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老城、老街、老字号……漫步仓桥街,拾取老松江的记忆丨爱申活暖心春

老城、老街、老字号……漫步仓桥街,拾取老松江的记忆丨爱申活暖心春


松江区地方志办公室、松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松江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发起“松江老字号”征文活动。“上海松江”微信公众号同步连载,敬请关注!


仓桥老街的商铺(上)

陆良

仓桥老街位于松江中山路西段、市河北侧,老街上有几十家商店,长期以来都是古城松江人口密集、商业发达的地区。


老城、老街、老字号……漫步仓桥街,拾取老松江的记忆丨爱申活暖心春

大仓桥市河边上的民居,唐西林2011年摄


我家曾住在老街西段几十年,所以我对老街颇为熟悉。深秋的晚上,秋风已经带着寒意。带着怀旧的心情,我在冷冷清清的仓桥老街上踽踽独行,看着一间间早已人去屋空的民宅和店铺旧址,回想起昔日老街的热闹,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许多原汁原味的记忆。


以前在大仓桥北堍西侧有家烟糖商店,原名叫源康鑫南货店,是秀野桥以西最大的烟糖商店,商品品种丰富,每天顾客盈门。“源康鑫”后改名为晨风烟糖商店,但街坊们都习惯叫它的旧名。我也从没听到过有人叫晨风这个名字,可见“源康鑫”这个老字号已深入人心。小时候我经常被父母亲唤去“源康鑫”买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那时油盐酱醋不像现在都是包装好的,而是散装零卖的,盐和酱油都分别放在缸里,黄酒放在酒甏里。盐是放到纸袋里再称重,酱油及黄酒都是用铁皮吊子到缸里提上来,再用漏斗灌进顾客带去的瓶子里。这铁皮吊子有三种规格,即1两、半斤和1斤。


老城、老街、老字号……漫步仓桥街,拾取老松江的记忆丨爱申活暖心春

以前酒、酱油、醋等散装货都是从甏里吊出来的


“源康鑫”东侧是肉店,店里有个胖胖的斩肉师傅,老街上的人都叫他“阿豹头”(音),他每天一早手提一把硕大的斩肉刀,在一块用大树桩做的肉案上,挥动斩肉刀啪啪啪斩肉,动作十分娴熟。


肉店的东侧是仓桥棉布店,上世纪50年代时店名叫松江纺织品第三门市部,这家棉布店后来还出了个劳模人物,他就是1959年进店的学徒张锡章。张锡章曾经住在老街西段花园浜口,上班下班天天从我家门口经过。他年轻时长得眉清目秀,为人又特别和气,温文尔雅。街坊邻居看到他走过,都喜欢和他打个招呼、聊上几句话。由于他勤奋好学,工作十分认真,剪布技术精湛,工作中处处为顾客着想,不厌其烦,服务态度特别好,深受广大顾客的好评。后来两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一次被评为商业部劳动模范,还获得过全国十佳营业员、职业明星、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曾受到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的接见。


中山西路玉树路口西南角有家很小的商店,店名叫利生烟糖商店。因为是水泥磨石子柜台,所以大家都习惯叫它“石柜台”。我父亲是抽烟的,有时就叫我去“石柜台”给他买烟。那时店里的香烟是可以拆包零卖的,父亲就叫我买5支飞马牌或者劳动牌香烟,其实一包香烟也就两角几分钱,但当时家里经济实在拮据,经常是用几分钱买5支香烟。


老城、老街、老字号……漫步仓桥街,拾取老松江的记忆丨爱申活暖心春

▲上海飞马牌香烟, 0.28元/包,凭香烟票供应


中山西路玉树路口东北角有家水产门市部,店内有6名职工,长年供应海鲜产品和淡水产品,也供应少量的腌腊产品等。1994年,因玉树路拓宽,这家水产门市部撤销。


水产门市部的东侧是一家规模较大的百货店,由于时间太久,我已经记不起店名了。除了卖百货外,店堂最西边有一只柜台,专卖文具纸张。我家弟兄几个在学校读书时,所用的文具都是到这只文具柜台去买的。记得那时为了省钱,钢笔用的蓝黑墨水每次用光后,从来不买整瓶的,而是拿个旧墨水瓶到这家店的文具柜台去零拷,有个50多岁的男店员给我灌满一小瓶墨水,收费8分钱。


百货店的东面是仓桥饭店。仓桥饭店的前身是松江第三合作饭店(俗称“三合作”),在大仓桥的对面,老式砖瓦结构的平房,大堂里摆了十多张八仙桌,长条凳。平时除了供应大众化的饭菜外,还设了一只熟菜窗口,向附近居民供应一些熟菜。上世纪60年代前期,我家就住在仓桥滩,有时吃饭时家里没有菜,母亲就叫我拿一只小搪瓷杯到仓桥饭店熟菜窗口去买一角钱的切成丁的红烧豆腐干,一家六个人就着这一角钱的豆腐丁吃一顿饭。


文字:松江微历史



老城、老街、老字号……漫步仓桥街,拾取老松江的记忆丨爱申活暖心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