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何修長城抵禦匈奴,卻南征百越?原來北伐無法滿足這三條

秦始皇東掃六國,一統天下,成為萬人敬仰的千古一帝,其文治武功之盛更是無人可及。網上常有人戲稱如果秦始皇知道中亞和西歐的存在,肯定會揮兵西進,一統寰宇。其實這種話不足信,就拿匈奴來說,秦始皇明明知道他們的存在,卻並沒有消滅他們,相反卻建造長城,用來抵禦外族的入侵。

秦始皇為何修長城抵禦匈奴,卻南征百越?原來北伐無法滿足這三條

秦始皇像

秦始皇為何要修長城抵禦匈奴?

是因為秦國立國之初沒有實力和匈奴抗衡嗎?當然不是!秦軍剛剛兼併六國後,兵威正盛,秦始皇為解除匈奴對秦的威脅,命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攻佔河套、九原等地,匈奴不敵,向北遷徙,秦始皇這才命令蒙恬屯兵戍邊,將秦、趙、燕等國的長城相連,形成了抵禦外族兩千年之久的萬里長城。

秦始皇為何修長城抵禦匈奴,卻南征百越?原來北伐無法滿足這三條

萬里長城

是因為秦始皇固守中原,不願向外擴張嗎?當然也不是!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後,挾統一中原之威,欲進一步開疆拓土,秦始皇任屠睢為主將,趙佗、任囂為副將,率50萬大軍南下征戰百越,擴地千里,直抵南海。

此時的秦國東面臨海,西部最大的勢力義渠也早被先祖所滅,唯北有匈奴、南有百越是秦國僅存的兩大威脅。百越的越民向來溫和,歷來沒有北侵中原的先例,而匈奴卻趁中原戰亂之際,屢次南侵,甚至可從河南地直接南下,威脅秦朝都城咸陽的安全。然而在此背景下,秦始皇仍然選擇了建造長城抵禦匈奴,卻南征百越,不由得讓人費解。

秦始皇為何修長城抵禦匈奴,卻南征百越?原來北伐無法滿足這三條

蒙恬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匈奴和百越的民族特性及地理環境,原因也不難猜到,我認為和南征相比,秦始皇不選擇北伐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1、北伐短時間內無法擴充疆土

和中原諸侯國不同,作為遊牧民族的匈奴沒有固定的城池,而是在廣袤的草原上不斷的遷移。自蒙恬攻略河南地之後,匈奴從不敢與秦軍直接交鋒,但會憑藉強大的騎兵不斷侵擾秦軍。而秦國的軍隊大多都是以步兵為主,用步兵去打騎兵肯定是鞭長莫及。一旦出現敗績,匈奴便立刻遠遁,秦軍無法傷其根本。而攻略的土地沒有城池可以固守,塞外又無天險阻隔,主場作戰的匈奴則可以一邊打仗一邊放牧,長期下去必會拖垮秦國。

秦始皇為何修長城抵禦匈奴,卻南征百越?原來北伐無法滿足這三條

秦朝疆域

2、北伐難以獲得財富

匈奴以放牧為生,地廣人稀,除了牛、羊、馬根本沒有其他的財富,否則匈奴也不會三天兩次的打劫中原邊境了。和匈奴作戰,除了經濟損失,絲毫得不到任何回報,即便深入匈奴內地,也無法判斷匈奴居無定所的具體位置,能得到的牛羊馬肯定也彌補不了戰爭的損失。相反,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等奢侈品名聞天下,秦始皇也不免打起這些財富的注意。

秦始皇為何修長城抵禦匈奴,卻南征百越?原來北伐無法滿足這三條

攻打匈奴

3、北伐成本太高,當前經濟無法支撐

前面也說了,要想對抗匈奴,步兵肯定無濟於事,即便取得勝仗,也無法擴大戰果,因此要想徹底擊潰匈奴,必須組建騎兵。而培養一個騎兵的成本是非常大的,首先就是馬匹不足,鼓勵農民養馬必定會造成產出的糧食下降;其次組建騎兵又需要徵兵擴大軍隊規模,和農忙耕種、戰時上陣的普通士兵不同,不善騎馬的中原人需要長期訓練才能和匈奴騎兵抗衡;最後,一旦北伐,匈奴具有廣袤的戰略縱深,那麼漫長的補給線必然需要雄厚的經濟支撐。參照一下漢朝,集三代財富才敢與匈奴決戰,而僅僅漠北大戰就幾乎將充盈的國庫一次掏空。

秦始皇為何修長城抵禦匈奴,卻南征百越?原來北伐無法滿足這三條

匈奴兵

綜合來看,北伐的成功率及收益遠低於南征,秦始皇應該也是打算在征服百越之後,積累財富再一勞永逸的解決匈奴之患,在此之前,成本較低的修築長城便成了必然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