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源性咳嗽的表現多無典型特徵,早期難以發現

药源性咳嗽的表现多无典型特征,早期难以发现

咳嗽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引起咳嗽的原因非常多,可能是支氣管哮喘、急慢性支氣管炎,也可能是胃食管返流、心力衰竭等,還可能是由藥物引起的藥源性咳嗽,如藥物性肺炎、藥物性哮喘、藥物性肺水腫等。藥源性咳嗽的表現多無典型特徵,早期難以發現。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藥源性咳嗽的相關知識。

一、藥源性咳嗽的發病機制

1.藥物在肺部的急、慢性過敏反應。大多與患者的過敏體質有關,主要為III 型和IV 型變態反應,即藥物或其代謝產物與作為載體的蛋白結合,形成半抗原-載體複合物,激活肺泡巨噬細胞。急性期表現為肉芽腫性間質肺炎,累及細支氣管。慢性期表現為瀰漫性肺間質纖維化,可發展為肺氣腫和蜂窩肺。病變部位主要為嗜酸粒細胞浸潤。這種類型的肺損害個體差異大,常與藥理作用、藥物用量、用藥時間無關,可發生於用藥後數小時,大多發生在7 ~10 天。這類藥物主要包括青黴素類、紅黴素類、呋喃妥因等抗菌藥及甲氨蝶呤、氯丙嗪等。

2. 藥物或其代謝產物在血管內皮和肺泡上皮沉著,引起瀰漫性損害;或與致敏淋巴細胞反應,引起各種細胞因子和炎性介質釋放,產生肺組織損害。肺泡受損傷的同時,細胞外基質反覆破壞、修復、重建和沉積,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增殖,導致肺組織結構的改變。臨床早期表現為間質性肺炎的特點,晚期常發生肺間質纖維化。這種類型的肺損害常與患者長期使用該藥物有關,如呋喃妥因、博來黴素等。

3. 藥物引起炎性介質在肺部蓄積,如ACEI可促使激肽類蓄積而引起咳嗽。毒性反應和過敏反應常同時存在於一種藥物的發病機制中,引起肺炎、肺間質病變、肺水腫等肺損害。

二、引起咳嗽的主要藥物

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懷疑為胺碘酮的肺毒性:長期服用胺碘酮病史,劑量大;出現乾咳、呼吸困難;X線胸片出現新的肺浸潤而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停藥後症狀減輕,X線胸片表現好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