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給我們最大的啓示是什麼?

寬雲

紅樓遺夢,一夢紅樓!

《紅樓夢》最初以小說的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最後發展成一門“紅學”,這部作品是偉大且不朽的。不同的人看紅樓,有人看出了愛情,有人看到了親情,有人看到了封建仇恨,有人看到了世態炎涼。

但也有人看到了矢志不渝的毅力,還有人發現了人格與尊嚴。而我,卻從劉姥姥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光輝,那是一種不因富貴貧賤而改變的、對平凡生命的厚重感

1.一進大觀園,劉姥姥只是一個貧窮百姓

劉姥姥第一次進大觀園的時候,是窮的實在沒辦法,就差餓死街頭的時候,到大觀園裡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搭上一個親戚關係,不求榮華富貴,只求一碗飯吃。此時的大觀園正處於巔峰時期,王熙鳳出手闊綽,拿出20兩銀子給了劉姥姥。

這可是20兩啊,夠劉姥姥花上三五年了,省點花說不定還夠用六七年。但在賈家看來,連1文錢都不如。極大的現實差距,一邊是能養活一家人的20兩,一邊卻是可有可無的1文錢。但劉姥姥千恩萬謝,回鄉謀生去了。

2.二進大觀園,劉姥姥展現樸實的品性

劉姥姥二次進大觀園,受到了賈母的接見,也引發了整個賈家上下的圍觀。劉姥姥不僅沒有怯場,而是以很平淡的心態去表達自己。封建等級制度在她眼裡只不過是窗戶上一張糊的紙,雖然貧富差距十分巨大,根本不具有可比性,但這又能如何呢?

作為一個普通百姓的劉姥姥,她不可能以自己“貧窮”的短處去與賈家的“富貴”長處作比較。她是以自己純真、樸實的品性與戴著面具的封建貴族和階級差距做抗爭。“我所展現的就是我自己,而你所表達的卻不是你的本心”。

3.三見劉姥姥,人性光輝照耀世間

當賈家敗落、人們分崩離析的時候,王熙鳳正擔心自己孩子的危險,這時是劉姥姥出現了。我想王熙鳳做夢都不會想到竟然是劉姥姥幫助了她。

這個她曾經根本就瞧不上的貧窮小老百姓,這個曾經讓她以為是傻哈逗樂的鄉巴佬,竟然沒有因為自己家道中落、虎落平陽而看低自己。

劉姥姥還是劉姥姥,不因賈府敗落而改變,她樸實善良、知恩圖報,善待王熙鳳的孩子,不至於讓她像當年一進賈府那般,窮的只能流落街頭,可能為一碗飯而餓死荒野。

所以,整個《紅樓夢》中劉姥姥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她以正直、善良的品格與那個物慾橫流、攀權富貴的階級作鬥爭。而事實的結果證明,劉姥姥最終贏得了勝利。

這也給我們一個最重要的啟示:在任何時候都有保有一顆正直、善良、淡然的心,這是做人的底線。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千城Slash

《紅樓夢》觀後最大的啟示就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喜歡的朋友不妨搜一下前作《紅樓夢—曹雪芹用破廟門前一副對聯,告訴讀者平安百年的真諦》。


賈家如此轟轟烈烈的六世百年榮華,一朝覆滅,白茫茫大地一片真乾淨。

賈家敗,首敗在貪。

賈家族人貪婪成性,愛慕虛榮,腐化墮落,奢侈無度。過度的貪婪,讓他們目無法紀,縱奴行兇,包攬訴訟,草菅人命。一個貪字,讓他們在毀滅的路上越走越遠,終於無法回頭。

次敗在癰。

賈家人口龐大,族人大多享受成性,不思進取,只能贅生在家族本體。賈芹,賈芸,賈薔等每一個小家族都像一個癰一樣長在賈家身上,只能腐爛,潰敗。而更厲害的是那些奴才。賴大家,賴二家,林之孝家,周瑞家,哪一個都成長為一股可怕的勢力,這些人仗著主子的勢力和名義,個個中飽私囊,橫行霸道,既吸著主人的血,又不斷給主人挖著陷阱。賈家之敗,也必然敗於此。


後敗在權。

賈家勢敗,一直在掙扎。可他們妄圖通過捷徑走外戚之路興起,就本末倒置了。皇權的鬥爭遠比政敵和家族鬥爭可怕。賈家自己不培養人才努力上進,卻通過元春進宮的方式靠近皇權中心,這就是一步最危險和愚蠢的棋,有人說元春受寵可能身不由己,但沒有賈家的運作,幾乎不太可能。《甄嬛傳》那種所謂愛情並不實際。最後元春死,賈家就徹底沒有了機會,皇權震怒下,賈家不過是一隻垂死的螞蟻,輕輕一碰,灰飛煙滅…



這就是紅樓夢給予我們的啟示。要自律,自省,自知,自強!只有這樣才可以不盲目,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可以披荊斬棘,做自己的主人。《紅樓夢》不是愛情小說,是真正的醒世恆言!

綜上!


君箋雅侃紅樓

看紅樓夢,看盡人生百態,裡面的每一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即是提現出了各式各樣的人物形象,有黛玉般的聰明伶俐的妙人,有寶釵溫婉大方,心思多的,還有湘雲大大咧咧,風風火火的人,人物性格各不相同,就像我們身邊形形色色的人一樣,物及必反,寶玉,喜歡人很多,唯獨愛黛玉,因為黛玉的性格和眼界是不同的,黛玉沒有勸寶玉過仕途經濟的話,卻能讓寶玉事事都聽她的,黛玉這個人很有趣,姐妹們知道她小性,卻都愛給她玩,這是真性情,寶姐姐雖然性格脾氣好,卻是最沒趣,總是淡淡的,寶釵總是把最好的一面給大家,這是舊社會塑造的完美形象,可是寶玉不喜歡,甚至厭惡舊社會的條條框框,從最後一首歌看出,物及必反,元春省親是賈府最繁榮的時刻,過了省親,大家的日子彷彿都不好過了,黛玉的病開始加重,也沒了以往的熱鬧,錢財也開始入不敷出,賈蓮四處籌錢,聚會也少了,都是悲劇,因為紅樓是悲劇,作者不想讓黛玉受到沾染,也就去世了,然後賈府亡了,死的死,逃的逃,鳳姐最是風光厲害,卻是死後扔在了後葬崗,劉姥姥雖清苦,受了賈府的恩惠。卻賣田賣地救出了巧姐,這是種對比,襲人和寶釵最會做人的,雖然得救了,最後也沒有隨了自己的心願,寶玉出家了,最後的日子也是心碎,算來算去什麼也沒得到,倒不如林黛玉死的乾淨,賈雨村受了恩惠,卻不報嗯,最後結局也是入了大御,心不正,必定會有他的結局,妙玉性子高傲,卻被賊擼了去,惜春看透了,遁入空門,卻保全了一條性命。


幾千年人性,相處模式“還是原來的味道”。湯也未換,藥也未換。服裝,髮型,化妝品換了。

黛玉們的價值觀如果算最好的就是死路一條,黛玉氣死了,惜春出家了,元春也沒有孩子(?)寶釵守寡,迎春被欺負死了,探春遠嫁,晴雯也被趕氣死了……。一個賈府,有誰是可嫁的呢?好女人再少都多了,裡面的男人算君子嗎?

寶玉能在世俗生活裡活好來嗎?即使我們打破劇情讓黛玉活下來,順利結婚,她如何處理寶玉的三妻四妾?見一個愛一個?她那身體……

老祖宗,寶釵要靠命好,普通人能學的榜樣可能是鳳姐?“'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著,腳下就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全佔了。”恰恰是最划算,最實惠,既能,又蛀,又踩,獲益最大的活法。但就是經不住失勢,便潰不成軍,徒弟打師傅,永無翻身之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壞榜樣惡性循環,循到自己頭上便“虎落平陽,被犬欺”,“拔了毛的鳳凰不如一隻雞”?所以掙再多錢,家產都只是過個手,自己女兒巧姐被賣都無能為力,只能命懸“曾無意幫過的劉姥姥”,倘若“姥姥”心一橫,裝傻不管“閒事”,倘若贖金,跪求不頂事……我不記得巧姐是被舅舅賣的嗎?那豈不是報應?

“失勢”的“勢”可能才是左右所有人命運的根本?“勢”不對就方向性錯誤,養好,維護好“勢”,才能確保大方向不錯?如果風清氣正,我想鳳姐本事通天,也要看勢發力,無力“冒天下之大不韙”逆勢而為?況且她有能力,有實力,取得成就取決於“輿論,風俗欺軟怕硬,趨炎附勢,功利”的社會風氣,而非“我就想變個壞人”的願望。“勢”是“眾人拾柴火焰高”撐起的風氣?

“老祖宗”看起來壽高福大,所有人服從,取悅,德高望重的長輩。也得看淡“不懂保養身子,左一個小老婆又一個小老婆的”兒子,出家練丹的兒子,“養出下流種子”的“婆子”,痛打“掌上明珠”的賈政,“打小都這麼過來”的“見一個‘愛'一個”的習氣,孫子女們氣死的氣死,出家的出家,被賣的被賣,白髮人送黑髮人,後繼無人……這些炸彈💣總有一天崩斷她的神經?恐怕她的“福壽”不是個個享得來,有好結局的?


向日葵145806173

據說這兩天北京的同學都從紅樓夢中得到了啟發:黛玉在江南好好的,到北京就得肺炎了。

說正經的。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從紅樓夢中獲得的啟發都是不同的,取決於他自己的人生境遇、性格、理解。就像毛說賈寶玉是不滿意封建制度,到如今還有幾人作此想?1973年毛同王、張談話:“賈母一死,大家都哭,其實,各有各的心事,各有各的目的。如果一樣,就沒有個性了。哭是共性,但傷心之處不同。”能對這一層有如此深刻理解的,考慮到當時當地,真是絕妙。毛如此重視紅樓夢,像俞平伯這樣的專業學者反而並不尊崇:“平心看來,《紅樓夢》在世界文學中的位置是不很高的。這一類小說,和一切中國的文學——詩,詞,曲——在一個平面上。這類文學的特色,至多不過是個人身世性格的反映。”但紅樓夢最牛X之處,在於它的大。只有足夠大,才能讓人把思想灌注其中。在蔡元培的眼裡,它是反清復明的政治文本;在胡適眼裡,它是啟蒙的旗幟;在魯迅眼裡,它為中國的新文學開闢了發展道路;待到後來的余英時,則認為它提現了曹雪芹的反傳統思想。 僅僅是這樣嗎?當你看到書中“沿堤植柳,依山種松”這八字的時候,你會感嘆中國古典園林的建設原則嗎?你曾注意到小說中婦姑不同席是旗人風俗嗎?你是否想過賈府破敗的原因在於CFO王熙鳳引發的次貸危機?而你可知林之孝家的向平兒形容“秦顯的女人”高高的“孤拐”(顴骨)是一個在南京話中已經消失很長時間的古語?……百科全書,不是蓋的。

但我們這些膚淺凡人,如何看紅樓夢不會走火入魔呢?很簡單,莫失莫忘那空空道人所說的,“是書大旨談情”。情之真,情之切,人世間各種情感,你都能找到,品味到。於是乎無論道學家如何說其是淫書,《紅樓夢傳奇》依然是慈禧常點的劇目。

最後,對於接觸紅樓夢任何層次的人來說,其實都有一個簡單的啟發:繁複也有繁複的美。“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裡的美感,永遠不是網絡流行詞能賦予的。在這個一日千里的互聯網時代、事事追求簡單便捷的時代、段子時評層出不窮的自媒體時代,不可否認,有很多快餐也是有營養的、令人愉悅的,但簡單永遠不能完全代替複雜,比如詩歌,比如戲曲,比如建築,比如習俗,太多太多東西,都要在繁複的、悠長的、起承轉合的過程裡,才能表達出無盡的美意,彰顯出其隆重、盛大、非同尋常。


歷史旅行者

請把“們”字去掉,《紅樓夢》給我最大的啟示是:比文學、歷史學、政治學更高的價值,就是人學,是一面人性解放的旗幟,在暗黑的封建社會開啟了人性啟蒙運動和人文主義精神。


經過明朝程朱理學的思想禁錮,中國封建社會達到了滅人慾的巔峰狀態,也開始了走下坡路階段。經歷“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的清朝文字獄後,《紅樓夢》在沉悶死寂的黑夜裡燃起了點點熒光。這才是其被列為禁書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什麼八卦之類的原因。可是越是被禁,就越有吸引力,越有價值。正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人性的覺醒,徹底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根基。


直到五四運動,才又接力舉起了反對封建、解放人性、解放思想的旗幟。中華民族自此掀開了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時代的進步,總是以思想解放為先聲,總是以人文解放為號角,繼而推動經濟、政治、軍事等領域的進步。

古今中西,概莫能外。解放社會生產力,第一位的就是解放生產力中最核心最活躍的人。


NTND

紅樓夢給世人的啟示:人生無常!繁華如過眼雲煙。花團錦簇,不過是表面現象,暗流湧動,危機四伏。

追求享樂,墜入險境,為意外之財而挺而走險,走入萬劫不復之路。人的貪婪本性,總是在有權有勢時,暴露無遺。

象賈府那樣的富庶之家,被大碩鼠們暗中瓜分,連骨頭都不吐。可是當大廈傾倒之後,食盡鳥投林,空空如野。一眾人各奔東西,昔日繁華落幕,淒涼悲慘,死的死,亡的亡,坐班房的坐班房。親舅賣外甥女,喪盡天良,真是禍起蕭牆,人的貪婪的本性就是最大的禍根。



圖片來自網絡


明月清風高樓望月

看到了這個題目,不由自主地想寫一下,答主個人看完後的感受。給大家的啟示,交給真正的大家做吧~

80年代版、李版《紅樓夢》,斷斷續續都看過。書,從頭到尾看了有兩遍。所以,分享一下個人的體驗,應該還是可以的~感受嘛,林妹妹這個經典:

寶姐姐兩個版本都挺喜歡的,個人比較喜歡那種溫婉大氣的感覺,感覺兩位都表現出來了:

至於賈寶玉,無感,就不放圖了。

感受:

一、後四十回的續寫的確遜色了些,就跟玉鐲子打碎了所以做成了金鑲玉,可是金鑲玉跟原來的玉鐲子還是有區別。所以,放下書後再回味一下,真的是惋惜,以至於曹公到底如何安排的,我們無從得知。

二、人物上,覺得最狠厲、冷酷的,不是王熙鳳,是王夫人。她可以在禮法下名正言順地逼死了金釧兒,也可以在禮法的名義安排兒子的婚姻婚禮,無人可以指摘於她。

人物關係方面,看完了電視劇及原著,最大的疑惑:賈林二人之間的,真正是愛情嗎?如果有,那就是賈一邊愛著林,這是正版or標配,一邊跟諸多人等一出一出地鬧,這是盜版or低配。如果沒有,那整個系列裡,賈就是遊戲花叢至大廈傾倒。(當然,以今解古,意識和觀念上的差異、古今標準差異很大,答主可能太主觀了)

由此問題引發,續接第一條,賈最後出家,源於何?是他的愛情死了,還是他的家族倒了,還是他歷劫期滿,覺悟圓滿?(當然,個人沒領悟通透的可能性也是很高的)

三、就曹本內容的觀感和影視劇情的呈現,一條整體性的思想逐漸清晰:賈府如此混亂、昏聵,以之為代表的時代也就可想而知。所以,套句官話(但是很中肯):《紅樓夢》揭示了腐朽的封建社會和封建專制制度的罪惡。

此情此景下,不知道諸位對於林妹妹的病逝如何作想?本人很喜歡李版《紅樓夢》中林妹妹病逝情節的處理,看的時候,內心在想:環境髒、亂、差,林妹妹還是死了乾淨,這裡配不上她!然後,就解開了“林妹妹為什麼非得死了呢”的心結。

四、為什麼沒有電影版的《紅樓夢》呢?一個說法是,內容太多,受時長限制,電影不能承載所有的情節。有點道理。而且,《西遊記》還能單篇故事改編為電影,但是《紅樓夢》這麼操作,效果會如何?再者,經典搬上屏幕,新版受到的期待和指摘往往很大,電影估計也不會例外。而以現在娛樂圈的情況,能拍出一版讓大多數人滿意的影版《紅樓夢》的可能性太低了,更大的可能是雷瞎眾人的雙眼。(雖然仍將保持期待)


明白人

給大家的啟示不能夠知道,只講講《紅樓夢》給筆者的一些啟示。

“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紅樓夢》第八回中講到關於女媧補天的事,引出了這行詩。覺得這行詩便是詮釋這部書的,暫且拿高顎續寫的文本來看,大觀園乃至四大家族的興盛衰落史,最終然後感覺到的無非就是兩手空空。

誰有財如何,誰有權又如何?總是要逝世的,總要成為累累白骨,人與人之間無非只是情愛仇恨。

我把《紅樓夢》的結局按照人的下場,和不同的處境分為了三類:

第一類:荒唐悽苦,落魄致死的

有王熙鳳為典型,大觀園中就數她平日歡聲笑語最多。87版《紅樓夢》演的好,群芳散盡,賈家遭了事,王熙鳳被關入大牢內,口中咬著衣衫,是何等悽苦。

逝世後,被捲入草蓆,拉去荒山野嶺,又是何等的荒唐。

第二類:望破紅塵,終了此生的

如花襲人嫁與蔣玉菡,平兒和四姑娘遁入空門。

更有典型賈寶玉,白茫茫的大雪地裡,青埂峰的傳說若隱若現。石頭最終又歸於石頭,吃齋唸佛。

第三類:葬花人——林黛玉

要把林黛玉分為一類,是沒有理由的。只知道她葬花稀奇,她寫了《秋窗風雨夕》,她愛過賈寶玉。除了她的一身病,沒有什麼是讓我覺得不稀罕的。



“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在人肉成為白骨之前,公子不如憐惜紅妝,紅妝不如珍惜公子吧!

《紅樓夢》短,人生路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