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比教育重要一萬倍

親子關係比教育重要一萬倍

親子關係比教育重要一萬倍

瑞瑞是我們幼兒園的小朋友,自控能力特別差,不僅坐不住,還經常無緣無故大喊大叫,不會與人交往,喜歡誰了可能上去就是一巴掌。

後來他被診斷為:感覺統合失調,左腦有八歲孩子的水平,右腦只有兩歲孩子的水平。

瑞瑞媽媽這才慌了,以前不管孩子,生氣了就打孩子的她,趕緊辭掉工作,回家帶孩子。

媽媽給他報了早教課,經常帶他去上課,老師告訴她:“一定要先跟孩子建立好關係,課程才會有效。”

一年過去了,瑞瑞進步了很多,大家都說這個課程還不錯。

前幾天,他又調皮了,一興奮起來控制不住自己,把小朋友打了,當老師說要告訴媽媽,他很傷心地哭了:“我不要讓我媽媽不高興。”

想起以前,他誰都不怕。現在在意媽媽的看法,並且約束自己的行為,這就是親子關係的作用了。

就像在《媽媽是超人》中,當黃聖依說起自己平時怎樣管教孩子時,育兒專家告訴她:“親子關係沒建立好,他不會聽你的話。”

原來,當建立好了親子關係,父母成為了孩子的“重要他人”,孩子就會願意聽父母的話,他們怕父母生氣,不願打破這種關係。

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比指出,“依戀”是嬰兒的生理需要,是人類的本能行為。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個體發展的根本力量,對於孩子日後的人格塑造和社會適應,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反之,親子關係不好或缺失,則會使孩子從小就陷於發展的劣勢。這些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親子關係比教育重要一萬倍

親子關係比教育重要一萬倍

每個行為偏差孩子的背後,都有這樣一個秘密。

1990年,林文采博士開始在馬來西亞大量做個案, 幫助很多孩子解決“行為偏差”問題,她發現解決掉一個問題,這些孩子馬上又會出現下一個問題。

林文采博士說:“這些孩子明明是非常渴望被人喜歡和接納的,而且知道這些行為會給他們帶來排斥和厭惡,為何還是樂此不疲?他們肯定是缺少什麼東西。”

她說這些必然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東西,她稱之為“心理營養”。

於是,她幫助無數家庭和孩子建立關係,令人感到驚奇和興奮的是:孩子如同生命得到了滋養,變得更有朝氣,更快樂,目標也更明確,孩子的生命力得以展開。

這個結果屢試不爽,1000多個孩子因此改變,無數的家庭得以受益。

好的親子關係優於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起點。

我們總想通過種種先進的教育來讓孩子獨立,來讓孩子優秀。

然而卻忽略了:我們首先是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親密組合,我們與孩子先有關係,後有教育。

通過與父母的聯結,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爸爸媽媽是愛他的,他能夠感受到一種穩定的安全感。然後,他才能夠放心地感受自己內在生命需要建構的部分。

如果孩子跟父母能保持一個隨時可以聯結的狀態,他就有勇氣去體驗那些對他來講可能會有恐懼、焦慮和擔心的事情。那份聯結對他來講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支持。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發展自己的源頭,孩子天生渴望被父母“看見”。

當父母與孩子建立好親子關係,他不用花很多的時間去找“父母”,孩子能夠從父母獲得成長的力量,能夠完全地去釋放和建構自己,釋放自己的生命力,當一個孩子的生命力展開了,想不優秀都難。

親子關係比教育重要一萬倍

親子關係比教育重要一萬倍

美國科學家哈利·哈洛曾做了一系列恆河猴實驗。

哈洛用鐵絲纏成了一個代理媽媽,在她的胸前放了一個可以提供奶水的裝置;同時又製作了一個纏上絨布並塞滿棉花,但是沒有放置任何可以滿足小猴飢餓需求的裝置。

隨後,他將這兩位“媽媽”和一群小恆河猴關在了一個籠子裡,觀察這些小猴子們的行為。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就發現了令人驚訝的現象:

小猴子們大部分的時候都願意和布媽媽共處,只有在餓了的時候才會去有奶水的“鐵媽媽”那裡,吃飽喝足後又會回到布媽媽的懷抱中,緊緊抓住不放。

而且一旦發生驚嚇或者緊急事件,小恆河猴第一時間會奔向布媽媽的懷抱,從布媽媽溫暖的接觸中得到了安慰。

實驗並未結束,哈洛發現那些由布媽媽撫養長大的小猴子之後出現了類似孤獨症的現象,不能融入種群,也不能繁育後代。

後來即便通過人工方式生出小猴子,這些猴媽媽對自己的孩子也異常冷漠,甚至殺死自己的孩子。

他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說明:母親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是促使一個人正常且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

孩子有安全感,感知愛,能愛人,父母是最初的源頭。

科學研究表明,人在幼年與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的建立,影響著一生的愛和安全感。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沒有安全感,沒有感知愛的能力,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我們童年遭遇的親子關係會內化到孩子的心裡,成為內在的關係模式,這一整套內在的關係模式形成了我們的性格,決定我們的命運。

比起教育,親子關係才是最重要的,是孩子愛的源泉。

親子關係比教育重要一萬倍

親子關係比教育重要一萬倍

社會學研究表明,決定一個孩子未來發展的最關鍵因素,不是學校教育,而是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會給孩子帶來榜樣的力量,是孩子的鏡子。

而親子關係好比是聯結孩子與父母的心靈管道,管道出了問題,孩子的心靈就沒有了家,教育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好的親子關係,才是教育的根,是決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底層密碼。

什麼才是好的親子關係呢?

好的親子關係是一種相對自由、和諧、彼此尊重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更多的是靠引導教育孩子。

1. 用心地陪伴孩子,成為孩子的重要他人

在孩子心裡,再貴的玩具,再漂亮的衣服,都不及父母的陪伴;再會帶孩子的爺爺奶奶,都比不上爸爸媽媽的陪伴。

謂陪伴孩子,也並不是說要我們24小時守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不在時間長短,在於用心。

比如設立“特別時光”,這個時間裡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跟孩子一起共讀一本書,一起做遊戲。

童年時期是父母與孩子建立親子關係的重要時期。

趁一切還來得及,停下來,慢一點,給孩子一點時間,用心地陪伴他。

2. 尊重孩子

孩子需要父母尊重他是獨立的個體,而非父母的附屬。他的思想、感受、所有物都需要成人的尊重。

在他專注一件事情時,不去打擾他,便是一種尊重,叫喚他時,口氣輕柔些,也是一種尊重;這些點點滴滴的尊重所帶給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對孩子的一生卻是非常重要的。

尊重是平等相待的心態及其言行;有時候家長需要暫時拋開長輩的身份,把孩子看作獨立的個體,與孩子平等地相處。

孩子犯錯誤或者情緒不穩定的時候,我們需要先耐心地傾聽孩子所想,而不是責罵為先。

這樣才能讓孩子對父母敞開心扉,父母也才能夠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3. 父母恩愛,情緒穩定

良好的家庭情緒氛圍有利於形成安全、親密的親子關係,而緊張的家庭情緒氛圍則會導致兒童的不安全感,進而引起親子關係的疏遠和緊張。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

兒童會以父母在婚姻中的交往行為作為榜樣,把習得的行為帶入到親子交往或家庭之外的交往中,從而引發親子衝突或同伴衝突。

兒童時期的親子關係對孩子性格的養成,與人交往的模式,表達愛和感受愛的能力,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良好的親子關係也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成為充滿愛與能量的人。

就像日本品川孝子先生說的:

“孩子與家長的關係是孩子一生轉變的關鍵,也是將來他們踏入社會,基本接人待物的依據,關心你的孩子,別忘了重視你與孩子的關係。”

親子關係比教育重要一萬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