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位移傳感器技術填國內空白,創想智控創始人凌清談五年創業路

近日,一則《焊接自動化取得重大突破,中國激光位移傳感器技術衝擊全球制高點》的新聞引起業界高度關注。在中美貿易摩擦常態化的大環境下,“如何實現技術突圍”成為國人關注的熱點,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且具有話語權的核心技術及其背後的公司成為眾多投資機構的“香餑餑”。

據瞭解,報道中所指的這家中國企業目前在焊接自動化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激光位移傳感器技術在智能焊接領域獲得技術及商業應用雙維度的突破性成功。

業內人士對此項技術的成功研發及商業應用歡欣鼓舞、擊掌相慶。在工業機器人技術蓬勃發展的當下,激光位移傳感器這一具有數據採集功能的基礎性技術,也正在這個生態體系中日臻成熟。該報道稱,這家企業目前已經與全球包括四大家族(ABB、庫卡、發那科、安川電機)在內的23款工業機器人品牌完成適配,率先實現智能焊縫視覺跟蹤系統的本土化應用落地,部分關鍵技術指標一舉超越國外同行。

日前,在北京舉辦的一場工業機器人技術交流會上,這家企業----創想智控的創始人、帶著技術專家氣質的“80後”青年小夥凌清受邀出席,並介紹了該公司技術發展之路與未來的戰略發展方向。

激光位移傳感器技術填國內空白,創想智控創始人凌清談五年創業路

創想智控創始人凌清主題分享

凌清展示了一段公司產品在生產線上應用的視頻:機器人在激光位移傳感器的“帶領”下,對施焊部位展開了一段曼妙的焊接“舞蹈”,工業機器人隨著傳感器數據輸入而不斷實時調整自己的路線,時高時低,時快時慢。

站在一旁的車間負責人介紹,這條工業2.0生產線在安裝創想智控的產品之前,即便有機器人的大力協助,仍然需要多名工人對焊接問題點進行手工修復,平均修復率高達60%。而今天,一條生產線只需要一名工人承擔“監督”職能即可,在大大釋放了人力勞動的同時,生產效率提高了10%,產品合格率已經連續14個月超過99.997%。

在考入北京理工大學後,凌清就入選全校尖子班實驗班,在2005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中以最高分獲得一等獎,並在獲得碩士學位後直接進入電子信息領域的領軍央企,參加國家尖端產品的前沿研究,迅速成長為核心技術專家。

在創辦創想智控之前,凌清已經在該央企工作了5年之久,曾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9年國慶大閱兵、2010年上海世博會低空視覺安防系統信號處理研發負責人。離開體制,從為公共領域服務轉到自謀商機,凌清並沒有一廂情願地把自己和團隊掌握的技術作為“救命稻草”,反而拍著胸脯向老東家保證:“出去創業,絕不做與之相競爭的領域”。

說到做到。

秉持著一份對技術的熱愛甚至痴迷,他集結了一批有技術、有夢想、有闖勁、敢於挑戰的團隊選準並著力在工業智能製造領域,開足馬力進行技術攻關。凌清和創始團隊憑藉自身在電子設計、機器視覺、光學等關鍵技術的深厚技術實力,通過陌拜這種硬邦邦的手段深入全國尤其是中國南方的眾多製造工廠進行技術改造升級的交流。

隨著與客戶的近距離接觸,他很快發現,智能焊接領域目前存在著迫切的行業痛點:嚴重依賴國外進口設備,昂貴到想用用不起,而且服務不到位。在這個痛點背後是技術壁壘非常高,國內一些團隊曾嘗試後鎩羽而歸,這些行業痛點和技術壁壘也極大制約了工業生產線的智能製造在中國的廣泛推進進程。

激光位移傳感器技術填國內空白,創想智控創始人凌清談五年創業路

創想智控在“北京·埃森焊接與切割”展覽會上展示產品受關注

手握深厚技術實力的創想智控團隊在智能製造尤其是焊接應用上的突破口在哪裡?“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從調查數據來看,焊接工藝目前儼然成為制約眾多廠家向“新制造”領域轉型的一大瓶頸。除了工藝不易控制之外,更令人頭疼的是這個工藝由於工作環境惡劣,員工流動率高企不下,生產線上難以留住熟練能手。工廠要麼無法購買到綜合性能優越的機器人取代人工,要麼就是進口的機器人存在諸多不適應國內生產線而閒置荒廢。

市場的痛點、難點就是創業公司的機會。

恰巧的是,這個痛點極其需要凌清及其團隊所熱愛的電子設計和機器視覺專業技能。創想智控的創始團隊敏銳地察覺到這一個巨大的商業機會,說幹就幹。2013年,在組建公司的第一年,以忘我的工作熱情和深厚的技術實力,他們就研發成功智能相機技術並轉產批量應用;首創研發成功視覺焊縫跟蹤器技術,轉產批量應用;當年獲得發明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2項。

激光位移傳感器技術填國內空白,創想智控創始人凌清談五年創業路

之後,通過持續艱苦攻關和團隊壯大,創想智控在技術研發的道路上可謂“勢如破竹”:共獲得發明專利13項,軟件著作21項,相繼研發成功激光焊縫跟蹤器並逐步實現系列化,焊接專用點式激光位移傳感器、線式激光位移傳感器等研發成功並實現系列化。其在焊接自動化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已經引起了媒體關注。

當然,能敏感地識別機會,研判技術及商業發展趨勢,選準巨大前景的賽道,並通過艱苦加天才的技術攻關完美解決客戶的關鍵需求,成為能抓得住發展機遇的公司,並勇於立潮頭之上,才有可能成為一家基業長青且受人尊敬的偉大公司。創想智控在這方面有著長遠的規劃。

縱觀我國製造業發展之路,在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發展的過程中,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入融合是必經之路。智能製造工程作為國家政策導向的重點備受矚目。在各級政府大力支持技術創新的大背景下,我國已經實現了眾多智能產品和先進裝備的自主開發和產業化。目前,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制等關鍵環節正成為眾多工廠的轉型“法寶”,一來向“新制造”快速靠攏,二來解決“用工荒”。

創想智控抓住了大環境下的企業所需及未來發展趨勢,今後將逐步完善全系列產品、建立高端激光位移傳感器及工業大數據服務民族品牌,提升產能,完成六大行業銷售樣板及佈局。建立大數據服務中心,進一步提升產能,完成全國銷售渠道和服務網絡佈局,以高性價比+大數據服務策略搶佔國外競品市場份額。凌清非常認同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的一個觀點:最核心的工業技術,只有掌握在自己手裡,企業才有底氣,國家才有力量。

激光位移傳感器技術填國內空白,創想智控創始人凌清談五年創業路

創想智控創始人凌清

“走核心技術創新這條路,非常艱辛,充滿挑戰,但是創想智控要做就要做最核心、最難、也是高價值的環節。”凌清對創想智控的未來已經規劃好了方向。目前,創想智控已經成立了嘉興及深圳公司,技術研發、營銷、售後、企業內部管理“四箭齊發”。在2018年這個凜冽的資本寒冬,一群理工男以偉大的夢想、超強的執行力和卓越的自造血能力保持著獨屬於創想智控的“暖男溫度”。

祝福他們,祝福中國智能製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