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张良姜子牙谁才是最强谋士?

富元制作


  • 何谓最强谋士,一定得具有安天下之术,治天下之才以及最后得以善终之能。古往今来,各朝各代谋士何其多。但真正能做到极致谋士的能人并不多。既然聊到了这个话题,本人就浅谈一下刘伯温,张良,和姜子牙这三位顶级智囊谁才是最强谋士。不足之处,还望多多指教。
  • 首先说一下刘伯温。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极具才华,是明朝著名的哲学家、谋略家、文学家、军事理论家、易学家、天文学家等。后面一串称呼也是名副其实,并不是徒有虚名的。今天重点说的是谋略。公元1360年,刘伯温正式被朱元璋聘至应天(南京)任谋臣。刘伯温为朱元璋提供了好几处关键性的军事策略,如先灭陈友谅,与张士诚、方国珍暂时妥协,避免两线作战。后再逐个歼灭,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后又为朱元璋谋划制定北伐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其间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实有定策之功。刘伯温为朱元璋建立明朝发挥了智囊的作用,有巨大的贡献。明朝建立后,施德政、得民心是刘伯温治国思想的核心。并参与制定了《大明律》,明确指出法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对后世的法律制度走向客观公正以及进步都有重大影响。不过,刘伯温虽才华盖世,胸有韬略,却不是政治家。他是一位性情中人,嫉恶如仇,秉性刚正,所以在薄情寡义的朱元璋时代注定有一个悲剧的下场,想善终太难了。所以说,刘伯温平天下,治天下都没问题,但结局很无奈。
  • 其次说一下张良。张良,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谋臣,汉高祖刘邦能得到天下,多亏了“三杰”萧何,张良和韩信。刘邦称赞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良已自己独特的眼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极具前瞻性的布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成为历朝历代谋臣的表率,“吾之子房也”也成为后世谋臣里的极高荣誉称号。公元前209年,张良开始跟从刘邦征战天下,从献计先楚入关,再到鸿门宴收买项伯助刘邦全身而退,这只是张良略施小计而已。接着,靠张良的“明烧栈道”和韩信的“暗渡陈仓”,刘邦很快就平定了三秦,为后来的“楚汉之争”最后的决战争取了宝贵的休养生息时间。在与项羽的决定胜负的战役中,刘邦采取了张良的计策:联合彭越,劝降九江王英布,配合韩信逐步围歼项羽。这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谋”,一代英雄楚霸王就是这样被慢慢消灭掉的。后来“借著谏阻分封”,稳固了朝野局势;“虚抚韩彭”,暂时授予韩信,彭越为王 ,安抚一下,使这两位全力以赴,最终全歼项羽;
    “劝都长安”,这是步战略布局,使大汉免受北方匈奴入侵,为回来的汉武帝征匈奴赢得了足够长的准备时间和空间;“雍齿封禄”则很好的解决了汉朝开国功臣争相索要功禄的吏制管理问题;“四皓保太子”则解决了刘邦接班人员的题,使吕后大为钦佩。罗列了这么多,就是证明张良无论是用计谋助刘邦得了天下,还是用才干治理国家,都是出类拔萃的,不愧是“帝师”啊!但让后世来人最为称赞他的是其“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洞察力以及“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帝王哲理,使其得以善终,并遂青羽化仙之梦。可以说,张良是古代谋臣里最成功的代表人物。
  • 最后聊一下姜子牙。姜子牙,也叫(吕尚),商末周初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周朝开国元勋,被民间称为“姜太公”,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自古就被尊为“百家宗师”。聊到姜子牙,首先想到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据史书记载,姜子牙少年郁郁不得志,直到72岁时渭水垂钓碰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姬昌,从此开始跟随姬昌走向兴周灭商的道路上。姜子牙精通天文地理、军事谋略,治国安邦之道,帮助周文王以及后来的武王姬发励精图治,积善修德,明道行仁,提倡生产,训练兵马,进而讨伐商朝,最后在“牧野大战”中大败商纣王,结束了六百年的商朝。商朝灭亡后,姜子牙同武王,周公旦商议后决定“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样,姜子牙被分封到了齐国,成为齐国之父。姜子牙在齐国的时候,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使齐成为了大国。当然,姜太公最主要的成绩还是军事谋略方面,中国古代的兵论、兵法、兵书、战策、战术等一整套的军事理论学说,就其最早发端、形成体系、构成学说来说,都始自齐国,源自太公的《六韬》,所以说姜太公为兵家宗师、齐国兵圣、中国武祖是当之无愧的。后来的著名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把太公《六韬》当做必修的课程加以学习和研究。即是是现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诸多领域也纷纷向《六韬》所学习和借鉴。姜子牙活了139岁,真正的寿终正寝。
  • 所以说,姜太公的才是真正的最强谋士,张良次之,刘伯温就差了点。

史客不轻松


最强的应该是张良吧。

这三人很有意思。

用三位武侠巨匠的风格来比喻:

姜子牙是古龙,出场就是高手。

刘伯温像梁羽生,还有自己的理想和坚持。

1,张良

张良有点像金庸笔下的人物,有成长过程,中二时期曾经雇佣大力士想着砸死秦始皇。

苏东坡说这时候的张良是: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他本来是伊尹姜子牙之类的谋略大师,却干荆轲专诸的活,真的大材小用。

大约当时的隐士黄石公都看不惯了,出面指导他一下。

遇到黄石公后,张良忽然开窍了,逐渐变成了谋圣。

苏东坡说张良遇到黄石公这事儿说,其事甚怪,且其意不在书。

苏东坡猜想黄石老人未必是传授张良什么奇门遁甲太乙神数或者兵法,而是传授给他一种方法。

一种在乱世生存的法则,这种方法大约就藏在捡鞋当中,这是黄石公给他上的第一课,就是隐忍。

受一点委屈就拔剑而起的只是匹夫之辈,真正的牛人第一是要能忍。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此前的张良因为没有认识到忍这个字,才会雇人在博浪沙伏击秦始皇。

遇到黄石老人之后,张良的人生似乎开了挂,一夜之间似乎从一个孩子成长为绝世高手,就像郭靖学会降龙十八掌,从新手村的懵懂少年,成长为郭巨侠。

张良开始在秦末楚汉间游走,慧眼识珠相中势力很弱的刘邦,帮助刘邦从弱到强,七年时间刘邦从一个亭长成了大汉皇帝。

张良的智慧在于审时度势,判断形式,快速帮助刘邦制定应对策略,他的很多策略都是有头有尾,比如鸿门宴。

鸿门宴上他看透了各种危险,运用各种应对策略,最后刘邦安全撤走后,他还帮助刘邦善后。

可谓善始善终。

张良的结局也很好,汉朝建立后,他开始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自污,只有张良平安落地。

2,姜子牙

姜子牙有点像古龙笔下的人物,出场时候已经是高手了。

姜子牙祖上也是贵族,到了他这一辈没落了,他曾经在商朝为官,后来感觉到商朝要不行了,所以离开朝廷,去各处游说。

后来在渭水垂钓,遇到了周文王。

司马迁在史记中采用了两种说法,一个是周文王在渭水遇到姜子牙,高兴的说:

当有圣人適周,周以兴”。子真是邪?

还有一种说法是,周文王被囚禁羑里,文王的大臣散宜生等人知道姜尚有大才,于是在渭水边请姜子牙出山,求教解救文王的策略。

姜子牙毕竟在商朝为官多年,他让文王的大臣备了珍宝美女,告诉他们送给谁可以打通关节,西伯侯于是被放了出来。

姜尚长期在商朝为官,对商朝的情况很熟悉,既然纣王没有搞死西伯侯,西伯侯就决心搞死纣王。

 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

姜子牙年纪大,计谋很多,对商朝又熟悉,所以成了周朝灭商谋士,文王死后,他帮助周武王策划灭商。

当武王准备伐纣时,按照惯例要进行占卜,但是烧了乌龟,却显示不吉。


造反这事风险很大,周朝群臣见乌龟都说不吉了,都开始打退堂鼓了,只有姜子牙力劝周武王出兵。

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彊之劝武王,武王於是遂行。


后世姜子牙以神算出名,但是历史上的姜太公却以不信占卜获得成功。

商周牧野之战,纣王战败,鹿台自杀,周朝获得胜利。这次胜利其实是姜子牙坚持的结果,他早就预判了商朝的灭亡。

姜子牙是商朝的小官,因为看到了一个可以灭亡商朝的机会,于是在他的坚持下,周朝代替了商朝。

所以,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3,刘伯温

刘伯温其实没有民间传说的那么神。

刘伯温被朱元璋请出山,是一个打包销售的过程,朱元璋当时请的是浙东四先生:刘基、章溢、叶琛,宋濂。

刘基还想象诸葛亮一样,装一把高人,让朱元璋来个三顾茅庐或者渭水拉车的把戏。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

但是朱元璋要饭出身,啥样的流氓没见过,直接不尿刘伯温的矫情,派人拿着尚方宝剑来请刘伯温。

意思很明显,或者你出来为我老朱服务,或者我的宝剑为你服务。

刘伯温很聪明,一看就懂了,马上来觐见朱元璋,献上了《时务十八策》。

朱元璋为这四个人建了别墅,取名礼贤馆。

刘伯温为朱元璋建国出了很多主意,但是,相比于姜子牙张良,刘伯温不是不可替代的。


当时朱元璋手下人才济济,他自己也是牛人。


即使没有刘伯温朱元璋依旧搞定天下。

民间传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但是刘伯温真的不如诸葛亮张良姜子牙那样不可替代。

所以刘伯温有点像梁羽生笔下的大侠,有自己的理想,他想像诸葛亮张良那样被谋主重视,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朱元璋姓朱不姓刘。

刘伯温结局也是三人里面比较惨的一个,灭纣成功后姜子牙被封到齐国,齐国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

张良在汉朝建立后,隐居,得了善终。

大明朝建立后,刘伯温也想学张良,回老家隐居,但是,胡惟庸一封奏折刘伯温又诚惶诚恐的回来了,胡惟庸的奏折中说:刘伯温老家有帝王之气。

看到奏折,朱元璋二话没说,把刘伯温的工资断了,吓得刘伯温赶忙进京谢罪,为了打消朱元璋的疑虑,呆在京城,不敢再回家隐居。

三个人对比一下,刘伯温晚年生活,算是过得的最郁闷吧。




薛白袍


我觉得是张良。

姜子牙、张良、刘伯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谋士)名相”,这三人的功绩都非常的。都是开国元勋。

一、姜子牙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又名姜尚,别号飞熊,商末周初人,中国著名历史人物。

相传姜子牙因仕途不顺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直到72岁时才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后又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最高军事统帅、首席谋主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军事家、韬略家与政治家,一代名相。

谋士名相姜子牙

二、张良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传为汉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也有说为父城(今河南宝丰)人。张良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成为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与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张良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待大功告成之后,张良及时功成身退,避免了韩信、彭越等鸟尽弓藏的下场。张良在去世后,谥为文成侯(也称谥号文成),此后世人也尊称他为谋圣。千古流芳。

巨谋张良

三、刘伯温

刘伯温(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名基,谥曰文成,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是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年青时即学识渊博,“通古今之变”。初时,效力元朝,后因不满其腐朽统治,从而走向反抗,为大明江山创立出谋划策,立下不朽功勋。

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民间传说,刘伯温曾作诗:“三国鼎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意思是我伯温要比你诸葛亮强百倍。你诸葛亮再强,不过是三分天下,而我刘伯温却能一统天下。

传奇谋士刘伯温


秦末汉初的军事谋略家张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指的就是张良。张良被誉为“谋圣”,他的名字成了智慧的代名词,与文圣孔丘、武圣关羽、诗圣杜甫等人一起并列为中国古代的14位圣人。

所以我觉得张良算得上是第一谋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