向高啟舉起屠刀,朱元璋還不敢這麼明目張膽地打殺。還是忍忍吧,秋後算帳的事,老朱是有心理準備的。

啟嘗賦詩,有所諷刺,帝嗛之未發也(《明史》)。

第三、犯上作亂

高啟離京後,就跑回老家教書育人了。如果,高老師一直安心教自己的書,說不定還能躲過一劫,但是,像他這樣一位大才子回到家鄉,許多人是要主動來結交拜訪的,時任蘇州知府的魏觀就是他的熱心粉絲之一。

明朝第一個因文獲罪的詩人,朱元璋親自監斬,這是多大的仇恨?

魏觀,字杞山,武昌蒲圻人,明洪武元年為太子講書,兼為諸王講經。洪武三年升太常卿、翰林侍讀學士、國子祭酒。魏觀的工作經歷與高啟是有交集的,同為諸王講經,又是翰林院的同事,所以,魏觀在洪武五年調任高啟家鄉的父母官——蘇州知府後,說法常與高啟往來唱和。

魏觀到蘇州上任後,幹了一件蠢事——重修知府衙門,結果把自己的小命搭了進去。這又是怎麼因事呢?

蘇州曾經是張士誠的老巢,原先的蘇州府衙門被張士誠改建成皇宮,將蘇州府的辦公地遷到了都水行司。魏觀上任後,發現都水行司其地低窪、窄隘,易遭水患,所以,就將蘇州府衙遷回舊址重建。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疏通河道,算是民生工程。沒想到,這事讓人告發到朱元璋那裡了,說魏觀在張士誠王宮基地上大興土木,顯然“有異志”。結果,魏觀被朱元璋下令處斬了。

明朝第一個因文獲罪的詩人,朱元璋親自監斬,這是多大的仇恨?

但是事情還沒完,朱元璋在魏觀案中意外發現了高啟的影子,這讓他興奮異常,終於可以放手一殺了。讓高啟走上斷頭臺的,是一篇名為《郡治上梁文》的應世文。古人蓋房子上樑時,都要有一定儀式,蘇州府衙的辦公大樓上樑,更要有一篇像樣的上梁文才是那麼一回事。魏觀找到高啟完成這篇應世之文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了。沒想到,卻讓朱元璋抓住了把柄,因為,高啟在《郡治上梁文》中有“龍蟠虎踞”的字眼,犯了朱元璋大忌。按照朱元璋的邏輯,“龍蟠虎踞”之地當為帝王所居,你高啟把張士誠住過的地方也稱“龍蟠虎踞”,是何居心?這種大逆不道之徒,當誅!

時年39歲的高啟被執送南京時,在途中仍吟哦不絕。有“楓橋北望草斑斑,十去行人九不還”、“自知清徹原無愧,盍請長江鑑此心”之句表白心跡。

據說,高啟被腰斬後,並沒有立即死去,他伏在地上用半截身子的力量,用手蘸著自己的鮮血,一連寫了三個鮮紅而又刺眼的“慘”字。

高啟被行刑時,是朱元璋親自去監斬的,這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明朝第一個因文獲罪的詩人,朱元璋親自監斬,這是多大的仇恨?

朱元璋嗜殺,這除了對那些幫他打天下的功臣下狠手以外,也特別熱衷於消滅文人,除了高啟被腰斬外,與高啟齊名的“明初四傑”都無一倖免:楊基被莫名其妙地罰作苦工,最後死在工所;張羽被糊里糊塗地綁起來扔到長江餵了魚,屍骨無存;徐賁因犒勞軍隊不及時,被下獄迫害致死。

正是因為朱明王朝對知識分子的惡意貶損與戕害,才讓讀書人的氣節慢慢喪失,明朝滅亡後,知識分子紛紛變節,也在情理之中。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