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與陳式中埋伏而兵敗,諸葛亮爲何要殺替罪羊陳式而保魏延呢?

泥丫

芝曰:“丞相有令:如出箕谷,提防魏兵埋伏,不可輕進。”陳式曰:“丞相用兵何多疑耶?吾料魏兵連遭大雨,衣甲皆毀,必然急歸;安得又有埋伏?今吾兵倍道而進,可獲大勝,如何又教休進?”芝曰:“丞相計無不中,謀無不成,汝安敢違令?”式笑曰:“丞相若果多謀,不致街亭之失!”魏延想起孔明向日不聽其計,亦笑曰:“丞相若聽吾言,徑出子午谷,此時休說長安,連洛陽皆得矣!今執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既令進兵,今又教休進。何其號令不明!”式曰:“吾自有五千兵,徑出箕谷,先到祁山下寨,看丞相羞也不羞!”芝再三阻當,式只不聽,徑自引五千兵出箕谷去了。鄧芝只得飛報孔明。
卻說陳式引兵行不數里,忽聽的一聲炮響,四面伏兵皆出……不能得脫。忽聞喊聲大震,一彪軍殺入,乃是魏延。救了陳式,回到谷中,五千兵只剩得四五百帶傷人馬。……鄧芝回見孔明,言魏延、陳式如此無禮。孔明笑曰:“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憐其勇而用之。久後必生患害。”正言間,忽流星馬報到,說陳式折了四千餘人,止有四五百帶傷人馬,屯在谷中。
……孔明曰:“是誰失陷了軍來?”延曰:“陳式不聽號令,潛入谷口,以此大敗。”式曰:“此事魏延教我行來。”孔明曰:“他倒救你,你反攀他!將令已違,不必巧說!”即叱武士推出陳式斬之。須臾,懸首於帳前,以示諸將。此時孔明不殺魏延,欲留之以為後用也。

首先,諸葛亮保魏延的主要原因,原文這裡借諸葛亮自己的口,其實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就是因為魏延本身是一個勇猛的將領,而且也通曉兵法。當時蜀漢五虎上將皆已亡故,魏延算是數一數二的猛將,諸葛亮若是斬了魏延,等於自己又損失一員大將,不利於北伐。相反,陳式在演義中只是一員三四流將領,在蜀漢基本沒什麼功勞,斬了他的頭來立威是完全符合國家利益的。

當然,諸葛亮依法治國,依法治軍,不能光為了利益就枉法。殺陳式留魏延,還需要有法理上的依據。而在演義中,確實陳式表現得也比魏延更該殺。

從挑事兒的角度,陳式、魏延兩人違令,是陳式挑的頭。兩人和鄧芝鬥嘴時,陳式說了三句,魏延只是陰測測的順了一句。陳式承擔主要責任。

從行動和戰績的角度,陳式帶著五千人馬衝出去,大敗而歸,只剩幾百人。而魏延本部人馬損傷不大,反而救回了陳式,甚至可以說有功。

這兩點來說,此次違令兵敗,確實陳式表現比魏延更惡劣,該殺。

還有在最後處理案件時候的表現,魏延和陳式確實出現了互相咬以開脫自己責任的醜陋表演。但是鑑於前面兩人在事件中的不同地位,兩人的辯解定性也不同。

魏延說陳式不聽號令,潛入谷口,以此大敗,這個基本上算是客觀的陳述,雖然他選擇性忽略了自己在其中煽風點火的一句話。

而陳式說此事魏延教我行來,雖然在他的角度看確實如此,但如前所說,陳式在言語上揚言違令是自己主動說的,並非魏延說的;陳式要出兵谷口也是自作主張,魏延並沒有明確教唆。換言之,魏延只是讓陳式感到支持,卻並沒有明言要陳式違令,所以陳式這種辯解可以解讀為胡亂攀誣。這樣一來,諸葛亮從嚴肅執法的角度,對其加以斬殺也就合情合理了。

陳式算不上替罪羊,只是被魏延用來作為向諸葛亮示威的棋子而已……


巴山夜雨涮鍋

這是丞相的無奈之舉。殺陳式固然虧心,但從大局觀來講,當時蜀中無大將,無人可用的後果恐怕更為嚴重。

首先我們看看陳式這個人:

如果我來總結的話,就是令行禁止,一個能完美貫徹指揮官意圖的基層軍官

  • 備遣陳式等十餘營絕馬鳴閣道,晃別徵破之,賊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聞,甚喜,假晃節,令曰:“此閣道,漢中之險要咽喉也。劉備欲斷絕外內,以取漢中。將軍一舉,克奪賊計,善之善者也。”太祖遂自至陽平,引出漢中諸軍。

雖然敗陣,但是在此戰中,脫穎而出,成名之戰......不如說是“知”名之戰。好歹江湖上有這麼一號了。

  • 建興七年(229)春,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遂克定二郡。

陳式能堅決的執行上級的命令,悍不畏死,自然深得諸葛亮的喜歡。

後來諸葛亮出祁山北伐,派四名將領從箕谷出征。諸葛亮深知魏延喜歡用奇兵,使鄧芝傳:不可擅進,避免中伏。然而諸葛亮雖算到了他們會輕舉妄動,卻沒料到他們敢違抗軍令。結果陳式擅進,中了埋伏,5000部隊,十不存一。

四將當即負荊請罪,諸葛亮見到四人,當即詢問詳細情況:

魏延同學搶答,陳式擅進。

陳式同學解釋,聽命行事。就說魏延讓我這麼幹的。

最後丞相不聽解釋,把陳式殺了。

諸葛亮重用陳式的原因之一就是此人的令行禁止,一旦執行,還悍不畏死。陳式不擅作主張,是一個十分稱職的軍人,他說命令是魏延下達的不可能是假話,作為官階和作用都明顯低於魏延的軍官,上級沒發話,陳式不會一反常態的抗命出擊。

按現代的話說,即便陳式是抗命,魏延身為主將也要負管理責任。在開篇我說過,當時蜀中無大將,如果就這樣將魏延殺了,那蜀漢就真的無人可用了,所以諸葛也就捏著鼻子認了,以觀後效吧,沒辦法。

那麼衍生出來的問題:陳式可以不用死麼?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殺陳式呢?

不可以,勝敗兵家常事,但冒進+抗命並且造成嚴重損失,這一定是要用人命來填的。

魏延當時也只有丞相能壓制,即便是丞相的命令,魏延也不以為然了,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一個將官不能完全執行統帥的戰略戰術思想,早晚會造成嚴重後果。還要繼續使用魏延的話,就必須狠狠的敲打一下。

所以殺陳式不殺魏延,目的有三點:

一、殺雞儆猴,以儆效尤,敲打一下魏延,潛臺詞就是,小魏,你也想死麼,努力學陳式,你就有機會,我看好你呦。

二、為何連魏延的“管理責任”都不追究?讓魏延心存感激,畏懼+感激對一個人來說觸動夠大了吧。

三、鍋還是要有人背的,4000多條生命消失了,因為人口問題,諸葛亮頭疼不已,蜀國軍、政到處都需要人,徵兵、種地、打造等等。現在平白損失那麼多人,必須有人付出代價,並且必須是死,因為這是抗命出擊,所以不會是什麼杖責之類隨便敷衍敷衍就能了事的。


古今通史

既然是替罪羊,就已經說明了下場。

兵敗之後要有人承擔責任,此人是陳式而不是魏延,原因不外乎如下三點。

  1. 蜀漢需要魏延活著。如同需要諸葛亮活著一樣。五虎上將凋零之後,蜀漢已經沒有什麼大將。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但是也得有人獨當一面吧。這個人就是魏延,也只有魏延。魏延能力不在五虎之下。

  2. 諸葛亮需要魏延活著。失敗不可怕,但是要看失敗的原因。陳式魏延擅自冒進,是他們失敗的原因,而陳式在前,魏延在後。軍法需要處置一個人,前者自然又要當前了。
  3. 陳式需要死。陳式早年在劉備賬下,是牙門將,逐漸成長為蜀漢的主要將領,其能力有,但是不足以全主。屬於馬前卒的角色,且此人十分狂妄,這一點也是諸葛不能容忍的。此時不殺還待何時?

大家要記住,一個人的死絕不是由於一件事,而是一系列的原因。悲劇早就註定,只是尚未顯現而已!


桃花一簇開無主

諸葛亮因馬嗚閣道中曹軍埋伏兵敗,殺付將陳式而免罪主將魏延是無奈之舉。蜀國後期軍事主將缺乏,有蜀中無人才,廖化當先鋒的說法,魏延雖狂傲,但能征善戰,蜀中能獨擋一面的主將己不多了。而陳式作為付將,也跟著狂妄不己,不尊將令,不按既定方案作戰,縱容魏延自作主張,以陳式十營軍絕馬鳴閣道,被曹軍主將徐晃設伏大敗而逃。戰後魏延主動承擔罪責,而陳式卻委過他人。殺魏延自損一大將軍心煥散,殺陳式鎮定軍心同時警告魏延,事後魏延老實多了,這是治軍之方略矣!


感悟77741162

陳式在蜀漢歷史上,還是留下了名字的。漢中之戰,劉備派遣陳式等人率各營部隊去截斷馬鳴閣道,雖然失敗,但這一戰讓陳式脫穎而出。

後來在定軍山,陳式大戰夏侯淵,被夏侯淵生擒,後被黃忠以夏侯尚交換回來,但他能堅決的執行上級的命令,悍不畏死,自然深得諸葛亮的喜歡。

陳式能堅決的執行上級的命令,悍不畏死,自然深得諸葛亮的喜歡。

後來諸葛亮北伐,派陳式、魏延四將領從箕谷出征。諸葛亮知道魏延喜歡用奇兵,使鄧芝傳:不可擅進,避免中伏。諸葛亮算到了他們會輕舉妄動,卻沒料到他們敢違抗軍令。結果陳式擅進,中了埋伏,5000部隊,十不存一。

陳式、魏延四將負荊請罪,諸葛亮詢問緣由,魏延搶先答道,因為陳式擅進,導致兵敗。陳式聽到魏延的話,當即不滿道:“是魏延將軍命令我出兵的。”諸葛亮沒聽陳式的話,而是不滿道:“是魏延將軍帶兵來救的你,你現在竟然要說他的不是。如今你已違軍令,不必再狡辯了。”他不再聽陳式的話,當即命左右將陳式斬首了。

魏延身為主將,本應擔負主要責任。諸葛亮也很清楚,但當時蜀軍能領兵打仗,獨當一面的大將只姜維和魏延。殺了魏延,蜀軍無人領兵,兩害取其輕,只能殺了陳式。

諸葛亮當時察覺魏延有些不安分,採取了殺雞給猴看的方法,就是為了震懾魏延。


寧靜影像故事

這是諸葛亮丟卒保車的無奈之策。因為此時的蜀國中後期,武將人才凋敝,能夠充任蜀國屏障棟樑並對敵國有威攝力的勇猛大將僅剩魏延一人。從用武方面而言魏延當時已成諸葛亮的左膀右臂,處於不可或缺的地位。所以,只要其不犯大過,于軍於國的用人角度考慮,都不會殺掉他(千萬別相信中國的一句千古氣話~地球上少了誰都照樣轉。有的人,地球上少了他,的確是轉得沒有原來好的)。因此,文武皆弱可有可無的陳式就成了魏延犯錯的替罪羊。孔明惜魏延之勇,才屢屢對其隱忍不發,不能因非底線性的犯錯而自毀長城,自斫棟樑。這是國家利益的隱忍需要。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即然兵敗,當然應該有人來承擔責任。



兵敗原因是蔑視軍令,未貫徹執行上級的命令,自做主張,導致了失敗。

那麼誰來承擔這個責任呢?

魏延是主將,陳式是副將。按道理,應該是主將負主要責任。



但現在的情況不允許,蜀國人才凋零,實在是沒有幾個能征慣戰的將領了。

魏延狂傲,是有其資本,跟從多年,久經沙場,戰功累累,能力也很強,這在當時已經是很難得的將才了,用起來還比較順手。

陳式狂傲,沒有什麼資本,跟在魏延背後瞎起鬨,蜀國再差勁,還輪不到你個陳式來指點江山,大放厥詞。



所以,這次斬掉陳式,主要原因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軍法威嚴

打敗仗就要負責任,嚴格軍法,以公平公正而示眾軍。

二、留下人才

把主要責任推給陳式,魏延這個人才就保住了。蜀國需要這樣能獨當一面的重將。

三、打擊氣焰

魏延狂傲,今斬其副將,扇其耳光,打擊其囂張氣焰,警示他軍法無情,殺伐決斷自有人做主。再敢乍刺,小心腦袋。

四、削弱山頭

軍中最忌拉幫結派,搞山頭主義。魏延這個思想苗頭不好,當機立斷,馬上斷掉他的多餘思想,免得將來再生是非。

五、暗中敲打

告訴你魏延還不行,狂得不夠格。無論智,能,力,威,你都還差著檔次呢。



殺陳式是完全正確的。


饞嘴肥貓1

巍延的重要性無人可替代。自從五虎上將死了四個, 剩下的趙雲拱衛京畿, 對外第一線能打能守的將領只有魏延了, 而從魏延以往的戰績來看, 他確實是一個關鍵時刻用得上靠得住的悍將, 聰明人都會有理智的選擇, 何況是諸葛亮?


xiayuan-wang

那是小說,得問羅貫中!


飄逸的歷史

想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槓精,人家既然問了這個問題,顯然是從三國演義出發,那就按三國演義好好討論交流交流,動不動下面評論一下什麼有空讀讀三國志,那是演義,這是編的,有意思麼?就你一個人讀過三國志?就你一個人知道三國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