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勢投資創始合伙人朱明華:全球製藥領域革命性突破方向在哪裡?

有學者曾這樣說過,科學研究不是登頂珠峰,珠峰登頂之後,還得原路折回,而科學研究永遠走在探索、創新、突破、顛覆的路上。生物醫藥技術的發展之路更是崎嶇艱難,不斷在向前推進,而登頂之路總是遙不可及,大多數突破創新,都難以做到顛覆式躍進,一舉解決醫藥界普遍糾結的發展難題。

如小分子藥物存在了50多年後,大分子藥物於1982年如黑馬般殺出,但兩者仍然同生共存,各有優劣,無法替代。30多年之後,大分子藥物逐漸取得了優勢,但無法做到一統天下,難言絕對統治地位,偶有性能優異的小分子藥物出來,依然價值巨大。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發現,無論是小分子藥物的絕地反擊,還是大分子藥物的乘勝追擊,給藥技術都在其中起到了呼風喚雨、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而真正凸顯其價值的,則非功能強大的給藥載體莫屬。

為了梳理出關乎全球的製藥領域突破性革命方向,我們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小分子藥物的發展、榮耀與創新優劣

小分子藥物主要是指分子量小於1000的有機化合藥物。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首先發現了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成為早期小分子藥物的突出代表,是療效顯著的抗菌藥品,在二戰中成為“救命神藥”。1945年,弗萊明、弗洛裡和錢恩也因“發現青黴素及其臨床效用”而榮獲了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領勢投資創始合夥人朱明華:全球製藥領域革命性突破方向在哪裡?

小分子藥物在結構上具有良好的空間分散性,在化學性質上有良好的成藥性能和藥物代謝動力學性質,在藥物研發過程及其它藥物領域中表現出巨大優勢,小分子藥物研發一直受市場青睞。在上世紀70-80年代,隨著有機合成技術的突飛猛進,大量複雜、穩定、帶有雜環等原來很難合成的分子被設計出來,NMR(核磁共振)、LCMS(液質聯用)等檢測技術的進步也促使很多天然產物成功分離,大分子藥物得以橫空出世,並逐漸打破了小分子藥物一統天下的格局。

兩相比較,各有明顯優缺:小分子作為傳統藥物,可以口服,能夠進入細胞內作用於胞內靶點,但一般難以作用於蛋白相互作用;而大分子藥物,一般作用於細胞表面的靶點,抑制蛋白相互作用,特異性強,但一般不能口服,難以進入細胞內。二者在功能上互為補充,這也是大分子藥物作為新生勢力,仍然無法顛覆小分子藥物的存在的道理。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小分子藥物市場佔比仍高於大分子藥物,但增長速度已現劣勢。在《藥企R&D年度回顧報告2017》中,小分子藥物的增長率只有4.2%,遠低於增長率高達15.1%的抗體藥,同時也低於藥品整體平均增長率。

領勢投資創始合夥人朱明華:全球製藥領域革命性突破方向在哪裡?

棕色曲線:代表每年的新化學實體(小分子藥物)的數量;綠色曲線:代表每年新生物藥物實體(大分子藥物)的數量;紅色曲線:兩者總和。

至少在目前來說,小分子藥物作為大分子藥物的必要補充,仍將長期存在下去,並不能視之為“明日黃花”,而其本身也在不斷創新,彰顯其存在的價值。如美國Celgene生物製藥公司開發的小分子藥物——來那度胺,一款抗腫瘤藥物,2017年全球銷售總額達到81.87億美元,仍在書寫新的傳奇。

隨著大分子藥物的崛起,小分子藥物在1996年達到峰值後開始逐步回落,創新發展也來到了一個平臺期,雖然小分子庫還在逐年增長,但是分子類型和多樣性的增加速度在逐年減小,促進小分子新藥開發的,主要還是新的靶點和疾病指徵的發現。也就是說,大多數大公司其實是在用新的篩來篩選舊的庫,以期原來沒有被篩出來或者已經篩出來的分子有新的藥物作用。而通過新的給藥載體賦能於小分子藥物,則將成為支撐其持續發展的最大依靠。

二、大分子藥物的核心優勢與前沿生物技術革新

領勢投資創始合夥人朱明華:全球製藥領域革命性突破方向在哪裡?

大分子藥物從其誕生到價值被廣泛認可,經過了20多年,也與尖端醫藥技術發展遙相呼應。2006年,在美國零售藥物前十中還沒有一款是大分子,但其發展在顯著提速;2011年,阿達木單抗作為唯一一款大分子藥物搭上了前十的末班車;而到目前,該藥銷量已逆襲為世界第一,世界銷量前十的藥物中已為大分子所主宰,留給小分子的席位只有屈指可數的 3個了。

從1973年發明基因工程技術到1990年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再到2001年人類基因組測序完成之後的後基因組計劃,經歷了三次主要的生物技術革新。在這氣勢磅礴的行業迭代中,都產生了價值超大的醫藥巨頭。

如當今全球第一的生物製藥公司——安進(Amgen),創建於1980年基因重組技術產業化階段,1989年、1992年相繼研發出了EPO(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G-CSF(重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兩款蛋白質藥品,經過20多年,EPO和G-CSF成為了全球商業化最為成功的生物技術藥物之一,為安進帶來了鉅額利潤;

1993年,千年製藥公司成立,這是基因組計劃產業化時代的標誌性企業,建立起了一個技術平臺,研究發現基因在疾病中擔當的角色,主要盈利來源是技術轉讓以及與大型傳統制藥企業的合作研發。1997年,千年收購了一家生物技術公司ChemGenics,提升了它尋找具有下游開發潛力藥品靶位點的能力。同年與拜耳簽署了一項為其發現225種新的藥品靶位點的協議,與拜爾的交易成為製藥業和生物技術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聯盟之一。

三、新的給藥載體技術必將引領未來

領勢投資創始合夥人朱明華:全球製藥領域革命性突破方向在哪裡?

世間萬物,總在量變與質變之中交替進行,而每一次質變,則將是一次深刻的革命,推動著人類社會跳躍式向前發展。百藥智達目前披露的RNA納米載體技術,以核糖核酸為基質材料,通過工程化設計,裝載分子藥物、靶向模塊、成像模塊,精準作用於病灶部位,而載體本身安全無毒,承載藥物只在病灶的特異環境中釋放,避免了對正常細胞的殺傷。

以RNA納米作為載體的基質材料,其優越性能在於:高核心壁壘實現了RNA的穩定性,可控5-12小時半衰期;分子大小結構可控,不會被巨噬細胞捕獲,可穿過血腦屏障,藥物通道可延展到腦部神經和一些神經末梢,明確的粒徑尺寸,避免了製藥界頭疼的因粒徑不一帶來的異質性問題;作為人體組成物質的重要成份,降解之後安全地為人體吸收。據悉,並不是所有的RNA可以作為載體材料,在人體250多種RNA中,僅有寥寥的3種可膺此重任!

領勢投資創始合夥人朱明華:全球製藥領域革命性突破方向在哪裡?

朱明華:領勢投資創始合夥人,曾任著名醫藥上市公司片仔癀電商總監,在醫藥醫療領域有深入研究,主持或參與投資醫藥醫療項目包括百藥智達、藏諾醫藥、愛克精醫、寶楓生物、醫護家等優質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