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的「北伐」

秦檜在歷史中扮演的投降派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是北民間流傳給誇大了,岳飛的形象已經太高大了,已經是神位了,再加上後來元朝末年的反元農民起義幾乎都是以嶽武穆的形象來召喚人民對蒙古人的仇恨,以及後來的後金入中原,反清復明,都把嶽武穆的神龕搬到臺上,於是秦檜的漢奸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了。

本人不是要給秦檜平反,說實話,我也崇敬岳飛將軍,我也痛恨賣主求榮的漢奸秦檜,但是歷史本身是不能夾雜個人喜好的,歷史上真實地秦檜是什麼樣子,以及我的假說“秦檜北伐”要如何北伐,它有什麼歷史依據,或者說能否延續某一時段歷史的軌跡,這才是最重要的。

假說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秦檜其人,這是大部分記載中秦檜的形象:

秦檜的“北伐”

秦檜:(1090~1155) 中國南宋權奸,字會之,江寧(今江蘇南京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登進士第,官至御史中丞。曾主張抗金,反對割地求和。金軍攻佔開封后,欲立張邦昌為帝,秦檜進議狀,主張另立宋宗室為帝,遂被金軍驅擄北去,旋即降敵在金廷大倡和議,故於建炎四年(1130)被放回南宋。秦檜得宋高宗信任,官至宰相,因提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主張,罷相閒居。紹興七年(1137),秦檜任樞密使,與宰相張浚勸說宋高宗收回由岳飛並統淮西等軍的成命,招致淮西軍的譁變投敵,八年,秦檜重新拜相,力主和議,代表宋高宗向金使跪接詔書。十年,金朝都元帥完顏宗弼領兵南侵,岳飛等軍大舉北伐,屢破金軍,進逼開封,秦檜卻慫恿宋高宗迫令班師。十一年,宋高宗與秦檜解除岳飛、韓世忠等大將軍權,誣構謀反罪狀,殺害岳飛,與金朝再次簽訂屈辱的和約。宋向金稱臣、納貢、割地,金規定宋高宗不許以無罪去首相。秦檜再次任相18年,獨攬朝政,排除異己,大興文字獄,極力貶斥主張抗金的官員,壓制抗金輿論,篡改官史。他還任用李椿年等推行經界法,丈量土地,重定兩稅等稅額,又密令各地暗增民稅十分之七八,使很多貧民下戶因橫徵暴斂而家破人亡。

秦檜的“北伐”

好了,大家看好了,這就是秦檜的形象。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秦檜在金兵攻陷開封之前是主張堅持抗戰的,反對割地求和的,但是後來變成了主張劃淮河而南北分治,並且代表皇帝向金國使者跪接國書。

假說開始了。秦檜之所以在起初主張抗戰、反對張邦昌為帝,主張立宋朝趙姓宗室為帝,這是因為秦檜至少也是在大宋儒學的環境下,以讀聖賢之書進入的官場,忠君愛國的思想也影響了他的一生,至少要忠於主子,就不能做違背趙家的事情,立張邦昌為皇帝,他是絕對不會同意的。主張抗戰也是因為中華的正統思想,認為天下為中華是正溯,其他蠻夷均是小國下民,秦檜也認為堂堂大宋之禁軍怎能被女真蠻子擊敗。然而,雙方實力的差距、軍隊戰鬥力的差距,使得北宋王朝的大廈瞬間倒塌,秦檜也被俘虜去了金國。到了金國後,秦檜耳燻目染,目睹了金國的強大,與宋王朝的腐朽相比起來,秦檜自知雙方的差距,也明白了戰爭對於兩國來說,是從理解的根源上就有了區別。戰爭對於金國來說,就是生存,是拓展生存的空間,是普通人建功立業的唯一渠道;戰爭對於宋朝來講,就是防禦,以保全自己的土地,建功立業在宋朝的重文輕武的國策下還有科舉這條路,至於打仗拼命來說,不划算啊。因此,秦檜已經意識到了,戰爭的結果必將使宋朝覆滅。

秦檜被放回南方以後,做了宰相,他依然主張和談,這與主張北伐的一批將領發生了矛盾,其中,岳飛是主戰派的靈魂人物。

且說宋金第一個和約簽訂不到一年,金統治集團內部就發生了政變,對南宋主張用誘降講和策略的撻懶被殺,宗弼(兀朮)上臺。從紹興十年(1140年)起,金撕毀和約,以宗弼當統帥,揮軍直取河南,陝西。南宋抗金將領岳飛、劉琦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痛擊金兵,打出了一個大好局面。金兵將校紛紛準備投降,甚至素以狡悍著稱的金帥烏陵思謀,也控制不了部下,只能下令待岳家軍到即降,岳飛非常高興,對部將們說:“直抵黃龍府(今吉林農安,女真族根據地),與諸公痛飲耳!” 秦檜卻想把淮河以北土地送給金朝,命岳飛退兵.秦檜深知岳飛抗金意志不可奪,就先撤張俊、楊沂中的軍隊,而後說岳飛孤軍不可久留,嚴令迅速退兵。以趙構、秦檜為代表的南宋投降派是實權派。他們既擔心抗金戰爭的順利發展會激起女真貴族的不滿,也憂慮岳家軍的迅速壯大,會威脅他們的統治地位,因此,勝利在望之際,迫令岳飛撤退。

秦檜的“北伐”

歷史上的岳飛北伐就這樣荒誕的結束了,而我的假說中的秦檜北伐卻剛剛開始。秦檜之所以叫岳飛回撤也是有根據的。現在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雙方戰爭的態勢在這一時刻,是有利於南宋的,因為作戰的區域在黃淮之間的北宋舊地。當年的黃淮之間,比現在有所不同,因為黃河時常改道,一會兒北向並濟水、無定河入渤海,一會兒又南下奪淮河河道入黃海,一會兒又南北分流,所以黃淮之間也是河網密佈。這種地形不利於女真人的騎兵作戰,大名鼎鼎的鐵柺子連環馬就被岳飛的步兵鉤鐮槍屠滅殆盡了,岳家軍以輕裝步兵為主,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下作戰是更適應於騎兵的。因此,朱仙鎮的戰役失敗,不證明女真人的軍隊弱於岳家軍。

其次,雙方軍隊的組成成分不同。岳家軍是由江淮之間的農民,鐘相、楊么的洞庭湖歸順的農民起義軍,還有大江南北城鎮裡的手工業者組成的,他們是無產者,或者是社會的底層人民,他們有渴望反抗壓迫的意願,戰鬥力比宋王朝的禁軍要強得多。女真人的金兵呢,他們是由女真遊牧部落的青壯年男子,部分契丹人、奚人、渤海人,以及極少數北方的漢人組成,遊牧民族是具有極強烈遷徙習慣的民族,他們認為對外擴張就是在為自己的飯碗找食物,是一種為生存而戰的概念,再加上游牧部落重死輕生,作戰時毫不畏懼,因此女真人的戰鬥力也是一場強悍的。岳家軍的主題成分是農民,農民的生存在於土地,有著很深侷限性,雖然國家敗亡了,自家的土地也不可能保全了,但是離開眷戀的土地去遠方作戰,這是農民組成的軍隊面臨的最困難的思想工作,岳飛是一代名帥,他用自己的身先士卒、用自己的報國之心,逐一的感染著自己的士兵,岳家軍有北伐的意願,但是階級的侷限性決定了這個階級組成的軍隊的戰鬥底線,跨過淮河時仍然是我們的故土,跨過黃河時依然是我們的故土,直搗黃龍時,我們的故土就已經遠離了我們了,而且氣候、水土都不適應,岳家軍的戰鬥力如何保證,而此時的女真人則到了再退就是死的地步了,勝敗不戰已分明瞭。

秦檜的“北伐”

第三,雙方軍隊後勤供應的方式不同。岳家軍的南方軍是漢人,漢人的飲食結構是糧食、蔬菜、肉類,並且以植物型為主,歷來戰爭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人馱馬拉的跟隨部隊行進,或者在部隊趕到作戰地點後,運送給養的人馬迅速跟上,作戰部隊只隨身攜帶幾天的口糧。女真人則不同,他們的飲食結構是肉類為主,沒有蔬菜和糧食是經常的事,女真人不需要大量的運送糧食,他們隨軍帶有牲畜,牛羊等,這些牲畜是可以自己跟著部隊奔跑的,一般女真人行軍都是由一支輕裝騎兵突前,大部隊隨後,牲畜也在後面,牲畜的後方還會有一支騎兵保護,這樣會大大減少給養運輸的人力物力,投入作戰的部隊機動性、靈活性大大提高,也沒有斷糧的後顧之憂。然而,岳家軍的糧食不會自己長上腿和部隊一起跑過去,這樣北伐長驅直入,難免保證漫長的補給線不被從中破壞,從而難保北伐軍的戰鬥力能永久保持到黃龍府。

以上就是秦檜讓岳飛回來的重要原因,至於那些準備投降的金兵,繳獲的輜重等等,對於戰略來講,都是不值一提的。

起初,我還在想,當年的秦檜和後來抗戰時期的汪精衛是不是有一些想象的地方,他倆都是對外入侵時的主降派,也都是以漢奸著稱歷史上的。後來我發現,秦檜和汪精衛還是有所區別的,秦檜不讓岳飛北伐也有可能是意識到南宋的實力不足以和金國對抗,但是金國的現狀也不可能打到南方來,於是劃淮河南北分治是最符合雙方實力,以及符合天下百姓嚮往和平的要求了。而汪精衛則是十足的漢奸,不值一提!

秦檜的“北伐”並不是軍事上的北伐,而是政治上的一種平衡做法,來解決宋王朝的生存危機。誠然,即使秦檜當初沒有叫岳飛回來,那麼岳家軍面臨的困難,會在北伐的堅定意志下化為烏有嗎,不能!跨過黃河,進入河北後,首先就要面臨的是後勤問題,就算當地的老百姓可以提壺灌漿的慰勞岳家軍,但是到了幽雲十六州北面,別說漢族百姓不多了,就是人煙都稀少了,吃什麼喝什麼?岳家軍的全軍覆滅不是僅僅的一支部隊的覆滅,那是南宋小朝廷存在的保障,是南方人民的心裡屏障,所以,岳家軍不應該有敗績。秦檜對岳飛採用了“莫須有”的加害,是令人痛恨的,這個不在假說範圍之內,我依然痛恨他。

秦檜的“北伐”也是一種制衡的手段。保留北伐的趨勢,同時與金國簽訂合約,將仇恨蘊藏在民間,將國家的賦稅換成歲幣的收放,成功的“愚民”的同時,也將統治階級與老百姓的矛盾轉移到了對金國的痛恨上了,因此歷史中記載的南宋後期的農民起義很少,幾乎都是針對北方女真人的,難怪南宋的皇帝在臨安都想不起迴歸汴梁了,原因就是秦檜的這一轉移矛盾的手腕太高明瞭。

秦檜的“北伐”同時又是一種北伐的可能。畢竟,淮河以北的土地在外族人手中,南宋朝廷很容易統一起國家的目標,尤其是在國家需要有統一目標的時候,這對一個時刻有強敵入侵的相對弱一些的國家來說,這是多麼重要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