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诗词闲话107-你支持《中华通韵》进入中小学吗?

诗词今古韵的使用一直有争议,我本人是用古韵的,但是并不妨碍我支持中小学生用新韵作诗。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今天的教育中几乎被阉割了,造就了一大批不会作诗的背诗能手和解诗能手。

诗词创作什么时候进校园, 权威的教育部门没有表过态。我感觉这次诗词学会推出的中华通韵会受到教育部门的认可,为诗词创作成为中小学生的学习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诗词的新韵与古韵

1、古韵 《平 水韵》和 《词林正韵》

隋唐以前作诗使用口语来押韵,隋唐以后有了统一的韵书,特别是科举考试中的诗赋以官方韵书作为标准,因此诗人大多以韵书的标准来押韵,避免了各地方言的不同。隋朝陆法言等制定《切韵》以后,唐朝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增修本《唐韵》作为官方韵书,宋朝继承后修改为《广韵》、《集韵》、新刊《礼部韵略》(即平水韵),之后在清朝官方修订的《平水韵》命名为《佩文诗韵》。

追根述源,中国的韵书从《切韵》一脉相承而来,一直到今天,用古韵作诗用《平 水韵》,填词用 《词林正韵》。

2、新韵 《中华新韵》和《中华通韵》

以前所说的新韵是2005年正式颁布的《中华新韵》,最近中华诗词学会推广的版本叫做《中华通韵》。新的《中华通韵》分了十六个韵部,可以看出诗词学会确实用心良苦,最大限度地扫除了入门障碍。只要普通话标准,大家用《中华通韵》创作诗词就不需要查找韵书了,将来学校里如果考诗词创作,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老街诗词闲话107-你支持《中华通韵》进入中小学吗?

二、新韵与古韵的区别

1、古代四声与今天的四声不同

古代四声是平、上、去、入,今天的四声是1、2、3、4,古韵里“上、去、入”算作仄声,这就是“平仄”的区别。新韵取消了入声,例如“失、革、撇、辣”这四个入声字分别派入了新韵的四声中。

入声的取消在元朝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就实现了,作为戏曲(北曲)曲韵专著,《中原音韵》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但是诗人们一直坚持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进行诗词创作,熟悉毛主席诗词的朋友应该知道,主席是一直坚持用古韵创作诗词的。例如著名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国”,这个字是入声,符合词谱的仄声要求。

老街诗词闲话107-你支持《中华通韵》进入中小学吗?

2、同韵母不同韵部

平水韵中的东和冬、寒和删、青和庚等不是用一个韵部,创作格律诗时不能随便使用,所以今天的人用古韵作诗经常要查看韵书。而中华通韵就避免了这个问题,同韵母的字都归入了同一个韵部。

3、入声字以外 个别字音的不同

除了入声字,还有很多字的发音与今天普通话不同,例如“后、上、下”等字今天是4声,在平水韵里是有“上”声的发音: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读作晌);“筒”今天是3声,在平水韵是平声:前溪一夜春流急,已学严滩下钓筒;“思”今天是1声,古韵里有平声和去声两个读音: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老街诗词闲话107-你支持《中华通韵》进入中小学吗?

三、新韵的好处,支持中小学生和初学者用新韵

我本人开始学诗的时候是用新韵,我的孩子学诗的时候入门就是用古韵。从我个人的体会来说,因为今古音韵变化太多,用古韵的人不靠工具书经常无法准确押韵,所以很多诗词爱好者对于诗词的创作敬而远之。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习古韵增加了学习的负担,而且非专业的人士学习古韵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所以今天的学校只教授诗词赏析,只背诗不写诗,这对于中国的读书人来说是对于传统的背弃。

如果诗词创作重新进入课堂,将来学生考试的时候用新韵就方便得多,不必浪费时间去避免了背诵韵书。当然也可以在考试时提供参考文字限韵作诗,不过这不是我这里考虑的事情了。

四、新韵的弊端

用新韵有好处,就是降低了门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创作中来,但是新韵的弊端也很明显。

写诗自然要多学习古人作品,用新韵就会出现太多的阅读障碍,因此读古人诗词必须知道古韵。比如遇到《满江红》《念奴娇》这些押入声韵的词,就要知道入声韵的一些基本知识。

现在好多小孩子上国学课要学习《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很多老师只知道讲故事,孩子只知道背诵,却不知道这都是依照平水韵的韵部写成的。这其实是资源上的浪费,熟读这两本书的孩子应该可以学习创作一些小诗了。《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倒背如流,最后却不会写诗是国学教育的悲哀。

老街诗词闲话107-你支持《中华通韵》进入中小学吗?

五、新韵古韵双轨制的推进

在推广新韵的同时,不需要排斥古韵,实际上很多从新韵入门的人会慢慢转向古韵,原因并不难理解:都是开车,能开奥迪为什么还要开桑塔纳呢?另外学习诗词创作时都会学习格律,懂了格律以后,阅读古人作品会注意到平仄不协调的地方,自然会记住很多今古不同发音的字。

例如背诵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当然就记住了“物、壁、月”这些入声字。 读到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时,当然就知道“急”和“白”是入声字。

既然能够知道这些入声字,只要略微勤快一些,经常查一下韵书,习惯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来作诗填词是很简单的事情。当然,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与用什么韵没有关系。

在学生中推广新韵,会让孩子们更快入门,只要不需要背韵书,掌握对仗、黏连、平仄、押韵都是很简单的事情。提高了诗词创作的兴趣后,有心的孩子会自主去多了解一些古韵的知识。

老街诗词闲话107-你支持《中华通韵》进入中小学吗?

结语

不过我反对到了大学阶段还用新韵创作诗词。对于过了中学阶段的人来说,用古韵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无非是熟能生巧和费一点时间去检查而已,

我一直认为用新韵是初学诗词的一个阶段,新韵是诗词创作的敲门砖,不是构筑一座大厦的基础和栋梁。真正要学习旧体诗还是一定要学会用古韵。

另外强调一下,学习诗词一定要学习格律,为什么?这里就不多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