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的文學成就誰更高,該如何評價他們的文學作品?

清酒對客濂

魯郭茅巴老曹,各有特色,文學地位是不容撼動的。這倒並不是說他們在文學技術上有多高明,而是因為他們代表了一種文學精神,那就是文學始終與廣袤的現實,與廣大的人民血肉相連。

純文學是個偽命題。如果說80年代提出這個概念

具有一定的針對性的話,那麼今天還說這個概念,那純粹是把文學往死衚衕裡帶。為什麼呢?因為純文學講審美,講繁複的文學技藝,講個體內心的深度,講文學的自律性。當代文學確實這些方面都有進步,但我們得到什麼了呢?我們不過是讀了一些遠離塵世,講一己之悲歡,敘述個人的小時代的作品。這些作品除了讓我們普通人得到暫時的慰安,有超塵之念外,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毫無幫助。如果我們的文學一直這樣下去,那文學只是一個小眾的東西,不可能發揮文學應有的作用。


以前的文學史家,文學批評家,之所以給魯郭茅巴老曹如此高的地位,讓他們作為現代文學的傑出代表,是因為在他們那裡,文學和廣闊的現實生活,文學和時代的進步,文學和民族的發展,文學和人民地位的不斷提高,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魯迅小說反映了中國農村的鉅變,反映了知識分子的無地彷徨。郭沫若新詩反映了時代的動的精神,體現了祖國和個人的新生。茅盾小說反映了大革命時代人們的信念,動搖與掙扎。巴金小說反映了從大家庭出走的年輕人的命運。老舍小說反映了老北京人的遭際。曹禺戲劇反映了對秩序的反叛,對青春的讚美。這些作品,都讓讀者更清晰認識他們自身的處境,獲得進取的方向和力量。

在魯郭茅巴老曹那裡,文學是嚴肅的,有無限可能,和現實血肉相聯。這正是我們今天所需要的。一切以各種理由對他們的非議,不過是為我們今天的庸俗尋找藉口。


王可期

這個是在中國現代文學史裡面的排名,政治起到了主要作用。

如果拋開政治,單純從文學的角度來說,郭沫若、曹禺、矛盾和剩下的三個人不應該相提並論。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當之無愧的旗手,而且魯迅不屬於任何派別。他能用僅僅幾句話幾乎就能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用環境襯托出人物的性格,他即是白話文學的先驅,也是白話文學的頂峰。

郭沫若的文學方面主要在在於他寫的詩,像屈原,女神一類的新詩。他的詩歌內容略顯空洞,為了抒情而強行抒情,當然這都可以理解,因為郭沫若的成就主要在史學方面。

矛盾的代表作是子夜。中國現代小說的最高獎就是茅盾文學獎。他的作品子夜想表現了民國時代資本家的黑暗,但是卻寫成了類似經濟簡史的科普讀物。

巴金的小說是很好的,雖然用現在眼光來說有些舊,但是在那個剛剛解放人性的時代,小說所表現的主題無疑是很好的。巴金的文字能夠打動人,他的一些回憶錄,讀起來讓人心酸。

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本來沒有高低之分,但是中國現代文學早期能夠駕馭長篇小說的人非老舍先生莫屬。

曹禺憑藉雷雨一鳴驚人,之後再無佳作。一部戲劇花光了所有才華,也真是可惜。

其實除了這幾個人,還有很有文學上有建樹的人,比如周作人。無論周作人做人怎麼樣,他的散文真的是無人出其右,這自然和他的生活態度也有關係,一輩子養尊處優,沒有憂愁。

也不能少了沈從文。幾乎所有的現代小說都吸收了外國的營養,但是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是原汁原味的中國特色小說,他塑造的人物是中國特有的形象,那是真善美的結合體,留戀于山水之間的精靈。

也不能少了錢鍾書。錢鍾書主業並不是作家,圍城也是遊戲之作,他自己對圍城也是很不滿意,他原本計劃寫一本叫做百合心的小說,但是並沒有完成,連手稿也弄丟了。

也不能少了張愛玲。一個才女,用世間男女的悲歡離合展現了時代的動盪。


詩書君

文學很難互相比,比是一種科學思維,未必適合人文領域。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學很難拿出一個客觀標準來對比。

上大學時,經常會有同學認為(包括我自己),某某人是二流文人,或者說誰比誰寫的好,老師會很嚴肅地說:“你說的是外行話。”換言之,文學研究不能用來討論誰好誰壞、誰排第一誰排第二的,這就像歷史系不能說“假如歷史如何”,中文系也不能說“誰是最好作家”。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這又是另一回事,著名英國曆史學者弗格森就常用“假如歷史會如何”來研究,在具體操作層面,幾乎所有歷史學者都會有“假如歷史會如何”的想法。

魯迅全集讀過數遍。郭沫若全集也讀過文學部分。茅盾的書讀過《子夜》和幾個中篇(《林家鋪子》《春蠶》等,感覺比《子夜》寫的好得多),還有他的文論(茅盾晚年基本是文論家,但他的文論寫的很壞,充滿了官氣)。巴金的書,讀過《家》《春》《秋》和《寒夜》,晚年有一些隨筆性的文章,影響很大,但感覺一般。老舍的小說、戲劇基本都讀過。曹禺的話劇基本都讀過。

從這個閱讀覆蓋面來說,顯然是不太夠的,不能做全面評價,只能談談個人的感受。

1、這個名單忽略了沈從文、張愛玲等。

但從藝術角度看,沈從文、張愛玲比這6個人強(除了老舍之外)。此外張天翼、穆旦、郁達夫等人也很好。總之,這個名單偏政治化,有以政治標準替代文學標準之嫌。

2、文學史的地位與文學水平不是一個概念。

文學史的地位在於其開創性,這樣懂外文的比較有優勢,直接拿別人的東西來用就可以。

比如魯迅,他被認為寫出了中國第一篇現代意義上的白話小說(實際上不是,第一篇現代意義上的白話小說是陳衡哲的《一日》,發表在1917年1月在美中國留學生的雜誌上,影響可能不如《狂人日記》),此外,魯迅開創了鄉土文學的方向,他使白話小說提升到一個比較成熟的境界,這個歷史功績是無可替代的。

但嚴格來說,魯迅小說過度看重思想性,把故事、人物、描寫當做傳達思想的工具,這就用哲學價值掩蓋了小說價值,小說本來是嘲諷者,站到為民請命、指點江山的高度,就有些無聊。有了這種誤解,在具體技術層面,魯迅小說就很有硬傷,真實感不夠,對人性解析的深度不夠(除了政治人之外,其他面相都被忽略了)。

魯迅有一些小說寫的是不錯的,但有不少是失敗的。他成功的小說,也要依賴複雜的解讀才能被欣賞,而不能讓人一看就喜歡。我們唱一首歌,首先要喜歡它的旋律、節奏等,其次才考慮其中的深意,如果旋律之類不好,思想很深刻,我們依然難說它是一首好歌。這是魯迅小說的缺陷。

許多人在翻閱魯迅小說之前,已經在課堂上學過魯迅小說了,再回來看,當然會覺得那是經典文本,但只要課堂上不講的,便很少有人提起。

魯迅那個時代,現代意義上的白話小說(古代也有白話小說,比如《水滸傳》等)剛剛上路,所以不必苛責魯迅,但作為當代的讀者,奉魯迅小說為圭臬,恐怕會限制審美水平提高。

再比如茅盾,他寫出了第一部現代意義上的長篇白話小說,但《子夜》模仿痕跡重,藝術上有很多硬傷,但在造境、時間處理等方面,已經超越了傳統白話小說,還是有它的歷史貢獻的,只是今天讀來,有些乏味,會覺得魯迅的批評非常有道理(“沈雁冰一身官氣”)。

“魯郭茅巴老曹”更偏重文學史地位,與具體的閱讀體驗不完全一致。

3、抄襲是中國作家的一大問題

這6個人中,都受到了西方文學的很大影響,不自覺(姑且寬容地這麼說吧)地會將一些東西流露於自己的創作中。

曹禺模仿易卜生,只是當時中國話劇在情節深入能力上都有硬傷,曹禺又很有舞臺經驗,所以他的作品名噪一時,但他模仿來的東西始終難與本土經驗結合起來,所以他的作品越寫越糟,但在中國話劇史上,依然是無可替代的。

巴金早期的小說很中學生氣,《寒夜》比較好,如果照那麼寫下去,可能會成功,可惜很快就1949年了,《寒夜》有法國小說的氣質。

魯迅、茅盾就不用說了,郭沫若幾乎不會寫小說,寫出來的東西很嚇人。

4、個人最喜歡老舍

老舍是用小說本身來打動讀者的作家,他的寫作最契合小說本身的需要,可惜他真正的代表作《正紅旗下》才剛剛開篇,如果完成,它將是20世紀人類史上最成功的小說之一,標誌著中國小說徹底將西方小說傳統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形成完全不同的審美範式,它的地位恐怕是可以與《紅樓夢》相提並論的,實在是太可惜了。

其他幾人寫的是哲學、經濟學,小說只是工具,他們很難為小說自己的發展做出貢獻,只有老舍的文本能做到這一點。韓寒說老舍文筆差,那實在是無知到極點。

至於林語堂、梁實秋的評論,沒必要太當真,林語堂的小說寫的不好,梁實秋是散文家,此外還有政治方面的原因。


老虎他爹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說的是文章應該反應社會現實,要突出文章的社會價值,所以在我看來,要評價一個作家的文學成就,既要看其作品的文學價值,也要看其作品在文學史中的地位,還要看其作品對當時社會的積極意義,也就是文學的社會作用,所謂文以載道,學以致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綜合來看,魯迅在這些人當中無疑是成就最高的,理當列入世界大文豪的行列,可以和俄國的托爾斯泰,法國的巴爾扎克等世界大文豪一較高低。魯迅的文章言辭犀利,針砭時弊,富有深度和廣度,深深影響了20世紀上半期中國的歷史進程,並對現當代的中國仍然具有廣泛的影響,這點在中國現當代文壇,無人能及。有人可能會說魯迅文章以短篇小說、散文和雜文居多,缺乏長篇小說,價值不大,其實這種觀點是片面的,任何一種文體,都有其獨特價值,按以前標準,古代散文文學價值最大,一度把詩詞曲,特別是小說當作不入流的上不了檯面的文學形式予以看待,李白,杜甫,關漢卿,施耐庵,吳承恩等,都把詩詞曲或者小說創作,當作業餘愛好來對待。



郭沫若,茅盾,巴金,曹禺,老舍,朱自清文學成就差距不大,都稱得上國內相關領域的頂級作家,可評定為我國超一流作家。




在這裡重點說說曹禺,他是中國現代戲劇的泰斗,戲劇教育家,他的作品不僅意義深刻,所創造的幾乎每一個角色,都會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關鍵是其作品還具有劃時代的非凡意義。1934年,隨著曹禺的話劇處女作《雷雨》的問世,它被公認為是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標誌,在中國現代話劇史上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的榮譽稱號,僅憑這一點,他就可以進入近現代中國文壇一流作家行列。




郭沫若可能因為人品問題,遭人詬病,但這不影響他作品的文學價值,當然,他和魯迅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被人為抬高的政治因素。


很多人可能對朱自清入選超一流作家感到驚訝,其實我是這麼看的。首先,我個人非常喜歡朱自清先生清新淡雅的散文。其次,主要是基於他對中國散文現代化的傑出貢獻而定的,中國是詩歌的國度,更是散文的國度,歷代名家都非常重視散文的創作,而在五四新文學運動初期,與詩歌,戲劇和小說等相比,散文的成就公認是最大的,縱觀中國現代散文的發展史,“五四”時期的散文成就對現當代散文的創作影響最大,而這一時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則要首推朱自清,他是中國現代散文創作的代表性作家。他以“美文”創作的實績,打破了復古派認為白話不能作“美文”的迷信,他對散文現代化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作品具有極高藝術成就,為白話散文提供了典範,為繁榮現代散文創作提供了寶貴的藝術經驗。





沈從文,張愛玲,聞一多,郁達夫,葉聖陶,汪曾祺等作家,可以列為國內一流作家。沈從文是著名文化史專家,但就文學而言,他的小說太過平淡,地方色彩過於濃郁,有的作品還很

晦澀難懂(比如,如果你不瞭解他與女作家高韻秀的一段婚外情歷史,你也許就很難理解為什麼沈從文的《看虹錄》如此晦澀難懂),與魯迅等人相比,作品思想似乎也不夠深刻,雖然寫作很多,但除了邊城,他能讓人耳熟能詳的作品並不多。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也許在很多人眼裡,他可以進入世界一流作家行列吧。



可汗說事

魯郭茅,巴老曹,個個都是文學大家,在個人看來,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是最高的,正是因為有了魯迅,中國現代文學才成了現代文學,才有了後來的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魯迅先生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經典有力之作。

郭沫若,最最著名的是他的《女神》,開創了宇宙的大我和抒情的小我。錢理群教授曾經說過,20世紀文學以悲涼為核心,包裹著兩種美感色彩一種是著眼於民族的新生的輝煌遠景的理想化的激昂,如《女神》;一種是著眼於民族靈魂再造的艱難任務,看透了造化的把戲的嘲諷,如《吶喊》《彷徨》,其他的四位可以歸入到其中。



茅盾,社會剖析派代表人物,著有《蝕》《農村三部曲》《子夜》,他的長篇小說標誌著中國現代長篇小說走向成熟。


巴金,早年信仰無政府主義,他的《滅亡》《愛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及《隨想錄》都是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作品中的愛與同情使他的作品獨具感染力。

老舍,京味小說的代表作家,在他的筆下創造了一個市民世界,作品中有著他對社會的批判,對國民性弱點的批判,如《駱駝祥子》。


曹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戲劇家,中國現代話劇真正意義上的奠基人,他的《雷雨》《日出》兩部劇標誌著中國現代話劇創作在真正意義上的開端。


曉曉5031


上述排序是舊版的《現代文學史》的順序。

以我自已閱讀的體會,不管從那個角度講,魯迅在現代文學中的地位是無法撼動的。儘管他無長篇,但《阿Q正傳》、《孔乙己》等幾個中短篇小說,是絕對算得上鉅著的。當然不朽的還有犀利的“雜文” 。幾乎寫盡了國人千年的精神風骨。說其偉大毫不誇張!

歷史的看郭沫若先生,除了新詩的成就之外,其歷史劇《屈原》、《虎符》、《王昭君》、《蔡文姬》、《武則天》等都是開一代先河的傑作。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儘管茅盾先生的《子夜》在技巧和可讀性方面還嫌不足,但必定是現代文學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而他的中短篇小說《早春二月》、《春蠶》等卻是傑作。不能不說的還有茅盾先生在的文學評論方面《夜讀偶記》等,也有不菲成就。如《夜讀偶記》

老舍先生的長篇 小說和劇本的成就最高。其《駱駝祥子》、《茶舘》、《龍鬚溝》等可謂現代文學中的扛鼎之作。

巴金老是我讀的最多的。《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霧》、《雨》、《電》(中間還有“雷”)愛情三部曲。曾經激勵一代年青人掙脫家庭鎖鏈,走上革命道路。《寒夜》是一部寫得很好的中篇小說。但如果說貢獻,巴老晚年的巜隨想錄》則是一代知識分子的良心!

曹禺(萬家寶)的主要成就是劇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奠定了現代文學劇本的基礎至今無出其右者。

僅憑記憶,不妥之處請指正。


李彬文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所以,對於作家的喜愛因人而異。以下是我的感覺:

魯迅:一直喜愛,並將一直喜愛著。魯迅棄醫從文的經歷大家都知道。但他並沒有在回國就開始寫作,而是在當時的教育部認個職務,小公務員。他平時就抄寫古書自娛,這樣的日子竟然有七八年。也許就是這種沉澱與思考,他一出手就是一篇《狂人日記》——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即使現在也是一個文學高峰。魯迅的文章,是所有近現代作家的文字中,最有力量的,他深刻地看到了中國社會的問題。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魯迅在文章中的嬉笑怒罵,“愛之深責之切”或者“恨鐵不成鋼”。我總覺得,魯迅的“罵”中,有對民族深切的愛。與現在很多為了譁眾取寵和經濟利益而也罵的各種網紅是不一樣的。愛,是這之間的區別。

郭沫若,他的甲骨文的成就應該高於文學吧。什麼也不能脫離時代,他的詩在現在看來一般般,但他敢用白話文寫新詩已經很不錯了。白話運動後,絕大多數人認為什麼問題都可以用白話文,只有詩歌不同,因為中國古典詩歌的成就太高了。當時只有幾個人用白話文寫新詩,所以還是應該肯定的吧。

矛盾,他是為數不多的即熱愛文學又懂政 治規則的人,他應該是比較早寫中國城市生活的作家,代表作是《子夜》,

巴金,更喜歡的是他的反思,一代知識分子的良心。

老舍,《龍鬚溝》入選了中學教材,《茶館》一個常演的話劇。

曹禺,他最好的作品就是他第一篇作品《雷雨》,據說是為了追女生寫的。但不管怎樣,沒有曹禺,就沒有人藝,中國戲劇就少了一塊。

我覺得除了魯迅,後幾位的文學成就應該差不多,也都很有時代特徵。所以,第一位我有全集;後幾位每人只讀一部代表作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綜合評價還是魯迅的文學成就更高。在二十年代的時候,魯迅和郁達夫的小說稱為短篇小說的雙璧。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詩集《野草》都是珍品。尤其是雜文,深刻的批判了各種文化現像。嘻笑怒罵,皆成文章。古典文學造詣也很深《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魯迅在文學上的創造力可能只有蘇軾可以相比。郭沫若稱為魯迅之後革命文化界的又一面旗幟,文學成就主要在新詩和歷史劇方面。當然郭沫若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並不只是文學方面。曹禺主要就是戲劇,也寫過電影劇本。大學時讀過《易卜生全集》,戲劇可能受到易卜生的影響。茅盾,巴金,老舍是當時的三大長篇小說大師。茅盾稱為“社會剖析派”,巴金被魯迅稱為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一,老舍平民文學第一文。在國外的影響也很大。另外不得不提沈從文,在現代文學史上認為是僅次於魯迅的小說家。


小文說古今

新詩,徐志摩第一(郭沫若早期幾首小詩也清新可愛);雜文,魯迅第一(早年飽受人情冷暖,對人性挖掘較深故常發驚世駭俗之語,大多深刻,發人深省,但有些也有失偏頗。);散文,郁達夫、魯迅、周作人、朱自清等是高手中的高手;小說,老舍與沈從文,可謂當時之雙璧



險峰論劍

幾位都是有影響的文人。幾位的文章在課文中多次出現。他們對中國文學都有不同的貢獻,但文學成就分開說。文學成就是繼承與發展突破。

魯迅無產階級文學旗手,小說雜文水平很高。特別是小說阿Q正傳。提倡白話文,採用新文體等。對現代文化影響巨大。但文辭激烈,總感覺是噴青。他對中華文學的突破與發展是其他幾位不可企及的。

郭沫若文史全才,女神是其代表作。是欽點的魯迅接班人。但其投機主義太強,無文人之傲骨。成為後人不器的重大原因。文學成就後期基本是負數。特別還打壓欺騙其他文學工作者。

其他幾位其實水平差不多,著重點不一樣。但我個人覺得老舍是唯一有中國特色的作家。其他主要是仿寫西方作品,沒有明顯個人特色。比不上冰心,沈從文。

民國時能與魯迅比文學成就應該是胡適,周作人。胡適也是個牛人,提倡白話文,改革中國古代文學,是近現文學的奠基人。這點比魯迅強。周作人散文翻譯無人能敵。也品行有虧,難入大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