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与陈式中埋伏而兵败,诸葛亮为何要杀替罪羊陈式而保魏延呢?

泥丫

芝曰:“丞相有令:如出箕谷,提防魏兵埋伏,不可轻进。”陈式曰:“丞相用兵何多疑耶?吾料魏兵连遭大雨,衣甲皆毁,必然急归;安得又有埋伏?今吾兵倍道而进,可获大胜,如何又教休进?”芝曰:“丞相计无不中,谋无不成,汝安敢违令?”式笑曰:“丞相若果多谋,不致街亭之失!”魏延想起孔明向日不听其计,亦笑曰:“丞相若听吾言,径出子午谷,此时休说长安,连洛阳皆得矣!今执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既令进兵,今又教休进。何其号令不明!”式曰:“吾自有五千兵,径出箕谷,先到祁山下寨,看丞相羞也不羞!”芝再三阻当,式只不听,径自引五千兵出箕谷去了。邓芝只得飞报孔明。
却说陈式引兵行不数里,忽听的一声炮响,四面伏兵皆出……不能得脱。忽闻喊声大震,一彪军杀入,乃是魏延。救了陈式,回到谷中,五千兵只剩得四五百带伤人马。……邓芝回见孔明,言魏延、陈式如此无礼。孔明笑曰:“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怜其勇而用之。久后必生患害。”正言间,忽流星马报到,说陈式折了四千余人,止有四五百带伤人马,屯在谷中。
……孔明曰:“是谁失陷了军来?”延曰:“陈式不听号令,潜入谷口,以此大败。”式曰:“此事魏延教我行来。”孔明曰:“他倒救你,你反攀他!将令已违,不必巧说!”即叱武士推出陈式斩之。须臾,悬首于帐前,以示诸将。此时孔明不杀魏延,欲留之以为后用也。

首先,诸葛亮保魏延的主要原因,原文这里借诸葛亮自己的口,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就是因为魏延本身是一个勇猛的将领,而且也通晓兵法。当时蜀汉五虎上将皆已亡故,魏延算是数一数二的猛将,诸葛亮若是斩了魏延,等于自己又损失一员大将,不利于北伐。相反,陈式在演义中只是一员三四流将领,在蜀汉基本没什么功劳,斩了他的头来立威是完全符合国家利益的。

当然,诸葛亮依法治国,依法治军,不能光为了利益就枉法。杀陈式留魏延,还需要有法理上的依据。而在演义中,确实陈式表现得也比魏延更该杀。

从挑事儿的角度,陈式、魏延两人违令,是陈式挑的头。两人和邓芝斗嘴时,陈式说了三句,魏延只是阴测测的顺了一句。陈式承担主要责任。

从行动和战绩的角度,陈式带着五千人马冲出去,大败而归,只剩几百人。而魏延本部人马损伤不大,反而救回了陈式,甚至可以说有功。

这两点来说,此次违令兵败,确实陈式表现比魏延更恶劣,该杀。

还有在最后处理案件时候的表现,魏延和陈式确实出现了互相咬以开脱自己责任的丑陋表演。但是鉴于前面两人在事件中的不同地位,两人的辩解定性也不同。

魏延说陈式不听号令,潜入谷口,以此大败,这个基本上算是客观的陈述,虽然他选择性忽略了自己在其中煽风点火的一句话。

而陈式说此事魏延教我行来,虽然在他的角度看确实如此,但如前所说,陈式在言语上扬言违令是自己主动说的,并非魏延说的;陈式要出兵谷口也是自作主张,魏延并没有明确教唆。换言之,魏延只是让陈式感到支持,却并没有明言要陈式违令,所以陈式这种辩解可以解读为胡乱攀诬。这样一来,诸葛亮从严肃执法的角度,对其加以斩杀也就合情合理了。

陈式算不上替罪羊,只是被魏延用来作为向诸葛亮示威的棋子而已……


巴山夜雨涮锅

这是丞相的无奈之举。杀陈式固然亏心,但从大局观来讲,当时蜀中无大将,无人可用的后果恐怕更为严重。

首先我们看看陈式这个人:

如果我来总结的话,就是令行禁止,一个能完美贯彻指挥官意图的基层军官

  • 备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假晃节,令曰:“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太祖遂自至阳平,引出汉中诸军。

虽然败阵,但是在此战中,脱颖而出,成名之战......不如说是“知”名之战。好歹江湖上有这么一号了。

  • 建兴七年(229)春,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遂克定二郡。

陈式能坚决的执行上级的命令,悍不畏死,自然深得诸葛亮的喜欢。

后来诸葛亮出祁山北伐,派四名将领从箕谷出征。诸葛亮深知魏延喜欢用奇兵,使邓芝传:不可擅进,避免中伏。然而诸葛亮虽算到了他们会轻举妄动,却没料到他们敢违抗军令。结果陈式擅进,中了埋伏,5000部队,十不存一。

四将当即负荆请罪,诸葛亮见到四人,当即询问详细情况:

魏延同学抢答,陈式擅进。

陈式同学解释,听命行事。就说魏延让我这么干的。

最后丞相不听解释,把陈式杀了。

诸葛亮重用陈式的原因之一就是此人的令行禁止,一旦执行,还悍不畏死。陈式不擅作主张,是一个十分称职的军人,他说命令是魏延下达的不可能是假话,作为官阶和作用都明显低于魏延的军官,上级没发话,陈式不会一反常态的抗命出击。

按现代的话说,即便陈式是抗命,魏延身为主将也要负管理责任。在开篇我说过,当时蜀中无大将,如果就这样将魏延杀了,那蜀汉就真的无人可用了,所以诸葛也就捏着鼻子认了,以观后效吧,没办法。

那么衍生出来的问题:陈式可以不用死么?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杀陈式呢?

不可以,胜败兵家常事,但冒进+抗命并且造成严重损失,这一定是要用人命来填的。

魏延当时也只有丞相能压制,即便是丞相的命令,魏延也不以为然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一个将官不能完全执行统帅的战略战术思想,早晚会造成严重后果。还要继续使用魏延的话,就必须狠狠的敲打一下。

所以杀陈式不杀魏延,目的有三点:

一、杀鸡儆猴,以儆效尤,敲打一下魏延,潜台词就是,小魏,你也想死么,努力学陈式,你就有机会,我看好你呦。

二、为何连魏延的“管理责任”都不追究?让魏延心存感激,畏惧+感激对一个人来说触动够大了吧。

三、锅还是要有人背的,4000多条生命消失了,因为人口问题,诸葛亮头疼不已,蜀国军、政到处都需要人,征兵、种地、打造等等。现在平白损失那么多人,必须有人付出代价,并且必须是死,因为这是抗命出击,所以不会是什么杖责之类随便敷衍敷衍就能了事的。


古今通史

既然是替罪羊,就已经说明了下场。

兵败之后要有人承担责任,此人是陈式而不是魏延,原因不外乎如下三点。

  1. 蜀汉需要魏延活着。如同需要诸葛亮活着一样。五虎上将凋零之后,蜀汉已经没有什么大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但是也得有人独当一面吧。这个人就是魏延,也只有魏延。魏延能力不在五虎之下。

  2. 诸葛亮需要魏延活着。失败不可怕,但是要看失败的原因。陈式魏延擅自冒进,是他们失败的原因,而陈式在前,魏延在后。军法需要处置一个人,前者自然又要当前了。
  3. 陈式需要死。陈式早年在刘备账下,是牙门将,逐渐成长为蜀汉的主要将领,其能力有,但是不足以全主。属于马前卒的角色,且此人十分狂妄,这一点也是诸葛不能容忍的。此时不杀还待何时?

大家要记住,一个人的死绝不是由于一件事,而是一系列的原因。悲剧早就注定,只是尚未显现而已!


桃花一簇开无主

诸葛亮因马呜阁道中曹军埋伏兵败,杀付将陈式而免罪主将魏延是无奈之举。蜀国后期军事主将缺乏,有蜀中无人才,廖化当先锋的说法,魏延虽狂傲,但能征善战,蜀中能独挡一面的主将己不多了。而陈式作为付将,也跟着狂妄不己,不尊将令,不按既定方案作战,纵容魏延自作主张,以陈式十营军绝马鸣阁道,被曹军主将徐晃设伏大败而逃。战后魏延主动承担罪责,而陈式却委过他人。杀魏延自损一大将军心焕散,杀陈式镇定军心同时警告魏延,事后魏延老实多了,这是治军之方略矣!


感悟77741162

陈式在蜀汉历史上,还是留下了名字的。汉中之战,刘备派遣陈式等人率各营部队去截断马鸣阁道,虽然失败,但这一战让陈式脱颖而出。

后来在定军山,陈式大战夏侯渊,被夏侯渊生擒,后被黄忠以夏侯尚交换回来,但他能坚决的执行上级的命令,悍不畏死,自然深得诸葛亮的喜欢。

陈式能坚决的执行上级的命令,悍不畏死,自然深得诸葛亮的喜欢。

后来诸葛亮北伐,派陈式、魏延四将领从箕谷出征。诸葛亮知道魏延喜欢用奇兵,使邓芝传:不可擅进,避免中伏。诸葛亮算到了他们会轻举妄动,却没料到他们敢违抗军令。结果陈式擅进,中了埋伏,5000部队,十不存一。

陈式、魏延四将负荆请罪,诸葛亮询问缘由,魏延抢先答道,因为陈式擅进,导致兵败。陈式听到魏延的话,当即不满道:“是魏延将军命令我出兵的。”诸葛亮没听陈式的话,而是不满道:“是魏延将军带兵来救的你,你现在竟然要说他的不是。如今你已违军令,不必再狡辩了。”他不再听陈式的话,当即命左右将陈式斩首了。

魏延身为主将,本应担负主要责任。诸葛亮也很清楚,但当时蜀军能领兵打仗,独当一面的大将只姜维和魏延。杀了魏延,蜀军无人领兵,两害取其轻,只能杀了陈式。

诸葛亮当时察觉魏延有些不安分,采取了杀鸡给猴看的方法,就是为了震慑魏延。


宁静影像故事

这是诸葛亮丢卒保车的无奈之策。因为此时的蜀国中后期,武将人才凋敝,能够充任蜀国屏障栋梁并对敌国有威摄力的勇猛大将仅剩魏延一人。从用武方面而言魏延当时已成诸葛亮的左膀右臂,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所以,只要其不犯大过,于军于国的用人角度考虑,都不会杀掉他(千万别相信中国的一句千古气话~地球上少了谁都照样转。有的人,地球上少了他,的确是转得没有原来好的)。因此,文武皆弱可有可无的陈式就成了魏延犯错的替罪羊。孔明惜魏延之勇,才屡屡对其隐忍不发,不能因非底线性的犯错而自毀长城,自斫栋梁。这是国家利益的隐忍需要。


风从东方来163590821

即然兵败,当然应该有人来承担责任。



兵败原因是蔑视军令,未贯彻执行上级的命令,自做主张,导致了失败。

那么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呢?

魏延是主将,陈式是副将。按道理,应该是主将负主要责任。



但现在的情况不允许,蜀国人才凋零,实在是没有几个能征惯战的将领了。

魏延狂傲,是有其资本,跟从多年,久经沙场,战功累累,能力也很强,这在当时已经是很难得的将才了,用起来还比较顺手。

陈式狂傲,没有什么资本,跟在魏延背后瞎起哄,蜀国再差劲,还轮不到你个陈式来指点江山,大放厥词。



所以,这次斩掉陈式,主要原因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军法威严

打败仗就要负责任,严格军法,以公平公正而示众军。

二、留下人才

把主要责任推给陈式,魏延这个人才就保住了。蜀国需要这样能独当一面的重将。

三、打击气焰

魏延狂傲,今斩其副将,扇其耳光,打击其嚣张气焰,警示他军法无情,杀伐决断自有人做主。再敢乍刺,小心脑袋。

四、削弱山头

军中最忌拉帮结派,搞山头主义。魏延这个思想苗头不好,当机立断,马上断掉他的多余思想,免得将来再生是非。

五、暗中敲打

告诉你魏延还不行,狂得不够格。无论智,能,力,威,你都还差着档次呢。



杀陈式是完全正确的。


馋嘴肥猫1

巍延的重要性无人可替代。自从五虎上将死了四个, 剩下的赵云拱卫京畿, 对外第一线能打能守的将领只有魏延了, 而从魏延以往的战绩来看, 他确实是一个关键时刻用得上靠得住的悍将, 聪明人都会有理智的选择, 何况是诸葛亮?


xiayuan-wang

那是小说,得问罗贯中!


飘逸的历史

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杠精,人家既然问了这个问题,显然是从三国演义出发,那就按三国演义好好讨论交流交流,动不动下面评论一下什么有空读读三国志,那是演义,这是编的,有意思么?就你一个人读过三国志?就你一个人知道三国演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